《大唐幽冥谈 -- 唐朝的怪谈诡事》
第18节作者:
叶淘 日期:2013-07-12 14:38:00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收了所有的桑叶,挑去集市贩卖。小竹陪着母亲在家里等。她站在门口踮着脚尖不停地望着村口的方向。父亲回来的时候就会带着一大堆的粮食。到时候他们一家子就可以好好地吃上一顿。
可是到了午后,她见到母亲慌慌张张地跑进屋子,一把抱住小竹就大哭起来。刚刚有个邻居回来通知母亲,说是父亲在出徽安门的时候被抓了。
据说是父亲杀了人,被绑去留守衙门了。
小竹和母亲都吓得六神无主。父亲怎么可能杀人?母女俩抱住哭成一团。
到傍晚的时候,小竹听到外面有很多人进来。和母亲跑出去,就看到许多官差绑着父亲,后面跟着许多的乡亲邻居。
父亲的样子看来也被吓坏了,说话都哆哆嗦嗦的,只是不停地说,他没有杀人,他没有杀人。
听隔壁的王伯悄悄告诉她们,小竹才知道,父亲在集市上卖完桑叶,就去买了一些饼子干粮,还有一块猪肉。结果在过徽安门的时候,被看门的士兵拦住,说他的口袋在滴血。就让他打开,一看居然是一条人的胳膊。
父亲大声喊冤,说他绝对没有杀人。是因为家里没饭吃,才把蚕虫埋掉,卖了桑叶。这袋子原本是装猪肉的,绝对没有杀人!
官差们到了小竹和父亲昨天埋蚕的地方,把泥土挖开。小竹被邻居的一个婶婶牵着站在人群外面,听到人群突然发出惊骇的叫声。
然后听到母亲凄厉的哭声,她跪在地上拼命给那些官差磕头喊冤。
小竹被婶婶捂住眼睛领回了屋子。后来她听说父亲和母亲都被带走了,院子里挖出了一具缺了一条胳膊的尸体。
小竹害怕地在婶婶家等着父亲和母亲回来。婶婶告诉她,村里的乡亲们已经联合起来去衙门喊冤了。一起住了这么多年,乡亲们都觉得小竹的父母是老实人,绝对不可能杀人。
一天后,去衙门的乡亲传回来一个好消息。主审这个案子的王公凝王大人是个好官,明察秋毫,接受了村民们的喊冤,认为小竹父母不应该是杀人凶手。
小竹高兴得在家等父母回来。可是第二天,她就看到隔壁的王伯匆匆忙忙地跑进屋子。
事情糟了!县衙的那个王大人认为小竹父母虽然没有杀人,但是蚕是天下灵虫,是制作衣帛的根本,坑杀蚕虫与杀人无异。
于是小竹的父母因为埋杀了蚕虫,被判处了死刑!
日期:2013-07-13 09:57:00
父母被拉倒集市杖毙那天,村民们都赶去喊冤,可是王大人无动于衷。小竹被婶婶留在了家里,再见到父母的时候,已经是两具毫无生气的尸体。
后来听王伯说,王大人认定院子里那具尸体是被活埋的蚕虫为了报复而化成尸体,所以要对小竹的父母严惩不贷。
随着饥荒越来越严重,附近好多人都饿死了。村里的人也越来越少,小竹跟着婶婶一家子逃难去了南方。一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饿毙的尸体。王伯也死在了逃难的路上。
咸通十二年,小竹到了扬州的一个小县城。在那里一家青楼里挂了牌。虽然日子很辛苦,让她麻木,可总算是有口饱饭吃。小竹常常会想起父亲和母亲。很多年了,她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蚕虫会比人命还重要?为什么那具尸体会出现在自家的院子里?那个姓王的大人又凭什么认定这是蚕虫的报复?
那是她父母的两条人命啊,就这样轻易地消失在了集市上。
叶子:到了唐朝晚期,就像一部企业集团兴衰史一样,原本鼎盛昌隆的大唐帝国逐渐衰败,步入暮年。从咸通年间开始,似乎是上天要注定灭亡大唐。由于古季风的改变,导致唐朝后期气候转寒,频频发生严重的寒冷事件,春秋霜冻,大雪严寒,苏北海岸线冰冻。
而且气候的改变,更直接地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整个大唐发生了全国范围的大饥荒,百姓们饥寒交迫,冻死饿死不计其数。
而与此同时,黄巢暴动带来了更大的乱局,使得平民百姓不仅要面对饥荒的威胁,更被卷入兵荒马乱之中。直至唐朝覆灭,中原进入五胡乱华的时代,无数生命被葬送,华夏迎来了最残酷黑暗的的一幕。
日期:2013-07-15 09:39:00
【那年历阳县】
刘婉儿最近很烦恼。她已经过了十七岁,是该出嫁的年纪了。隔壁村有户姓张的人家,是开米铺的,家境殷实。张家的儿子她也见过几面,是个老实人,会过日子,跟她年岁也相若,说起来也算是门当户对,会是个好夫婿。
半个月前,村里来了个年轻人,听村长说,是个秀才,长得眉清目秀,很是斯文。他不是本地人,是越州山阴县那边的,因为家里穷,也筹不起上京赶考的费用,干脆来这里投奔了亲戚,在村里管理河堰。
那秀才刚好就住婉儿家隔壁。婉儿出门干农活,经常会遇到。一来二去,两人也就熟悉了起来。对于婉儿来说,秀才跟张家儿子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人。从心底来讲,秀才更接近婉儿心目中的意中人。
她也把自己的想法跟父母私下透露了一些。父母却出乎意料地都不赞成,认为这秀才家境不好,又不是本地人,不像张家儿子那样从小看着长大,大家都知根知底。
婉儿很苦恼。她觉得跟秀才在一起应该会很开心的,虽然这人不是本地人,他们也认识不久,但是她相信,自己是不会看错人的。
这天她从自家地里摘了些毛豆,装了一篮子提去给住在村子东面的姑婆。她从小就跟这位姑婆很亲,就把心里的烦心事儿给姑婆一五一十地讲了。
姑婆听了之后,沉默了一会儿,微笑着拉她坐下。拿了毛豆出来一边剥,一边讲了一件姑婆年轻时候发生的事情。
那是在离这儿不远的历阳县发生的事情。听父亲说,姑婆年轻的时候,是嫁给了历阳县一个开衣服铺子的店老板。不过姑婆的丈夫原先身体就不好,那一年安徽一带经常有暴雨。有天姑婆的丈夫关了铺子回家,刚好就赶上大暴雨,狂风大作,连伞都撑不住,整个人被淋成了落汤鸡。
回到家当晚就发起了高烧,一连几天神志模糊,大夫开什么药也没用。撑了三天,就这样抛下姑婆去了。
从此姑婆就一个人住在历阳县,靠着丈夫留下的铺子和积蓄,日子倒也还过得安稳。
丈夫去世第二年的一个午后,当时姑婆正在家喂笼子里的几只母鸡。村口那边进来一个年轻人,风尘仆仆的,背着一个包裹,问村民讨一些水和食物吃。
不过村子里的人对外地人都有些戒备,再加上今年收成不好,每家每户也没什么余粮,大多人都闭门不见。
路过姑婆家门口的时候,就被姑婆叫了进来。
那年轻人相貌很好,斯斯文文的。姑婆说,她最喜欢他的眼睛,看上去很纯净。
姑婆就把那年轻人留下来,还杀了一只母鸡炖汤给他喝。隔壁的王婶悄悄找到姑婆,跟她说这年轻人来路不明,你一个人在家要小心点。
姑婆是很聪明的人,当然也听出了王婶的话外之音。姑婆她毕竟是年轻寡妇,还是避讳一点的好。她却没在意,又做了几个菜,让年轻人吃了个饱。她自己也陪在一边跟他说话。年轻人好像去过很多地方,见闻十分广博,姑婆听得入了迷。
傍晚十分,年轻人要告辞了。姑婆送他出去。年轻人走了几步,又转回来,告诉姑婆说,你们这个县城不久之后就要发生大灾,你要小心。他停了一下,又说,从明天开始,你可以去县衙门口看看,只要看到门槛上有血,就说明马上要大祸临头,你就赶紧到高处躲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