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话异录:胆颤心惊的诡异奇闻录》
第39节作者:
妄书醉笔 2012-8-28 8:28:00
第九章 残墓(9)
在树中耐着性子,好不容易等到夜深,凉风在林中穿梭,引得怪音阵阵,我下意识的拉了拉衣领,将它竖起裹住整个脖子,然后拿眼往那洞口望去。
不得否认,牛老道选的这棵大树,绝对是个位置绝佳的瞭望地点,从这里看去,那洞口一览无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遮挡住视野,那处要是有什么动静,第一眼就能察觉到。
此时它就似一只正大张着嘴的怪兽,黑黝黝的吓人得紧,特别是想到里边隐藏着的那只恐怖凶物,让我心头不由掠过一阵阵的紧张感。
看了一阵,隐约听得里边传来一丝响动,很轻微,但在静夜之中,听得很清楚,像是有人轻轻将门推开的声响一般,这声响一起,让我心头一紧。
我正满怀紧张的盯着那洞口时,牛老道的声音突然在我身旁响起,只听他道:“这家伙起来了。”他这突如其来的话音,把我吓了一跳。
我刚想答话,洞中又是传来一声,这声比方才那声要大上一些,紧接着又是数声,一声比一声响亮,嘎吱嘎吱声不断,像是那家伙在撬着什么物事?
“它在里边玩什么?”我还在纳闷中,猛地又听得洞里传来“嘭”的一声,这声比先前所有的声响都要大上一倍,沉闷而又带着回音,余音未绝在洞中回响。
然后洞里又是陷入一片沉寂中,良久没有任何声息传出,静得吓人。
我们三人待在树中,也没人开口说话,静寂中似乎都能听到彼此的心跳声,特别是我的喘气声,听得特别的刺耳。
牛老道轻轻拍了拍我的后背,低声道:“小同志,别那么紧张,放宽心,没事的!”我回过头朝他笑了笑,对他的安慰以示感谢,但这笑容一定勉强之极,比哭相好不到哪去。
洞中沉寂良久,一声阴恻恻的长啸突从里边传出,接着“嘭嘭嘭”的沉闷声不绝于耳,一声比一声急促,很快在洞口处显现出一具高大的人影来。
真凶露面,我心跳加速起来,使得喉间发涩,不由狂咽口水。
因林中本就黑暗,再加夜色笼罩,视线看得也不太清晰,只模模糊糊看得见一条身影,兀立在洞口处一动不动,从体形判断,这家伙至少得有两米高度。
是个大家伙,这气场十足,还没看清它的相貌如何,那恐怖气息已是铺天盖地压得我有些喘不过气来。
它就这么静静的站着,但那如虎如熊的嗅吸声,时不时传到我们三人耳中,它在寻找我现在所处的方位,我心头更是紧张,手心里全是冷汗。
大概十多分钟后,它终于动了起来,双脚一抬,便是往洞外跃出,这一跳跳得极远,竟有两三米的距离,才一落地,猛地发出一声长嘶,又是蹬蹬往后退去,一路退着阴嘶不断,很快又是隐入洞中,往里而去。
不一会儿工夫,它的足音已是完全隐没在洞内,再无半点声息。
牛老道拍拍手,道:“好了,它不会再出来了。”
我回头瞧他,奇道:“肯定?”
牛老道不应,已是身形一动,抱着树干就溜到地面上去了。
2012-8-28 8:54:00
第九章 残墓(10)
孟队朝我笑道:“你要是害怕,就留在树上吧!”话一说完,也是下到地中,跟随着牛老道走到那洞口约三米处的地方,往里张望着。
“可不能让他们瞧扁了,不然以后我在队里还怎么抬得起头来?”尽管很害怕,但出于面子问题,我一咬牙,也是下了树,就踏实地,不知怎么地,双脚竟然有些发软。
听得牛老道与孟队说道:“这家伙是明尸,看样子距今也有几百年时间了,有些难对付,要是五百年以上的,可就悬了!”
“什么明尸暗尸?”孟队听得有些不明白。
牛老道耐心解释道:“不是明暗的明,是明朝的明,一般来说,现在大多见到的都是清尸,因为清朝期间,赶尸业极其鼎盛,大多尸体都是被赶尸人施过法的,所以变成僵尸的很多,明朝的却是极其罕见,这里竟然藏有一具,那可真是奇怪透顶了,还得容我慢慢揣摩一番才行!”
孟队皱眉道:“就这么黑漆麻乌的一眼,你就辨出它的来历了?”
牛老道嘿嘿一笑,道:“我不是拿眼瞧的,而是用心看的,这黑暗在我眼中,和白天一样亮堂,看得门儿清!”这话孟队可听得似懂非懂了,不过他没再出言询问。
我缓步上前,也不敢太靠前,躲在他们两人身后,问道:“要真是五百年以上的,怎么个悬法,连你都对付不了?”
牛老道看着洞口沉默不语,片刻后才道:“要说暴戾,清尸最甚,因为都是人为造成的,怨气大,但对付起来还是有法可循,只有明尸最让人难于捉摸不透。”
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赶尸业虽然早在唐朝便已出现,但都集中在一些蛮荒部落所在的地区,何况唐宋期间,盛行佛教文化,这些巫蛊道教被归为歪门邪道,被朝廷所禁止,所以在中原大地流传不广,元朝时,天灾人祸比比皆是,到处死人无数,谁还雇人赶尸回家,能自个儿保命就算不错了,直到明朝起,这项邪术才算真正传入中原之内。”
孟队此时却插言道:“赶尸我听说过,记得前几年云南曾发生过一起,不过那是毒贩利用这些封建迷信,乔装成尸体贩运丨毒丨品,想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好蒙混过关,却被我边防缉毒丨警丨察不信邪,当场人赃并获,现在听您这么一说,难道世上还真有驱赶尸体回家这一事?”
牛老道点点头,道:“真有其事,本是苗疆特有的巫蛊之术,后来渐渐演化为当地道教的一门运尸大法。以前古代交通不便,大多都是水路,要是客死异乡,很难运载尸首回来,所以赶尸行当便是渐渐兴盛起来。明朝时,官府也如唐宋一般,三令五申明令禁止赶尸,但此法既然已经公开,想要如同唐宋那般将其扼杀,也是不易,正因如此,风险越大利润越高,总有人冒着被抓的风险替人赶尸,但索价太高,不是一般民众所能承受得起的,雇主大多为地主老财,所以明朝时赶尸行当虽有,但一直处在隐秘阶段,问津者并不算多。”
我听他说到这里,便是问道:“那到了清朝时,官府就不加禁止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