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你都跑不掉》
第11节

作者: 范青_2006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来自己的判断力还是有问题,唉——,不过这还是小事,关键是照这么看,自己
  刚讲的例子不仅毫无作用,甚至可能还起到了反作用?
  这念头让郭小峰一阵沮丧,——那自己一定得更正回来,他想,至少把这一点更正回来,如果这个误解还是自己造成的话,——可问题是如果想更正回来,这一次又该说什么呢?
  日期:2011-05-25 12:01:00
  六
  不过一如刚才,有了主意之后的片刻间,一个新的案例就又涌上了郭小峰的心头,这念头让他再次振作起来精神,清清嗓子又开口了——
  “咳——”他微笑着摇摇头说:“恐怕你没看全面,招弟,——当然,那一点你说的不错,间谍常常能得手数次的,有些间谍甚至能终生隐瞒,——但这背后的原因除了这些人本身就聪明过人又经过特种训练外,还有就是间谍的身份都是国家帮着做伪造的,所以不仅开始特别能混淆人们的判断,而且就是有了怀疑也很难迅速查证,对方不防备不知道,当然就容易得手了,至少开始是容易的,——但这一点可是普通人不具备的优势。——另外,除了这个原因,还有更关键的一点,——间谍主要偷的是情报,而信息有可以复制和分享的特性,——就是你丢了东西常常还不会立刻发觉,甚至自以为没丢。——这当然有利于潜伏。——但一般的刑事案是什么,几乎不是侵财就是伤人,——这可跟信息失窃大大不同,——受害一方发现的一般既快又急,——这样的情况下想湮灭证据,或者做很好的善后的概率就很小。——当然,也许你会说电视上完美谋杀都是事前做了精心的设计,完全可以注意到不留什么痕迹,比如指纹,血迹之类的,——但你不知道,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事实是,总会有凶手意料不到的铁证留下的,不信我再给你们举个真实的案例——”

  说到这儿,郭小峰又顿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瞄了眼又聚精会神起来的小廖,才又继续讲道;
  “这是个发生在大约1912年的一个案件,——那是还没有DNA技术的年代,所以仅凭想象,可以认为这还是属于凶手实施犯罪可以更随意的年代,比如说不慎流点儿血之类的也不用怕对不对?——很多凶手都会抱有这样天真的想象,我猜这个案子中的当事人,一个叫埃米勒•郭班的法国人就是这样想的,当然,他并没有不去根据当时的技术水平做他的设计,因为他是里昂的一名银行职员,我猜,能成为一个‘白领’, 总有一定的知识和头脑的,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他职业要求的知识含量也许比今日的一般‘白领’还要高些,——总之吧,这位郭班先生没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听起来很完美的‘不在现场证明’。——我猜,还是我猜,可能这位郭班先生以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因此在精心设计后,然后动手实施了,掐死了他的情人。——接下来也和他的预计差不多,被警察怀疑了。不过怀疑怕什么?反正完美的不在现场证明已然准备充分。”

  说到这儿,郭小峰又忍不住微笑了一下,透着一点儿淡嘲。
  “——案子到了这里,一般的推理电影,小说就会开始显示警察无可奈何的大发脾气或捶胸顿足,——自以为深刻的,比如到了当代,没准儿还会增加痛斥法律的漏洞,感叹世界的不公等等吧——,——当然,我不是说法律没有漏洞,——但就这个案子而言,真是的现实要比那些故事让人痛快的多,——案子很顺利的破了,凶手最后不得不承认了罪行。”
  “——真的?”招弟睁大了眼睛,显示出强烈的兴趣:“那警察是怎么破的?”
  这一次,郭小峰脸上的笑意变了,变成一种对出色的同行前辈由衷叹服意味儿的笑!
  “很简单,”他用带着和笑容一样的声调回答:“——当时的一个犯罪学家从这位郭班先生的手指甲里采集到一些刮擦的碎屑,然后在显微镜下鉴定,——结果发现这些碎屑极可能来自受害人的脖子,——当然,这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证据的价值,——但是偏巧,这个碎屑的表面沾有死者使用的同一种粉红色的扑粉——,——结果,这就有了证据的意义,而且就这个案件,那可以说是类于DNA般的证据意义.,你自称不在现场,你数天没有见过死者,总之根据你的说辞你一切生活轨迹都是和这种扑粉无关的,——那你的手指甲里怎么会有死者死前不久前才扑上的扑粉,而且还带有人的皮肤组织呢?”

  日期:2011-05-25 12:03:00
  “哎呀,天呐,真是!”招弟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郭小峰又笑了笑——
  “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案例,而这个犯罪学家,就是曾经是法医学教授的埃德蒙•洛卡尔博士,他创办了最早的警察技术室,——那个很著名的说法,每一名罪犯都会把某种东西带到犯罪现场,也会把某种东西带离犯罪现场,就是源于他的一个格言:‘每一次接触总会留下痕迹’——而有了痕迹,那就有了无可争辩的铁证,你们也知道现在是物证至上的,只要物证确实,‘零口供’一样定罪,——所以凶手不用考虑凭着嘴强牙硬就能蒙混过关,你爱说不说,不说拉倒。”

  “当然,当然,”招弟再次喃喃地说道,目光闪烁:“这我们都知道,哦,真有意思,哦,对了,郭叔叔,刚才你不是问我想看哪一类的案例吗?现在我知道了,我就是喜欢看这一类的,哦——,这一类看着很安静,却又很巧妙的案子,而不是那种拿枪拿刀,辛苦追捕的类型,因为,因为——”
  她说着,脸慢慢有些憋红了——
  “——因为这样很有智力感是吗?”郭小峰替她接了上去:“像很多推理小说那样,猜测凶手比打打杀杀的更有吸引力是吗?”
  “对、对、对!”仿佛找到了最贴心的解释,招弟一叠声地赞同,接着,她又偏过头想了一下,又思索着补充:“当然,最好还要有些科技含量,因为,因为那种,比如不小心掉个手绢所以最后被证死的那种,好像,好像太老套了,是不是?”
  郭小峰点点头——

  “是,”他说,但随即又摇摇头:“但这一次你倒是难住我了,因为现实中常常就是这么老套的案子发生最多,因为犯罪的人常常没有我们期待的那么有经验和知识,另外,谋杀中冲动杀人的情况很多,而人,是非常容易忙中出错的。”
  招弟的眼睛里露出了失望——
  “是吗?”她喃喃的说,但随即,她又眼前一亮:“不过你可以给我讲讲是吗?我是说这些很科技的部分。”
  “是啊是啊。”一直沉默的小廖也闪动着机灵而古怪的目光突然发出请求——
  注视了片刻眼前这显然充满期待的四双眼睛,郭小峰轻轻摇摇头——
  “恐怕不行,”他说,又笑了笑:“你们知道大学要用多少年讲这些内容吗?——另外,又分多少学科?”
  “但是,我们不需要知道那么多,”招弟立刻说,依然带着热切:“比如知道为什么,怎么发现那些事,就是知道,知道结果,就好比知道电视机可以看节目那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