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闻档案—我在371部门的那些日子》
第42节作者:
虫桑君 2011-11-13 19:40:00
世间本没有鬼,讲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鬼。
鬼在天边,鬼在眼前,其实鬼在心中!
我叫张达,大家叫我小张就好。
九二年我高中落榜,家里较为贫困又没什么本事,走头无路之下本家二叔给我找了一份好工作“去火葬场看门”。
那个年代时兴火葬已经几年了,大小县城里都有个火葬场,不管规模怎样至少也算个单位,有份微薄的工资。
火葬场要看门?我觉得没必要,除了必须过去的时候,大多数人躲还来不急,更何况是偷东西。所以我说是看门的,其实这就是个打杂的,什么事都干些。
当然我能来这都是李老头的原因,我们县城本来就不大,所以火葬场自然是小规模。什么烧尸的,敛容的,哭丧的,打杂的一共也就十个人。白天大家都在,毕竟随时都会有生意上门,可是到了晚上也就剩老李头一人。火葬场虽然不大,但是老李头的年龄却渐渐大了,外加腿脚不便一个人也照应不过来,所以我才会有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
提起老李头他却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年过六十无儿无女,就是连个亲戚也没有,典型的孤家寡人一个。据说火葬场才建好的时候老李头就过来了,几年一直住在这
,现在看来他连家也是没有的。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老李头便会重重的叹了口气:我是来还债的。还什么债?再问他却是什么也不说了。
刚来火葬场我就听说了老李头的事情,经过我多方面的打听也只知道老李头以前是个抬棺的。至于更深的的秘密我明白得亲自从老李头嘴里耗出来,时间还长我可是并不急。
火葬场是个严肃的地方,也是我第一份工作的开始。那天天气比较阴沉,二叔把我领到那就走了,他是一刻也不愿呆。我胆子素来不小,到了火葬场以后心情也不免压抑起来。因为来了新人,大家刚好没什么事,在老李头的值班室我跟以后的同事们见了个面,也算熟悉一下。
简单介绍下我的那些同事:烧尸工:周德勇,王友才。敛容师:赵美芹,副手:李欣欣。哭丧的:陈大路,张翠华。打杂的:老李头,董成武,耿进,还有我。
火葬场不大,职位也不多,但是门道却不少,忌讳也很多。先说烧尸工:技术是比较简单的,推进去关好门然后点火就ok。简单吧?确实简单,但是一般人却干不来也不愿干。为啥?一你不懂门道,二确实有危险。说道这有人要骂我扯淡了,烧个尸体有啥危险?您也先别急着骂,且听我慢慢道来。
烧尸工是个比较清闲的,上面也讲了。而且也是油水比较多的地方,有些家属不懂其中的秘密,所以很多死者是穿金带银进来的,我想大家应该都懂。不过如此美差为啥没人肯干,这就谈到危险了:要知道有些怨气比较大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送走的,搞不好强烧就生事端。如果你懂自然不会干傻事,但是你不懂那就麻烦了,很有可能把你自己搭进去。而且有些人是假死,然后进去后被活活烧死了,这也很麻烦。
继续讲烧尸工:据说大的火葬场有十二个炉子分别代表十二属相,我们那县城小又比较落后,所以只有两个炉子:一个烧女人,一个烧男人。烧尸体的时候家属是禁止观看的,这才滋生了有油水可捞的现象。不知道以前如何,但是自从我工作以后就很少发现两个炉子同时开,不是怕累而是怕搞错。听老李头讲,以前有个大马虎就搞错过一次,最后搞的几家都不得安生。因为这件事,领导也受到了波及,所以放出狠话:谁搞错谁就回家算了。好嘛,那么严重,那我们每次只开一炉总不会错了。现在顺带下周德勇,王友才:周德勇四十六岁,大家叫他老周,为人比较和善,是个老师傅了。王友才三十七岁,我们都叫他老王,也干这行十来年了,只是平时不苟言笑,整天板着个脸,不过我知道老王其实心肠不坏。
现在讲敛容尸:俗话说死者为大,人死了自然要体面上路。所以敛容师也就是给死人化妆的职业,这是一项纯技术活,没啥危险也没啥油水。赵美芹四十有二,我喜欢管她叫赵姨。据说她技术是她师傅传给她的,在这行里也是属于过硬的,因为我跟她儿子差不多大所以她还是比较待见我赵姨的副手李欣欣是个比较普通的女孩,学的是法医专业,也不知怎么的就做起了这一行。她一直给赵姨打下手,也顺便学技术。因为比我大两岁,我一直叫她欣欣姐,只不过她好像经历过一些变故,对谁都是比较冷淡。
去过火葬场的人都明白,尸体火化之前会有个遗体告别仪式。每个火葬场都有这样的灵堂,家属将在这里最后告别死者。哭丧这种事当然是家属来干了,所以别的火葬场有没有专门哭丧我不知道,但是我可以确定陈大路和张翠华确实是专门哭丧的。和诸位一样我当时也很疑惑,就对着老李头问了:既然家属自己会哭丧,为什么我们单位还专门叫人哭丧?这不是多此一举嘛,说不定人家家属还不要呢。老李头听了我这话神秘一笑,嘱咐我以后要多学着:有家属的人家属自然会哭,那没有家属的人呢?每年火葬场都会有没人认领的尸体,一般的尸体按照普通程序过一便也就烧了。毕竟火葬场也没有太多停尸间放他们,而骨灰盒子就比较省地方了,陈大路和张翠华就是专门为这些人哭的。
那特别的尸体呢?我赶紧问道,火葬场的一切对我来讲都是神秘的,因为以后要在这里工作,我当然想知道更多的事情。哪知道老李头哼了一声,并没有回答我,只是说了一句:你以后自然会知道。讨了一个没趣我也不生气,心想我大张也不是吓大的。
介绍一下陈大路和张翠华:陈大路,年龄和我一般大,所以我叫他小陈。这小子不仅嗓门大豪丧是一绝,而且鬼主意也特别多,我后来没少跟他干坏事。
张翠华,三十六岁,听名字感觉是男的,其实是个女人。而且是典型的农村妇女五大三粗,声音也是喇叭级别的。
哭丧也是有学问的,不仅要真,要响,还要讲个阴阳协调,这样亡魂才会安心上路
。 最后讲我们打杂的,其实说是打杂的但也有明确分工,比方说我和老李头就是负责看门和守夜。而董成武和耿进则是负责布置灵堂,安置家属,主持告别仪式等等一系列真正杂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