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来的时候对自己的厨艺十分没信心,老公貌似也满心忐忑,朋友更是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以后你男人要天天吃你煮的菜。。。”不过来了之后每天都掌勺,发现其实料理比我想象的简单得多,主要是步骤问题。实在不会处理的材料,上网搜一下,很多相关的recipe跳出来,对号入座就行了。日本的厨房有个专门烤鱼的小烤箱,把在超市买的鱼放进去(味道大多已经调配好了,况且海鱼本来就是咸的),烤几分钟,翻个面再烤几分钟(我这个烤法不知道对不对,请各位主妇姐妹指点),基本不会失败,味道绝不比新加坡的日料店差。所以原料很重要啊!南洋的米永远做不出北方米的味道,在新加坡吃了一年,实在是有点饮食疲劳。新加坡其实也有不少美食,印度系的很多味道不错,让我最回味无穷的是咖喱鱼头(虽然名字听起来不怎么好吃,不过菜品跟米饭还是很香地)和胡椒蟹。以前总觉得有点奢侈有朋友到访的时候才吃大餐,现在好生后悔。日本吃得太朴素了,而且每餐就那么一丁点肉!我想念味道浓厚的中国美食,怀念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豪迈感。
日期:2012-1-24 8:38:00
跟老公看3D的加勒比海盗,感觉日本的3D眼镜质量好些,所以效果还OK。不过其实新版的加勒比海盗故事老套,电脑处理的部分也不多,所以视觉上远远不如avatar震撼。于是觉得3D其实也不过如此,如果价钱差很多的话,看个普通的平面电影就行了,反正带眼镜也挺累的。像老公那种本来就带眼镜的人,再加个3d眼镜,鼻子跟耳朵都受罪。话说日本的电影很贵啊,普通电影1800日元,3D的2000日元!中国看电影很贵,不过有各种优惠跟打折券。新加坡看电影跟国内价钱差不多,普通电影7,8新币,3D的十几块新币,但是大家薪水大概是国内两三倍(或者更多,看职业),所以不觉得贵。日本,怎么算都觉得贵。交通费也是贵得离谱,常常去一个地方来回一千日元就没了,合人民币80左右。新加坡公共交通往返不会超过4新币,起初也觉得贵(主要北京地铁太便宜了),不过跟日本比,还是实惠很多的。果然日本的生活跟我料想的差不多,在新加坡是小康,来了日本就变温饱了。记得日本有个搞笑节目让两个艺人比赛,一个月1万日元的生活费,看谁的结余多。大家也都生存下来了,还顺便介绍些菜谱,这个世界牛人无所不在啊。
6月的东京进入梅雨季,细雨绵绵。上午去hellowork登记,进行工作咨询;下午去出入境管理局办再入境许可。按照在新加坡日本使馆领到的指南跑到了霞が関,徘徊了半晌不知道是该去法务省还是外务省。附近就是皇宫,还有日本各个高等行政机构,国会阿,裁判所阿,相当于天安门+中南海的一个地方,不过日本的东西都袖珍,所以皇宫的规模其实还赶不上平遥当年山西富商的府邸,国会也赶不上人民大会堂那么规模宏大。政府的大楼门口都有警卫(居然很多还是老头,外面下着雨,老爷子们身穿雨衣,帽子上包个塑料布,笔直的站在雨里,真敬业阿),一个一个的问,暴走了整条街。还好大家的态度都十分亲切。最后到了法务省,一个三十多岁的工作人员大哥(目测,具体年龄不详,日本人普遍看着年轻),跟我解释半天为啥我来这里办不了手续:法务省的入国管理局是上面的人办理手续审核材料的,没有窗口办理业务。。。SHOCK,这就是身边没有外国人给介绍办手续经验的悲哀...最后大哥满脸诚恳地说,真抱歉让你下雨天跑来跑去。日本人啊,态度总是好地让你无话可说,不过政府这效率也太低下了,这时候就很怀念新加坡办理手续时候的顺畅。日本真是个矛盾的国家啊,技术先进,政治保守,还搞什么党派斗争,不信任议案,有这闲工夫好好提高政府工作质量阿。不过至少人民还是有话语权的,从地铁出来的路上看到有在政府门口静坐的,贴标语的,无声抗议的。这要是北京,都被遣返了。
等地铁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大老鼠在地铁轨道上跑来跑去的觅食。第一次在地铁里看到老鼠!看看周围的人,大部分人都没注意到,或者看到了也不会像我这么OVERACTED.东京的乌鸦也是超大,哇啦哇啦的从人的脑袋上飞过去,落到不远处的电线杆上,抬头一看,足足有公鸡那么大,好大一陀肉。老公说要是赶上他拉屎,一大泡白花花的东西下来,还带着温热,很恐怖。(他怎么这么清楚。。。)俺家附近河里的鲤鱼成群,估计每条都有四五斤以上,真想抓来做水煮鱼。还有会飞的野鸭子,看你扔面包到河里喂鱼,它们也嘎嘎的飞过来,一个漂亮的滑水飞到河里,跟鲤鱼一起抢面包吃。这样的自然风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的,原来野鸭子不怎么吃小鱼,更爱吃面包。。。
为啥日本的牛肉盖饭只有筷子不给勺子,那饭粒一粒粒的想吃干净真不容易,让洋人情何以堪。。。日本的牛肉盖饭就像新加坡的鸡饭一样物美价廉,缺点都是肉太少。
电车的椅子好窄,坐下不缩着胳膊就会碰到别人,碰到别人就要点头道歉,时刻保持紧张感。超市的过道也是窄,转个身,咣当,肯定不小心碰到点啥。难怪日本人大部分都瘦,不瘦生活十分不方便啊(但是也不乏胖子)。。。
晒不到太阳,每天都阴森森的,好处是我貌似颜色恢复了很多。跟老公的色差没那么明显了,应该恢复到了去新加坡之前的颜色吧。记得刚过去的时候很多人当我是日本来的,后来烫直了头发又去了趟刁曼岛浮浅,就一直被当成马来西亚人了。(去泰国被当成泰国妞,去越南被当成越南妞,还好印尼的时候没被当成过印尼人,可能是眼睛大小太不一样了)为啥日本人感觉皮肤都不错呢(不过他们得特异性皮炎的比率特别高,可能跟湿气重油直接关系),个人总结一是晒不到多少太阳所以普遍皮肤白,二是海洋性气候,风少空气湿润,所以不容易长皱纹。多么希望我是18岁来到日本而不是28岁。。。脸上从前的沧桑是抹不掉了,只能今后好好保养,减缓衰老速度。看着日本一个个五六十岁可看着像中国四十岁左右的阿姨时,我总是被震撼到,难道这些女人都修炼玉女心经么。。。
日期:2012-1-24 9:21:00
再发个初到日本时总结的生活点滴。
公交车司机的名字都标在车顶的反光镜上,是为了方便乘客反馈司机的服务质量?话说回来日本的服务大都好的没话说,所以也没啥可投诉的。日本的道路狭窄,公交车完全开不起来,拐角处行人优先,几乎就是走走停停,二三百米就是一站。中国或者新加坡的公交司机那样的马路狂飙,极品飞车,在日本完全实现不了。
超市购物两个筐,收银员把未付款的商品一个个扫过再放到另一边的筐里,东西多的时候自己装袋。这一点跟国内的华堂等一些日系超市是一样的。中国新加坡都是不管多少东西全部是收银员给装好,所以中国还滋生了一个超市装袋员的职业(话说日本也有,但不多)。日本超市塑料袋还没有变态到要收钱的地步,这点跟新加坡一样,不过成为超市会员不要塑料袋可以增加积分。
农产品很贵,日用品很便宜。日本保护本国农业,外国进口的食物很少。日用品大都made in China,价钱大都比国内便宜。(悲哀啊)
很多业务都是通过信件办理,感觉日本的邮局并没有因为电子邮件的诞生而受到太大影响。保险,年金,水电煤气,电话费,账单都是一张张寄到家里,可以在附近的便利店交款。如果需要回信会在信件里添加一个写好客户名字的信封,邮资由收件人支付。所以只需要填写必要的表格,塞到信封里寄走就好了。中国跟新加坡都是在银行交费,办理业务要亲自去柜台。在中国跟新加坡收到的信件,无非是信用卡帐单之类而已。保险那是机密文件,得寄挂号的才行。可我这厚生年金手册,明晃晃的躺在我家信筒里。好吧,没上锁是我的责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