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媳妇混在东京的日子》
第9节

作者: bobotakagi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公他爸在我来日本旅游的时候,带我四处逛过。老高爸擅长跑步打高尔夫,据说马拉松还是10公里长跑大赛在东京拿过名次。爬筑波山,脚力超好,在我跟老公前面晃晃就不见了踪影;在池袋吃大煎饺,烫一壶老酒,跟我一老一小聊得不亦乐乎;在河边野餐,脱下鞋坐在野餐垫上,发现两人袜子都破了个大洞;在乡下的庭院里拔野草,杀白蚁,热的大汗淋漓。来日本住的最初的几个月,老公去上班白天几乎不在,老公爸怕我闷常常带我出去走走。去他们的神社看看他家的亲戚,给先祖的排位上上香(话说我家都没有先祖排位),参加下神社的祭天活动,一起逛街买买东西。以前听老公的描述,总以为老公爸是个古板顽固的老头子,现在发现老公的顽固远远超过他爸,到底是谁的基因?老公他爸的手机也是iphone4,买的比我的还早,可是拿过来一看,手机里空空如也。于是跟老头讲怎样去找application,怎样增加语言输入,怎样操作更简便。老头还无意间跟我透露他在结婚之前的女朋友云云。感觉到老头是个努力追赶现代的人,不像我爸,到现在连发短信都不会,更别说上网下载应用程序了。

  老公他爸90年代在中国工作过6年,这也是老公能来中国留学的原因之一。老头会讲一些些汉语,只是常年不用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净。有时候跟我说上一两句,然后自诩当年几乎全都听得懂。记得跟老公,老公他爸一起去唱K,我叫老公名字(我一般都喊他的姓的汉语叫法),老公他爸转头看我,一脸的无辜,用中文说:“我也是一个名字啊。”老高爸酷爱邓丽君的歌,《何日君再来》跟《月亮代表我的心》是经典曲目。

  然后发现我跟老公他爸有很多共同话题,许多儿时的回忆居然很相似!中国果然比日本落后了一个时代。。。
  日期:2012-1-30 7:44:00
  被我嗤之以鼻的日本料理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可见吃对于我们龙的传人来说多么重要。呆在老家的时候由于整天吃父母做的家庭料理不觉得食物有多么美味,在北京住了十年,几乎尝遍了各地风味的美食,我的舌头也被娇惯得刁钻起来。
  于是去了新加坡,想吃中餐却不能常常吃到,很痛苦;来了日本,想吃中餐也不能常常吃到,更加痛苦。虽然在国内的时候也常常跟朋友去吃日料调剂口味,现在想想,那时候只是因为吃了太多油腻的中餐想清理肠胃而已。而当现在每天都吃着清理肠胃的菜的时候,中餐的馋虫就被钩了出来。本人是肉食动物,无肉不欢,把菜品看得很重要;而对于日本人(至少本人老公是这样)来说,一餐的米饭才是主角,其他的菜无非是为了让米饭吃起来更香,所以他们发明了各种盖饭,想想就让我哆嗦。

  日期:2012-1-30 8:05:00
  本人不挑食,自诩什么菜都能下咽,除了不吃狗肉,其他的食物对于我来说没有能不能吃,只有好不好吃。所以每次旅游,接触新的文化,也都是我的美食之旅的开始。日本料理的确精致,可是那个味道嘛。。。好吧,我承认我还没有理解到日料的精髓。
  纳豆
  日料中最有代表性最具争议的一种传统食品。跟臭豆腐一样,旁边人闻起来奇臭无比,吃的人吃到不亦乐乎。纳豆就是大豆发酵以后拌上酱油辣根(有人还会加个生鸡蛋啥的)浇在米饭上下饭吃。据说喜欢纳豆的也只有日本关东人而已,关西人也讨厌纳豆难闻的味道。而很多关东人把纳豆米饭味增汤当成最美味的早餐,当然啦老头居多。(跟北京的豆汁焦圈一个道理)每次我做中餐的时候,老公肯定要拿一盒纳豆出来,在我旁边把纳豆抽到起沫,有长长的丝,然后把那黑乎乎黏糊糊的东西浇到米饭上。我就要忍受旁边飘过来的阵阵恶臭。现在国内一些日系超市也有纳豆卖,多年前我为了清理肠胃也买过一盒吃。不过日本的饮食绝对油水不足不需要继续清理,估计这辈子的纳豆,也就是那一次了。

  日期:2012-1-30 8:27:00
  味增汤
  其实就是大酱汤。东北盛产大豆,一直有用大豆做酱的传统。可小时候老妈常说黄酱不干净,不许我吃。所以虽然本人生在东北却没有吃蘸酱菜的习惯,生吃蔬菜,被老妈说成乡下人的行为。(结果现在发现老外蔬菜全都生吃)日本的味增汤跟韩式大酱汤的base是一样的,不过韩酱的底料更丰富,而且辣辣的很下饭。味增汤的精髓是だし(从鱼或海带里提炼的味精),里面放的菜因人而异,裙带菜,豆腐,豆芽,圆白菜,洋葱都是常见的,好一点的餐馆还能吃出来半个螃蟹之类。估计古代日本人摄取的盐分不足,所以用味增配着吃。不过现在的日本为了降低老年人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提出了减盐的号召,味增也大大减少了盐分的使用。

  写到这里想起一个我跟老公的故事。刚认识的时候他曾经给了我一长串的速溶味增汤。我不知道为何物,问他,他说:糖。(初学汉语分不清声调)我问,怎么吃。他说,冲水喝。我说,早上能喝么。他说,可以。于是我满心欢喜以为是速溶糖浆冲了一袋大喝一口,咸。。。还飘着一股腥臭味(其实就是だし的味道,只不过我还没适应)一时间只想作呕。。。于是我把剩下的所有味增汤原封不动地还给了老公,说:这个我享受不了,还是还给你吧,不然放在我这里都浪费了。老公一脸的茫然。至今,他仍对此事耿耿于怀,每次提起都忿忿地说,居然把我给你的东西还给我。为此老公后来特意请我吃了一餐日料(也是人生中第一次日料),按他的话说,就是要纠正我对味增汤味道的错误认识。我承认,在日料店喝的味增汤,味道要好多了。。。

  日期:2012-1-30 18:40:00
  其实老公妈妈是个美女,可惜老公长得像他爸。我俩都辜负了父母的优良外貌基因。不知道将来我家小鬼子长得像谁。。。
  想找的照片没找到,发个他们全家的照片。左边的是老公他姥爷,多年前去世了
  日期:2012-1-30 19:05:00
  提到老公姥爷,想起老公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总说姥爷对自己十分疼爱。有时候他出汗了,姥爷就拿毛巾给他擦脸。擦完,看看老公的脸,然后不无失望地说:唉,还是这张脸。。。(就是说长得太像爸爸了)我哈哈大笑。
  日期:2012-1-31 08:08:00

  馬刺し(生马肉片)&レバ刺し(生肝片)
  可能因为中国人没有吃马肉的习惯吧(传说马肉比较酸,而且中国古代马匹是交通工具,不是用来吃的),所以听说日本有马肉料理,还是生吃,我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生马肉片是日本东北的传统料理,现在日本卖的马肉几乎没有国产的,但由于市场需求巨大,大多从北美欧洲进口。(据说中国也是马肉生产大国,不过为啥我没吃过?)对于日本人来讲,只有食物在新鲜的状态下才能生吃,所以生马肉片算高级料理。我能吃生鱼片,可是觉得红肉(尤其是地上跑的四条腿的动物)生吃十分恶心,而且卫生质量堪忧,于是对此名菜望而却步。至少煎个半熟啊,难道日本那个年代火种还不普及?好像很多日本人也并不喜欢这道传统菜肴,理由跟我一样,还有的说口感很恶心。嗯,想想就难受。

  日本的居酒屋(一般是考串店)还有一道招牌菜非常受欢迎,就是生肝片。用的是鸡肝或者牛肝。最近由于卫生问题食物中毒的比较多,还有寄生虫感染之类事件发生,大多居酒屋已经迫于压力不做了,不过也有些名店不惜花费大量人力成本进行消毒处理,这就是嘴馋的代价。个人不反感吃动物内脏(除了肺),可生肝还是第一次。外观有点像血豆腐,吃到嘴里嚼起来很像魔芋,那种咬不烂的感觉,还带点血腥味。老公的老板同事们问我好不好吃,我笑:如果多吃几次大概能习惯。老公:你不要勉强。我:你不觉得这东西像血豆腐么?老公:我觉得血豆腐比这个好吃。至少是熟的。从没见过老公吃血豆腐,而生肝片的ranking在老公的心中比血豆腐还低,看来不只我一个不能接受此美食。。。

  日期:2012-1-31 09:10:00
  日本人的中华料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