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美国》
第20节

作者: 范学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美国,拥抱和接吻都是平常事,但我居然会去拥抱一位白人妇女,这连我自己也没想到。事情是这样的。
  1992年年初,我在社区大学里学英语,上的是专门为新移民开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课程。我上高级班,老师是爱丁娜。第一天上课,身材高大的爱丁娜一进教室就跟大家微笑,挥手,好像跟我们早在800年前就认识了。然后,一屁股就坐到了前面的讲桌上,紧接着,又把二郎腿高高地跷起来,说我非常高兴这学期能够教你们,等等。

  这下子我可愣住了。我看过许多老师,也当过老师,但从来没有见到老师一开学就来这个架式的,这可真是美国,自由国家。
  爱丁娜教ESL课程多年。
  跟爱丁娜后来熟悉了,我发现她是一个做事为人都很严肃的人,有一天我就斗胆问了一个问题,爱丁娜,听说美国女人在性上很随便,是这样吗?爱丁娜哈哈大笑,说,范,你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信息的?哦,一定是从好莱坞,还有小说。我点头承认。她说,难道你不知道怎么拍电影才能够更吸引人吗?不是那样的,我的朋友们结婚后,都很认真地对待婚姻。上大学时,倒是疯狂过,但不是人人都疯狂,天天疯狂。

  那年年底前后,有一天,我收到了爱丁娜先生的一个请帖,说某月某日要为爱丁娜举行一个惊喜聚会(Party),祝贺她的50岁生日。晚会在靠近密歇根大湖的一个饭店里举行,我和几个被邀请的同学都穿得很正规地来到了饭店。她先生站在门口迎接大家。饭店的一角,一个小乐队正在演奏。将近六点钟的时候,爱丁娜身着便装和她女儿一起走了进来,一看到大家一齐喊生日快乐,爱丁娜先是一愣,然后捂住头大叫:我的天哪!哦,我无法相信!哦,亲爱的,我亲爱的。她习惯性地双手一拍,然后,一下子冲到了她先生面前,低下头就吻她的先生,一而再,再而三。

  但还不到半年,我突然听别的老师告诉我,说爱丁娜的先生去世了,病因是癌症。我不知道,当半年前为自己的爱妻举行惊喜晚会时,他是否已经知道自己得了不治之症。
  一个上午,我拿着一束鲜花,敲响了爱丁娜的家门。爱丁娜为我打开了家门,她满脸憔悴,一看到自己的学生来了,流泪了,说,范,我真高兴你来看我。一听她这么说,我心好酸,情不自禁地紧紧地拥抱着她说,爱丁娜,别难过,我们都很爱你,我们永远是你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真情地拥抱着一位美国女性,我知道,她这时最需要安慰。

  爱丁娜的家中只有她一个人和一只大黑猫,两个女儿都已经离开家了。爱丁娜在和我谈话时,手一直抚摸那只大黑猫,大黑猫就那样乖乖地任女主人抚摸。我问她,为什么不叫女儿和自己一起过?她说,她们有她们自己的生活,我会慢慢适应的。临别前,我把我小儿子的照片送给了她一张,她以前看过我的孩子,说很喜欢他。
  1993年春,为了纪念自己的丈夫,爱丁娜用她先生留下来的一笔钱,设立了一个奖学金,专门奖励那些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外国学生。不久,就在全体上ESL课程的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写作竞赛。我参加了竞赛,并得了第一名。
  举行颁奖仪式那天,爱丁娜和她的女儿都来了。当我从爱丁娜手中接过奖牌和奖金的时候,我又一次拥抱了她,并说,老师,非常感谢你。在我一生中,这是我第一次得到私人奖学金,用这笔钱,我连续两个学期又选修了几门正式的英文课程。
  那天回到家中,我仔细地看了奖牌。它是木制的,有一本书那么大,中间刻了几行字:
  PETER   A   STABEN


我第一次拥抱了一位美国女性(2)

  ESL   WRITING   AWARD
  XUE  DE   FAN
  COLLEGE
  OF
  LAKE  COUNTY
  MAY  

  彼得(PETER)是爱丁娜先生的名字,他曾是本地一个颇有名气的律师。我不知道彼得活着的时候,是否想到了自己的妻子会以这样一种方式来纪念自己,但我相信,爱丁娜选择了一种最好的方式来纪念自己的丈夫。
  ,二十三时半

挚爱中国留学生的“洋雷锋”(1)

  洋人很难出雷锋。
  ——斯人独憔悴
  几年前我从美国去英国讲演,到曼彻斯特这个城市后,我住在了一个“老外”的家里,男主人的名字叫Douglas Sadler,翻译成中文就是道格拉斯。道格拉斯70岁左右,大个子,满面慈容,还常带着微笑,不像许多英国男人,常常板着脸。他有一个地道的中文名字,谢得人,他妻子的名字叫露茜。
  在和我聊天中,道格拉斯突然苦笑地说:“我已经成了名人了。”说完,他递给了我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下角有一块小文章,标题是“道格拉斯和他的‘英语角’”。老人看我读完了文章,不解地问,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说大家对基督教没有任何兴趣。老人这么说时,脸上的表情很痛苦,好像心中深处的感情被伤害了。
  我又细看了那篇短文,然后告诉他,可能别人没有把那句话的意思翻译清楚,作者说的是“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对于学英语,交朋友的兴趣大大超过了对宗教的兴趣。”我给老人解释说,作者这么说,讲的是实话,许多的中国人当他们最初接触基督徒时,交朋友,了解西方文化的兴趣往往大大超过了对基督教信仰本身的兴趣。但是,这篇文章中有的地方把基督徒说成慈善人士,我就不好解释了。

  从1991年起,道格拉斯夫妇就在英国创立了明道中文图书馆,分散在全英近20所主要大学附近的英国基督徒家庭中,图书馆的书,主要供当地的中国学人免费借阅。在中文书刊极少极贵的英国,这个藏书很少的中文图书馆,成了真理探索者的乐园。而购买书刊的钱,绝大多数是英国基督徒自愿捐献的。
  几年前,一个英国的姐妹找到了道格拉斯,问他,她可以为中国学生做些什么事情。道格拉斯想了想说,他们需要《海外校园》。道格拉斯知道许多学者喜欢这份杂志,也知道大陆来的同学日子过得都挺仔细的,很少有人会掏钱订阅它。
  你需要多少?姐妹问。20本吧。够吗?姐妹又问。道格拉斯知道不太够,于是,他又增加了10本。够吗?姐妹再一次问。道格拉斯知道,当然是越多越好,但一本杂志就得15英镑,30本加起来就是450英镑了,这对于这位还在做护士工作的姐妹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看着道格拉斯沉思不语,那个护士说,就50本吧。于是,这就有了固定的为朋友们订阅的50本《海外校园》。时至今日,那位姐妹也不让道格拉斯向别人透露她的名字。

  道格拉斯夫妇还为中国学人创办了一个“英语之角”,地点在曼彻斯特的华人基督教会。每个星期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左右,已经坚持七八年了。道格拉斯每个星期两个早晨,在固定的时间,开着一辆红色中巴,到几个留学生集中居住地接送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留学生。
  关于这辆“红色中巴”,又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是由一位英国基督徒奉献给中国学人的。有一次,这位英国弟兄看到道格拉斯开的那辆接送中国学生的车太老、太小了,就建议道格拉斯去买一辆新车。买什么样的呢?当他知道道格拉斯经常要接送十几个中国学生时,就说,买一辆大一点的吧。只要把买车的收据交给我就好了。那张收据上写的,是上万英镑。这样,才有了这辆红色的中巴。英国汽油贵,大家开的车都很小,于是这辆红色中巴就显得格外的大,尤其显眼的是,车身上用中英文分别写上了几个大字:“曼彻斯特华人基督教会”。

  我到曼城的第二天,就坐在那辆红色的中巴上陪道格拉斯去接中国学生。天下着小雨,道格拉斯开着车在城里转来转去,一会儿在这里停一下,一会儿在那里停一下,看到有人在等着,老人就高兴地说,“是他们”。看到该来的人没有来,老人就摇了摇头,说,没有。就这样,花了半个多小时,老人把###个学生接上了车,带他们到教会的“英语之角”中去学习英文。学习结束后,再把他们分头送回去。

  七八年了,岁岁月月,一周又一周,在那弯弯曲曲的街道上,70岁左右的道格拉斯夫妇一次又一次开车接送中国学生到“英语之角”学习,并亲自教授他们英语,一遍遍地重复那些最基本的英语会话,每个星期两次,风雨无阻。

挚爱中国留学生的“洋雷锋”(2)

  和道格拉斯夫妇走进教室,我发现有几位英国人已经先来到了,并且在搬桌子、摆椅子。这些自愿者都是基督徒,是道格拉斯夫妇请来的老师,他们每周两次来到“英语之角”,教这些他们素不相识的并且今后也大都不会再相见的中国人学英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