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神鬼怪传奇------说说村里那些神叨叨的事儿》
第59节

作者: 千年老妖36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10 08:25:00
  老太太嘟囔的进了屋,声音虽然不大,可屋子里的人都听的清清楚楚,立时屋子里的人都给逗乐了。
  笑了一气之后。江流端起水杯小喝了一口,觉得水还有些烫,又随手把杯子放在炕上。然后冲着地上的许鹏问道:“那啥,许叔,你们村子顶头那,有个土岗子,那是个啥地方啊?”
  许鹏还没等说话呢,进屋后坐在炕头的老许婆接过话说:“你说那个土岗子啊?这事你问他也白搭,村里的跟他那么大的没几个人知道。我也是刚过门那会儿,婆婆当时跟我说过,才知道的。”
  老太太毕竟岁数大了,说话啥的也跟不上,断断续续的说了半个多小时,才前前后后的把这个事说明白。江流跟豆根还有那爷俩,都没插话,一直安静的听完。听老许婆讲完,江流跟豆根的心里都不禁的感叹,没想到看着不起眼的一个小土岗子,竟然有那么多的事。

  说起这话,扯的有点远了,这还得从围场早已的土匪说起。
  围场县是在清同治二年(1862年)才开围放垦的,那时候大批的外地人涌入。可是呢,当地需开垦的土地却十分有限,人多地少,许多人便成为流民,这样也就给围场县土匪的滋生提供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围场特殊的地理环境,山多林子深,使得这里的土匪一直都非常活跃。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围场县土匪活动猖獗,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
  要说起来,当时那个年代不光围场有土匪,全国各地哪没有啊?现代有位叫周谷城的作者写过一本书,叫《中国社会史论》。在书里面有句话说:“近代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盗匪的世界,遍全国无一省没有盗匪的,一省之中,又无一县没有盗匪的,一县之中,又无一乡镇没有盗匪的。”这也正是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大环境都如此,围场县自然亦不例外。
  据解放初期不完全统计,当时围场全县的土匪有132股,其中100人以上的有26股,累计匪众107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有名有号的大土匪头子就好几个,白金辉,张桐轩、任海、伊相臣等这都是政府那里一直挂号的。其中白金辉的匪帮最大,光匪众就有九百多号,每个人还都有真家伙。光他们这一帮土匪,就快赶上一个团的编制了。
  还有坝上的关淑芹、杨万森,以及坝下的孙汉章、牛刚、陶汉选、刘金生等。这几位名头没那几位响,但每人手底下至少也有一二百号人。剩下几个人到几十人不等的小股土匪那就海了去了。这帮家伙各个的占个山头,全都自立为王,互相之间也有联系,沆瀣一气 狼狈为奸。把当时的围场搞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按照这个面积来说,围场县在河北省里面那是排第一的。既有山有水又有田,按理来说老百姓的日子应该不错。可问题是架不住那么多的土匪祸害啊。别的不说,就单说这帮土匪的人吃马嚼,日常开销那就不是个小数目。天上不掉钱,地下又不生钱,那怎么办呢?只能打老百姓的主意呗。于是砸窑、劫道、绑票等各种手段就应运而生,也就成了这帮土匪敛财的主要手段。
  砸窑,是土匪的黑话,说白了,就是砸场子的意思。比如说,看着这家的买卖挺好。三更半夜的,带着一帮人就去这家了。讲点道义的呢,还会报个名号,见到人也客客气气的说:“掌柜的,我们要去办啥啥事,借个道啊!”“借个道”也是行话,意思就是砸你这个窑!你说这要不知道咋回事的,还以为是远房亲戚来串门子呢。

  有那个明白事的,就赶紧把粮食、肉、大洋啥的拿出一大堆。陪着笑脸说着好话,把土匪高高兴兴的往走一打发,这事就算完了,豁着破财免灾。自然也有那个不服劲的,我辛辛苦苦、一个汗珠子掉地上摔八掰才攒下这点家底,凭啥给你啊?碰到这样的,土匪自然也不会服气。砸窑这么严肃的事,哪能容忍有人对着干呢。到了这个时候,那就只有打了。所以砸窑这玩意,还是硬碰硬的活儿。老百姓又管砸窑叫砸兵火,意思都差不多。

  劫道这个就甭多讲了,从古到今的绿林好汉没少干这事。都是先在路边埋伏好,看有过路的人,蹭的跳出来,然后大喊一声,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打此处过,留下买路财,还有什么牙崩半个不,管杀不管埋之类的。说白了,就是把人吓唬跑,抢到钱算完。当然,按照现在话讲,也有那个卖萌的。前面说的都一样,可后面得话就变味了,什么有个小名我不告诉你,叫铁蛋。当然了,这么卖萌的从古到今就大老程那么一号。

  日期:2013-06-10 08:56:00
  最后就得说这个绑票的,也是土匪里面最缺德的。绑票就是绑有钱人家的重要人物,如当家的,掌柜的和家属儿女等。绑票的目的就是以票为人质,逼迫家里拿钱拿物来赎人,土匪从中可以得到一大笔收入。土匪绑票的手段可谓是各式各样,有的是砸窑直接抓的,或是半路抢劫,还有土匪设计圈套的,但说到底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钱。
  接着再说说为什么绑票是最缺德的,说句实在话,在那个年代,哪来那么多有钱的人家,绝大多数都是平头老百姓。也就是多种几亩地,起五更爬半夜的攒下那么点家底,家境过的稍微好点但也有限。可偏偏就是这样正儿八经的庄户人家,爱招土匪。而且就是这样的票,常常有被撕票的危险。土匪一下要那么多钱,上那凑去啊!
  当时围场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的:“有钱的怕绑,有姑娘的怕抢,走路的怕劫,出门的怕攮”。那年月,人们出个门,最害怕的就是碰上土匪。
  返回头来,再说羊草沟西头这个土岗子。在最早的时候,这个地方就是一块大平地,也没有现在这个土岗子,就连现在这个村,当时都没有。那当时这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干嘛用得呢?原来啊,当时大部分的土匪绑了票以后,跟被绑票的家属交换人质做交易的时候,土匪都会选在这个地方。
  为什么都选在这呢?这跟这个地方的地势有直接关系。一来呢,这附近的山都不高,但是林子很密实。往里面藏个百十来号人,那简直太容易了,也就是方便土匪隐蔽。二来呢,这个地方前后都是开阔的平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刚刚好一眼就能看的过来。就这第二点对土匪来说,那简直太有好处了。
  为啥这么说呢?打个比方吧,比如这家遭绑票了。偏偏这家的人觉得,那官府就跟我家后院一样,你敢绑我的票,我就报官剿你去。既然报官了,那去赎票的时候总得带人吧。只要这面赎票的人一露头,对面的土匪看的是一清二楚。还没等官兵这面做好战斗准备呢,那面的土匪早拉开枪栓瞄准了。就这样的仗,随便派个二愣子土匪也能打赢。你说放着这么好的地方,那土匪不得好好利用么?!

  一来二去的,这个地方就出名了。不过也应了那句老话,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据说有一次,一帮土匪把某个大官的几姨太给绑了。那次就在这里赎的票,结果当天光穿着黑大褂的治安队就来了二百号,更别说正规伪军了,双方整整打了一个白天半个晚上。最后这伙土匪也拼的没剩几个,仗着熟悉地形,逃跑了。
  这个事这么一闹,可就出了名,报告直接就放到市长的办公桌上。当时的伪政府市长一看,这还了得。在我勤政爱民,清廉似水的治理下,哪能容忍这样的地方存在啊。于是当天就下了死命令,要不惜一切代价,务必全歼围场所有匪徒。
  从那时候起,就在这个地方,土匪跟官兵的战斗就打响了。后来,这帮官兵干脆就在这建了个兵营,也就是现在村子的前身。这当时官兵这么一搞,而且大有不灭土匪誓不还的架势,双方就这么耗上了。时间一长,这帮土匪可耗不起。天天的打仗,也没个进项,手下人吃啥喝啥啊?饭都吃不饱,谁给你玩命?于是几个大土匪头子坐到一起一商量,干脆咱们在这里垒一个土岗子,把人埋伏人下。这样一来呢,前面继续跟官兵打仗,咱们在后面继续发咱们的财,两头都不耽误。就这样,趁着官兵互调的时候,这帮土匪弄了这么一个土岗子。

  很快土岗子就弄好了,还真的如了土匪的愿。后面照旧绑票、赎票,前面跟着官兵打。双方你来我往的,这么一打,就打了两年多。再后来,双方也不知道出于啥目的,竟然握手言和了。官兵一撤退,建好的兵营成了土匪的窝,这下这帮土匪更是牛气的不得了。一直到毛主席带领着***解放了围场,这帮土匪才彻底剿灭,这个地方也终于恢复了安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