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莲——那一段纠结的情爱与利益》
第5节

作者: 清秋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可怜呐!从下乡那时起,三十年都快熬完了,就在这穷乡僻壤里,小吴熬成了老吴,黑头发熬成了白头发。那位造孽的大队书记,因为“摸手”丢了官帽,成了全县人的笑柄,只能去做普通农人。他跛着脚下田,活得郁闷,没有几年就死翘翘了。你看,人就是这样,几十年里就沧海桑田。如今的老吴,就是这样子啰……

  (待续)
  日期:2011-11-01 10:54:51
  白若川听着小郭的讲述,感觉后脊梁有寒意一阵阵上窜,心想:怪不得呀!难怪那老伯,至今仍有隐隐的威严在。想不到他老人家也有过光鲜的年华,有过锋芒毕露的性子。失意者,从来就是从得意者中分化而来的,世上就没有永久的赢家。吴老伯当年的跌出局,谁之罪,已无法说清楚了。男女间的恩怨,对人的伤害,从来就是深到骨头里的呀!若川对吴老伯,不禁起了惺惺相惜之意。

  这样想着,若川便又问小郭:“后来,他就在村里娶了妻?”小郭说:“哪里!那广州妹把他伤得太狠,所以他一直孤身未娶,到现在,还光棍一条呢。”若川甚感奇怪:“那,六莲呢?”小郭就叹了一声:“六莲呀,原本是个弃孩,十多年前老伯有一次去海口买稻种,在长途汽车站偶然拾到的,都快满岁了吧,病恹恹的。老吴把她抱回家,养活了几天,本该送去福利院了,可是看那样子,像也活不了太久,心一软,就把她当做女儿收养了。抱来六莲的日子,是六月,这日子也就成了六莲的生日。可巧邻村有个孤寡老阿婆,无依无靠。老伯索性就接过来,一起养着,也算是一家三代,灶头不冷了。几年前,阿婆下了世,好在六莲也已拉扯大了。”若川听了又是一惊,瞪大了眼睛,合不拢嘴。

  小郭说完,唏嘘了一阵。若川沉默半晌,叹口气,说:“命由天定,人真的就是一棵草。”说罢,他抬头望望天,见有雾气弥漫开来,星月都有些迷蒙。天空很大,夜气横盘在头上,人就很渺小。若川一点儿睡意也没有,让小郭先去歇了,自己就留在水池边,抽着烟默坐。凉风吹过,空气里便有草香泛了上来,能听见水池里有鳖儿跳水的声响。若川心里乱乱的。脑海里,像在过电影,吴老伯年轻时的情景,都化成了活生生的影像,一格一格闪现,最后凝固在六莲的一张脸上。这个夏末秋初的夜,让他看到了浮尘下的岁月……不知过了多久,去镇上寻欢的工人回来了。铁门哐啷啷一阵乱响,飞出几句工人们的玩笑话,然后,又归于了寂静。若川的心里,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悲凉。

  (待续)
  日期:2011-11-01 20:06:03
  5、赶集
  一大清早,老屋在一缕淡烟中露出轮廓,晨光照在屋檐上,满院子都亮堂堂的。老屋的后排,有一个房间,在本地风俗中被称做“小房”的,这就是村姑六莲的闺房。这日,六莲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竟睡过了头!
  老屋里,出奇地安静,听不见鸡鸭的嘈杂,也没有新闻广播的声音。六莲慌了,忙滚下床,隔着木窗棂朝窗外望。天哟!这光景,已经是太阳露头了。她匆匆穿好衣服,跨出卧房,喊了声“阿爸”——哪里还能喊得应人?小黄狗在大门边打盹儿,听见六莲喊,便猛地跳起来,紧紧张张踅了一圈儿,见并无异常,便又趴了下去。后堂屋的矮脚圆桌上,刚热的剩饭已经摆好,盖在了铁皮罩子下。六莲便心里叫苦:晚了晚了,阿爸已经下田去了!

  本地的农人,如今土地分包到户,比早年清闲得多了,再不会半夜里敲钟催人下田。农人们现在,虽还是天不亮就起,却是要赶到镇上去吃早茶。这个习惯,在外省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早上的第一件要务,竟然是休闲!每隔一天,这里镇上便有集市,清早五点半就开了市。一到六钟点,茶馆里就是满满的,都是前来赶集的农人。到了七、八点钟,茶客们享受足了,便跨上摩托车、自行车、还有改装的三轮摩托——本地人称作“三脚猫”的,各自回乡下去了。回到家中,气都不喘一口,就要摸起锄头下田,赶在中午阳光猛烈之前做一阵活儿。农人们,悟到了生活的大智慧,他们劳作的目的,不过是打地基,而作为每天第一件事的享受,才是那金光闪闪的塔顶。

  可是自六莲懂事起就知道,阿爸却不是这个样子。他老人家,怎么也不习惯一大清早就去坐茶店。早年间的清苦,剥夺了他的这个乐趣。阿爸当了几十年的老农,遵行的还是过去的老黄历。一早起来,便忙着搬柴、弄饭、喂鸡、扫院子,然后扒两口饭,就下田去。他一直相信“人勤地不懒”,习惯了劳碌就是快乐、就是目的。原本不过是一种习惯,到后来,竟成了固执的信念。六莲背地里笑过,阿爸除了劳动以外,简直没有娱乐,劳动就是他的娱乐,边刨土还要边唱歌呢。

  六莲四下里看了看,就知道,早上是阿爸不忍心叫醒她,热了昨晚的剩饭,替她做完了灶前所有的杂事。她想起,昨天晚上,不知为何就失眠了,枕头好像能烫人,烫得人翻来覆去的。半夜里,她眼睛盯着蚊帐顶,听着壁虎的吱吱叫声,心里一二三四地往下数,直数到千百万,也还是个睡不着。像这样的事,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
  直到梳洗完毕,六莲脸上还在发烫。好在这个时节,是农闲,地里的活儿阿爸半条臂膀就做得完,不用她帮忙。再说,惭愧也没有用,阿爸提都不会再提这件事。他的这种假装看不见,其实是无言的责备——要记住教训哟!
  家务,本是乡村姑娘的天然职业。六莲初中念完后,家境渐渐困窘了,阿爸也老了许多,她便死也不肯再去念,情愿留在家中,帮阿爸料理家务。农忙时,为了少雇一个帮工,小姑娘也要下田去帮把手。平常时候,一日三餐,上集买菜,就都是六莲包下了。驶牛犁土换来的钱,对于农家,是太金贵了,一角钱也是汗水呀!六莲不敢逢集就买菜,自家腌的酸笋,后院种的豆角、芋头,都同样好下饭;山间路边,有随处能找到的山薯和山栳叶,也是可上桌的好菜。至于买些海鱼海螺回来,那可是要精打细算的。穷人家的小妹,生来就懂怎样安排生活。

  (待续)
  日期:2011-11-01 20:06:55
  六莲心神不宁地吃了早饭,屋里屋外都收拾好,就坐在院门的门槛上发呆。每天这时候,本是她最惬意的时光,把鸡鸭喂饱,赶到树林里去,然后,就可以找“闺蜜”聊天去了。但是今天,她呆坐了片刻,心里突然就空了!好像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做,可是又不知道该做什么。想来想去,忽然想到:今日不是逢集么?我就应该去赶集呀!

  这念头来得突兀,不似往常。今日,菜不用买,日用品也不缺,想去集上买什么,全无理由。可是,她只觉得像有人在催,一声声的,软软地撞着她的心。这念头一起,六莲便返回屋,掀起枕头,拿了平时攒的零用钱,跨出了门。临走时,摸摸小黄狗的头,说了声“听话”,就掩门上了路。
  通往镇上的乡间公路,从杂木林里蜿蜒而过,沿着山溪伸展出去,通往另外一片天地。上路时,时候就不早了,已经天光大亮,可是山间晨雾还没散尽,一点儿也不觉热。六莲对这天气好喜欢——家乡的夏末秋初,是全年最好的季节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