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时间,怪事连发,我到底是招惹到什么了?》
第26节作者:
大P爱小Q 日期:2013-08-13 14:07:00
后来我听到了一个足矣让我感到蛋疼的故事,因为我完全无法理解某些古代人的智商,甚至一度怀疑此事的真伪,但后来通过翻阅一些史料及某些地方的县志,还真就确有此事!寂德大师的口才是不错,但如果让我来转述这个历史真迹的话,可能会更生趣动人一些,虽然这有些杂乱,如果你有兴致看下去的话,大致会是如下内容:
五台山,现在看漫山遍野全是寺庙,正所谓“青庙黄庙共一山,和尚喇嘛同颂经”,但最早之前,大约是2000多年吧,这里却是道家的地盘,不信你可以查询老子(不是我)的《道德经》中的上篇《道经》,那里边就有对五台山的记载,不过那时还叫紫府山,上面还有个庙,毫无创意的叫紫府庙,还有一个玄真观,里面更有一个洞,叫石盘洞(又有一说叫石盆洞),而现代人所敬重的五台山文殊菩萨,当年从古印度来我国的时候,就住在这个洞里,所以从时间点上来说,确实是道家先“占山为王”的。
佛教其实属于舶来品,早先因为宣传手法以及儒家文化的根深蒂固,只有少数人信奉,真正开始发扬光大是始于东汉的永平年间。要说这个倒霉的永平皇帝不好好睡觉,瞎做梦居然梦到一个“金人”,遂派人出使西域,在印度带回来两个胡僧,一个叫什么迦叶摩腾,另一个叫竺法兰,人家可不是空手来的,而是带来了《万言经典》,且这两个人极其能白话,给皇帝忽悠的是一个来一个来的,最后还答应在河南洛阳给建了个白马寺,这应该是有记载以来的最早在中国大陆建立的佛教寺庙,后来这两个人闲着没事,在那里筹划着扩张势力范围,而要发展,必须弄地皮,可寻思这异国他乡的也不认识谁,想来想去就想起来了在五台山上的文殊菩萨,便想去朝拜下,刚到五台山,就被这大好河山所震慑住了,一看这多好啊,峰峦耸翠、群山连绵的,真是山清水秀啊,两人合计就在这撒下星星燎原之火,筹建扎下根据地,可这样一来山上的老道都不干了,这不是砸场子来了吗?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你在我旁边开个和我一样的营业场所,抢我香火钱,那能惯你毛病吗?再加上这两个西域来的和尚也有点持强凌弱、狂妄自大了些,心说你们这些牛鼻子老道有什么可牛逼的?便在选址建庙的风水问题上与道观的人士发生了口角,且步步紧逼,把那群道士逼得一个劲的扬言要和胡僧约架斗狠,并且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内部矛盾了,逐步开始上升到民族主义和门派之间的战争,局势也愈演愈厉,乃至最后惊动了天子,这汉明帝虽贵为天之骄子,但本性还是一俗人,一看这下有热闹可看了,那你们就比试下吧,于是便组织双方开干,道家自认信心满满,打心眼里看不起这外来的“异域邪教”,但本着高风亮节的优良传统,说地点随便你们挑,而佛教仅有的根据地只有上文所提的洛阳白马寺,于是双方就在永平十四年正月十五日,也就是在元宵佳节的日子赛法一较高下。
双方可谓聚集能够召集来的一切精兵强将,因为大家都知道,一旦斗法输了,这面子可就丢大发了,于是道家集结了五岳十八观、及太上三洞六百九十名道士,如果“长春真人”丘处机等全真七子要是早生个一千多年,估计肯定会是打头阵的。佛家那边也不示弱,虽然刚来大汉朝不长时间,也没有金轮法王、方正、虚竹大师的支持,但得道高僧们也都纷纷前来助阵,这态势可谓一触即发!当然来围观的肯定少不了汉明帝,文武百官也是悉数到场,天南地北的特意赶来的百姓更是将赛台围着个水泄不通!
比试正式开始,第一轮是双方比试经文数量,道家由于是东道主,“家捧道教灵宝诸经六百余卷登西坛”,几大车的纸绢、缣帛、木牍、竹简等材质的经文典籍,整整堆满了一赛台。而佛家刚来没几年,那个时候也没有飞机、火车等运输工具,虽佛经无数,但在洛阳却只存有 四十二章贝叶金页真经,即真金所炼,价值连城,但在体积和数量上简直和道家的经文不可比拟,只占了擂台上的一个小角落,所以第一局不用裁判评比也知道,毫无疑问的是道家获胜,把那佛家子弟看的是咬牙切齿……
第二轮是双方比试诵经,这是道家最拿手的,什么老子庄周、太极生两仪、六十四卦……出口成章的东西总是令人信服的,再看佛家那边也是在念经,但却是“激励瓦拉”的念着梵文,只能间歇性的听懂几句“阿弥陀佛”,完全不知所云,最后大家请皇帝主持公道、判定结果,但汉明帝有心想判道家赢,因为他们宣讲的自己能听明白,但这样一来恐怕让异族人讥笑自己没文化,听不懂外文,只好双方各卖个人情,只是说佛、道各有千秋,判平了!两局过后,双方战成2比1,道家已然领先,便开始目中无人的狂妄起来,指着和尚的鼻子就说随便你们划道,咱们跟着!
和尚本来就对比分落后感动失落,又听对方这么讥讽,完全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一咬牙一跺脚便对道士们说:有能耐咱们比狠!
道士不以为然,寻思我们连老婆都不能找,肉味都不能闻,还有比我们更惨的吗?于是便欣然应允,说你们随便挑吧,为首的和尚一听道士中计了,便说那咱们比焚烧经卷宝物,你们若答应比试,我们就连这佛像、舍利子、袈裟、禅杖、钵盂等全部押上,如何?!
老道闻听此言不由得心头一惊,但既然大话已经让自己说出去了,现在也只能接着,再看看对方那嚣张的气焰,自己也被彻底的激怒了!
于是汉明帝下令,把两个高台全部燃起旺火,这下**来到了,也赶巧那天洛阳城外白浪掀天,风势大作,霎时间烈焰腾空,浓烟滚滚,场面甚是惊悚,待烈火燃尽,众看官望眼一看,全都惊呆了,只看那道家的高台上一片狼藉,全都是纸屑灰烬,细想才知道,道士的经文材质都是易燃品:纸绢是纸张,缣帛为丝织品,木牍、竹简更不用说……这可把那群老道心疼的差点背过气去,这可都是真经啊,就这么被火烧、糟蹋了!
众人再向佛家那侧看去,灿灿烈火中,金光闪闪,所有宝物一片光明:袈裟是石棉的,舍利子、佛像、禅杖、钵盂等本就是烈火中炼出来的,最显眼的就是四十二章贝叶金页真经,所谓真金不怕火炼,被风一刮,顺着龙卷风势缓缓直上空中,一页页的飘向台下围观的百姓,那场景犹如仙境,这时聪明的僧人们果断的奏起了佛乐,这些百姓都是第一次听到这异域音乐,再配合这情景,都有了一种心旷神怡的境况,个个都叹为观止,一时间又欢声如潮,当时就有一千多人立地出家,纷纷皈依佛门,更有一些道士当场就脱下道服做了叛徒,转投佛家……
比分虽然是2:2平手,但真正的赢家此时已经不言而喻了,和尚见自己占了便宜,便出言讥讽为首的那几个道士,诸善信、费叔才等道士中的楷模级别人物大喊一声:天何不助我也!便当场气绝身亡,对你没看错,就是被气死的,但史书上确实是这么记载的,这件事情也是后来道家衰落、佛家兴盛的一个转折点,从此历朝历代再也不是诸子百家之一 的道教的天下了……
日期:2013-08-13 16:45:00
也许是我听他讲的累了,随手就掏出一根烟想提提神,正准备点着的时候,旁边几个之前还在全神贯注听故事的小僧,包括果明在内见此竟然同时咳嗽起来,我这才反应过来,他们这里肯定是禁烟的,可我还没抽呢啊,烟儿都还没冒,没想到这帮人如此讲究,而我实在是耐不住性子了,便冲老和尚说道:我说大师啊,我实在是佩服您这雄韬伟略般的卓识,但你到底帮不帮我啊?
寂德听后一怔,忙又摇头苦笑,说施主你这见精识精之人怎么还不如我这几个拙嘴笨舌的学僧啊,真是大智如愚啊!
我刚想说什么,大师旁边站立的一个小和尚就忍不住道了一句:你怎么还不明白啊,刚才老师那故事已经讲的很直白了,道家与我五台山的佛门子弟有旧怨隔阂,师傅他如此一解局,恐怕又增新仇,你这麻烦会越积越深的!
其实我也明白他这层意思,只是心中始终还有一个疑问,我说这话可不能这么说啊,那你师傅怎么上次还帮他那宾馆的老板朋友呢,不会是贪图人家的富贵吧,所以我这布衣贫民之人入不了大师的法眼!……
寂德一听我说这个,脸色就有些发暗,但也不好再说什么,局面顿时有些尴尬,还好果明站了出来对我说:施主你确实误会了,我师父要是嫌贫爱富之人,早就拒你之禅门之外了,要知道每日上门求与他一起拜佛论经的人不计其数,上到声名显赫之人,下到平民信众,只要有缘,他皆替人消灾减难,祈求佛主降福于世,不然怎会舍弃这晚经时间见你一面,要知我这佛院规矩甚严,从不随意留外人过夜,你不念好也就罢了,怎么还如此挖苦?……
果明的话很语重心长,我是理解他的,也可能是我这脾气太急切了些,其实我本无它意,只是想诚恳的寻求帮助,谁又能不惜命?谁又能甘愿舍弃这几尺肉身之躯呢?
寂德看着我那忏悔的表情,菩萨心肠也立显出来了,只不过却向我交了实底……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