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传国玉玺与东陵》
第18节

作者: 二两米酒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到发伯,吕方开始告诉发伯这是面写的是什么:“发伯,这些字是咱祖宗记下的一些东西,也不是日记,因为没有按时间去写,好像和遗嘱差不多。但是说了咱们家是从哪来的,有些什么事情。你看啊,上面写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咱这位祖宗生于明万历元年,老人告诉他,他们那时是在洪武二年从冀州中部迁到这里,但是老人们有遗训,就是说我们家族“男勿识字,更忌习武”,所以在他之前没有人是识字的。到他小的时候,父母就开始让他读书,但不许习武,他十六岁时开始参加乡试,二十年都没考中,他十九岁成婚,生有两子。但是两个儿子大了之后,不务正业,一直想分家产,家中有历代传下来的有一个漆盒和四筒竹简,简中的文字他也看不懂,但是漆盒中的那把剑老人们说是个宝物,两个儿子一直想偷出去卖掉,于是老祖宗把东西放在远亲家中,让他们在自己死后一起下葬。”吕方快速说完。

  “你慢点说,再说清楚一点。”发伯有些没听懂。
  “这样的啊,第一个,咱们不是本地人,咱们是洪武二年从河北过来的,洪武是朱元璋的号,洪武二年就是1369年,也就是说咱们在这里生活了640年。第二点,老祖宗是生于万历元年,死时是天启五年,也就是1572年到1625,一共是53年。第三点,咱家先人不让他们读书,更不让他们习武,咱这位祖宗后来去读书了,但是考了二十年都没考上!”吕方又说了一遍。。

  “为啥二十年都考不上呢,那时候考状元那么难吗?”发伯问。
  “这样的发伯,古代就是考状元,就是那个科举,这个东西是这样考的:先往你家上边查三代,有犯人不能考,是倡优不能考,刚死了家里人也不能考,没什么问题就先参加童子试。童子试分三类:县试,府试和院试。这三关过了就是“生员”,就是我们老说有的“秀才”,秀才才能考正试。正试也会三类:乡试,会试和殿试,乡试第一名叫“举人”,也就是我们说的“解元”,会试第一名叫“贡生”,也就是“会元”,最后就是“殿试”,要皇上来考,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一共取十名,前三名叫“一甲”,后面的是“二甲”。如果乡试,会试和殿试都是第一名就叫“连中三元”,不是我们打麻将的那个“大三元”。 连中三元的人中国历史上不超过五个人,而且考的东西都是四书五经,诗词八股,还有很多七七八八的东西,长得不好的还不行,反正规矩很多,考不上也正常,有很多人几十岁中了个秀才或是举人能高兴发疯的,就算是中了,在咱老祖宗的明代,当官也是日子不好过!”吕方解释。

  “哦,这样的话是挺不好考的!不是还有四个竹筒子吗,那里面是什么?”发伯又问。
  “那里是竹简,但是年代很早了,上面是篆书,我看不懂,但是我拍下来了,东西我又放到一个密封的铁桶里去了,我去上班时再找懂的朋友们看看,过两天我走的时候,就把东西给你,你再收起来,等再下葬时就放回去。对了发伯,还有五个铜钱,咱们一人一个,还有一个给老祖宗留下,这东西全放地下就糟践了,我们留着才有用。”吕方说

  “这是祖宗的东西,不合适吧?”发伯说。
  “这东西在他那个年代不算是什么,也没有价值,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就是放回去了,再过几百年就沤没了,老祖宗明大义,他会明白的。发伯你收好,哪天有点急事儿,它能挡一下子的。”吕方说。
  “行,那我收着。”发伯把东西收了起来。
  吕方从发伯家出来后就回家了,回去后,从床底下把漆盒拿出来,再把它打开。这一次不会那么激动了,吕方取出那把剑,两手端着,仔细的看:
  这把剑是典型的一把秦剑,不等厚,也不等宽,剑身有一层绿锈,但绿锈很薄,剑身没有什么伤残。剑身长约80公分,剑柄长约十八公分,剑的后格是圆形,上面铸有两个篆书铭文,剑的前格镶有玉套,但没有剑鞘,手柄部分的握木已经没有,也不知道这剑本来的面目是什么,但好在剑的主体部分十分完好。
  吕方放下剑,又去看那个漆盒,盒子里铺垫在剑下的丝物已经腐朽,吕方抱着盒子到院子里,准备把这些东西清理出来。上层的丝物很快清开,下面居然有一层木炭粉,轻轻纺的刷开炭粉,马上吕方发现有两块叠起来的织物放在最底下,一黄一紫!吕方把这两片织物小心的展开,是两片一尺见方的帛书,同样是篆文,其中黄色帛书上还有一个硕大的印章,方形,边长约十公分,上面有八个文字,也是篆文!

  吕方有点头大,这么多的篆书和一个秦代铜剑在明代的墓葬中出土是怎么一回事,这个老祖宗哪来的这些东西?这上面的文字又写的是什么呢?吕方有个短析板就是看不懂篆文,所以还是先拍照。拍完后把剑涂上一层油膜包好放回盒子里。两张帛书也包好,再用同样的方法封到一个铁桶奶粉盒子里,一样的抽好真空再焊死。
  吕方觉得事情也快要完了,所有的文字资料都拍了下来,内容可以慢慢研究。所以他准备在家再玩一天,然后去北京,工作的事处理完了,就再跑回来喝小妹的喜酒,谁知道这些事情只是个开始,后面的经过远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他不懂篆文,所以他没有发觉到这些竹签和帛书上隐藏着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是关于那方神奇的玉玺!

  日期:2012-8-7 17:56:00
  元代的一张羊皮
  在家的第二天,吕方打了电话给周利,因为今天要发团,得知准备工作没有什么问题,吕方可以在家等到小妹结完婚后再回去,有什么事情会电话通知他。吕方也放心了,于是这几天就在家好好玩,没事也把那个青铜剑拿出来在院子里乱比划。河南有个少林寺,所以很多孩子都多少会点三脚猫招势,吕方十多岁时师呈一个当地高手,系统的学过散手和北方套路,但也都忘得差不多了,至于冷兵器除了棍子别的压根儿就没碰过。但他是个超级军迷,对现代军事颇有研究,擅长枪械和爆破,这些技能曾经救过自己一命。老妈看着院子里的吕方拿着把剑张牙舞爪的乱蹦,笑的直不起腰,她和父亲都是超级戏迷,看多了戏曲里的打斗,虽然戏里只是摆摆样子,但是都能看出里面有真功夫,可他们看吕方练武,一看就是个花架子,所有招式都跑偏,没有一点正型。

  小妹结婚那天吕方是娘家人所以要去送,到了叔叔家看到妹妹今天很漂亮,每个要出嫁的姑娘结婚那天都会很漂亮。吕方把那个铜板取出来,给小妹做礼物,小妹很了解这个哥哥,知道吕方最疼她,那个铜板不会是一个普通的铜板,哥哥能给她,一定是重要,所以小妹很高兴的收下了。看着脸上笑的很幸福的小妹,吕方也感觉很幸福。

  这里的习俗是新娘子在婆家先呆三天,第四天小两口再回女方家摆喜宴,这一天才是吕方要等的,村里人这一天都会来。在打谷场里放上几十个桌子,几百个人一起吃饭,小时候很喜欢这种场面,但是现在这样的情景越来越少了,所以吕方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所有的人都是父老乡亲,大家在一起可以开怀的吃菜,大碗的喝酒,能吃出一种亲情,能喝出一种怀念。

  已经喝了快两斤白酒了,但是还没过够圈儿呢!吕方很开心,因为在城市中,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机会的,一下子听到手机响了,拿起来接上:
  “哪位?”
  “方哥,是我!”是熊小米。
  “怎么了小米,我妹妹结婚,我正在喝酒呢!”
  “你回去都十天了,怎么还不回来?”

  “我明天下来,有什么事?”
  “这次发团很顺利,又有两个团要走,有一些人还是上次发团时去过的呢!但是我们有个客户带回来了一个东西,要让我们帮着看看。周总说公司只有你才能看懂,那个人是我们的一个大客户,他们公司每年的员工旅游都是我们做的,周总很急,让你马上回来。”熊小米说。
  “那行吧,我明天就下去。”吕方回答。
  “好,我会告诉周总的,你少喝点酒,也祝你妹妹新婚快乐!”熊小米很有礼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