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第一次,把第二次献给爱的人,他却不要,我该怎么办?》
第21节

作者: 我该后悔吗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9-13 00:27:41

  今天又跟L通了电话,因为早上跟她说了昨天的情况,以及A的那句“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L去给lz当探子去了,呵呵。
  L给A打电话,问他感情进展怎么样。A说不怎么样,对方无意,也就算了。L说你要真喜欢就去追呗,A说都没怎么了解上哪儿来的喜欢不喜欢啊,所谓“眼缘”,那看的不是缘,是脸。然后也是说类似昨天的话,说什么以后再也不会干那种主动的事儿了,受不起那个罪了,我堂堂大好男儿何必呢。L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总要有一方多付出一点儿,说白了就是个该找个你爱的人,还是爱你的人的问题。

  接着A还是那句话,“谁喜欢我,我就喜欢谁。这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我的爱也不能在那么卑微那么廉价了。”据说A当时很激动。
  这时候L说,那我倒想问你,也许你身边并不是没有一个喜欢你的人吧?那你又为何如此绝情呢?将心比心,你也经历过这种情感,为啥不能再宽容一点,给个机会呢?也许你这次稍微退一步,整个人生就全变了,作为同学和朋友,我们也希望看到这一幕呀!
  A回答说,呵呵,算了,“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L说“嗯?”然后A给L讲了一个王昭君的故事。
  A说:你知道王昭君的故事吧?历代文人纷纷就此事吟诗作赋,围绕着王昭君、汉元帝、毛延寿、匈奴单于等发表自己的看法。主流都是在埋怨毛延寿的贪财,有的也埋怨汉元帝的失察,更多的都在诉说王昭君在塞外的辛苦。但其中有些人看问题的角度却与众人不同,比如白居易,他的一句话:“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没有任何一丝怨恨,对故主还有眷眷之情溢于言表——众人待之,却国士报之了,千载之后,让后人评说吧!另外还有各人自己的良心呢!同时王安石另外一首则更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你们汉朝对我的恩情浅,胡人对我的恩情却深,人不能不知好歹,这种最淳朴的感情最值得珍惜,那么即使回去之后生活再好,也不能辜负了胡人对我的恩德吧。人生贵在相知心,起码人家努力去敬我、懂我、爱我了,我岂能以怨报德。这是王安石这两句话的意思。而我觉得王昭君这事更应该把俩人的观点结合起来看:对汉不怨恨,依然问你一句你好么;对胡则要感恩珍惜。你们可能理解不了,但这是我对人对事的态度,适用于C,适用于xxx(lz),也适用你们任何人。

  L电话里第一次跟lz说:估计你们真的不可能了,要不,放弃吧。
  lz在网上查了下这些诗,贴到这里——
  王安石 明妃曲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鬃脚垂。
  低回顾影无颜色, 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 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 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 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
  含情欲说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

  黄金捍拨春风手, 弹看飞鸿劝胡酒 。
  汉宫侍女暗垂泪 ,沙上行人却回首:
  ‘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 `
  可怜青冢已芜没, 尚有哀弦留至今。”
  刚lz在q上和L讨论很久这两首诗,L说,A是“一去心知更不归”了。他就像当年的王昭君,沙上回首的行人以为她心系故土想回来,却听见她和着琵琶唱:“汉恩自浅胡自深,人生贵在相知心。”今后我可能不会再帮你追他了,最多告诉你一些他的消息,“家人万里传消息, 好在毡城莫相忆”,也希望你别多想他了,有些时候缘分去了就真的回不来了。

日期:2012-09-13 00:33:14

  L说,没想到他骨子里是这么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人,为人处事真的很不一样,咱们都无法理解他。第一次发现他这么有人格魅力,对待这两段感情的事都挺荡气回肠的,呵呵。让我对他的看法都不一样了。哎,没想到认识他十多年,却真不敢说“认识”二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