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幽冥谈 -- 唐朝的怪谈诡事》
第28节

作者: 叶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4 14:33:00
  【开元蝗祸】
  这会儿天当正午,日头晒得猛烈。小庄蹲在田头的树荫下抓着草帽扇风。最近的日子不知怎么了,坏事一桩接着一桩。整个阳谷县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过雨了,田地开始干裂,庄稼的叶子都蔫蔫的发黄。听人说,不止阳谷县,整个河南道都在大旱,甚至连黄河的水都在很快地干涸。
  他双手捧起身边的瓦罐,小心翼翼地放到嘴边抿了一口。 这水现在可宝贝了,浪费一星半点都是罪过。一只硕大的昆虫从他眼前飞过,被他一把逮住。最近经常可以在田头见到这种头上有触角,后腿粗大的黑褐色虫子,而且近来有越来越多的迹象。这虫子嘴上张着锋利的口气,专门喜欢啃食庄稼,听隔壁的孙伯说,这种虫子名叫蝗虫,也叫蚂蚱,在田里经常见到。
  小庄又抿了一口水,下到田里准备拾掇一下杂草。然而,他走了几步就呆在了那里。他惊恐地发现田地里爬着密密麻麻的蝗虫,成串成串地挂在庄稼上,那锋利的口器以极快的速度啃食着,不停发出令人头皮发麻的沙沙声。
  他后退几步,从地上抓起一条扁担就冲进去疯狂地挥舞,想要赶走这些可怕的虫子。这时候,天空忽然阴了下来,附近的田地里断断续续地传来几声惊叫。
  小庄回头看向身后的天空,顿时身子一软,坐到在地!
  随着一阵怪异低沉的嗡嗡声由近及远,一大片黑压压的乌云从东边的天际出现,很快就遮天蔽日,连日光都被遮住,在地面投下巨大的黑影。很快,人们就发现那根本不是什么乌云,而是密密麻麻的蝗虫!不停地向黑色的沙暴卷落下来,所过之处,所有的庄稼都被覆盖了一层黑褐色。
  到处都是尖叫呼救声,小庄拿着扁担挥舞了咯几下,就跌跌撞撞地冲了出来,往家里逃去。
  天色暗得像黑夜,就像是有恐怖的妖怪要从天而降。小庄躲进屋子,一口气把所有门窗都关闭。但还是有许多蝗虫已经飞进屋子,落得桌上地上都是。他点起油灯,找了家伙把虫子一只只打死。
  他很担心田里的庄稼。当天傍晚,村里的男女老幼都聚到了一起。小庄已经做好了准备,用纱布蒙上脸,准备去打蝗虫。但是村里年纪大的老人坚决不同意,说这蝗虫是上天降下的灾祸,千万不能打杀。
  不久官府也下了令,从今天开始整个阳谷县祭祀拜天,祈求上苍收回灾难。
  村民们杀猪宰羊,供起了祭品,无论男女老幼都不安地盘坐在地,像头顶的老天祷告。小庄心急如焚,又是害怕又是不安,眼看着蝗虫过境之处,连树根草皮都被啃食一空。
  听县里的刘先生说,蝗虫是上天降下的灾难,不是人力所能抵抗。当时汉朝的国君刘聪就是因为逆天而行,下令将捕到的蝗虫挖坑埋掉,结果导致蝗祸越来越厉害。
  小庄什么都不懂,不过刘先生是县里有名的读书人,他说的话应该是不会错的。

  第三天早上,小庄从睡梦中醒来。他坚信大家的祈祷终究会感动上天收回蝗灾的。可是当他打开门窗,外面的一切让他惊呆了。
  外面灰蒙蒙的一片,已经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绿色。所有的庄稼,甚至连树皮草根都被密密麻麻的蝗虫啃食一空!很多老人孩子在地里到处刨着,想要找到一些残留的根茎。
  哭喊声逐渐从四面八方响起。这种恐慌的场面小庄曾经见过一次,那是八年前在阳谷县发生的一场瘟疫,当时村里死了好多人,他父母就是在那会丢下他撒手西归的。
  隔壁的门槛上坐着一个伛偻的背影。是王伯,他的身子瑟瑟发抖,瘦小的背影缩在角落里,昏黄的眼睛里没有了生气。
  没了庄稼,这就是要整村人的命啊!
  日期:2013-08-15 10:54:00
  小庄握紧了发抖的拳头,双眼通红起来,转身冲进屋子抓起草帽和扁担,冲出屋子大吼一声,兄弟们杀虫去啊,跟它们拼了!
  所有人似乎都被震了一下,但随即茫然弟呆在那里。有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跳了起来,一声不吭地充进家门抄起家伙,就要随着小庄出去杀虫。
  王伯扑上去抱住小庄,发出撕心裂肺地尖叫:“不能啊,不能杀啊!这些庄稼就是上天要收走!你们这样做要遭天谴的!”
  孩子们放声大哭。村里的老人纷纷跑出来阻止。小庄又想起了当年瘟疫的情形,他推开王伯,带着几个年轻人就冲向蝗虫密集的庄稼地。
  但是很快,村长带着一批人把小庄几人给抓了回来,捆绑起来关了紧闭。小庄在屋子里又叫又闹,可是没人听他的。大家又开始向天地跪拜,希望蝗灾能够早点过去。
  等小庄和几个年轻人被放出来的时候,大片的蝗虫已经继续向西转移。听说,王伯在昨晚过世了。老人家枯瘦的身子蜷缩在角落里,脸上尽是恐惧。
  蝗害过境之处,寸草不生。小庄收拾好东西,就离开了阳谷县,追着蝗虫转移的方向赶去。他知道,接下来等待阳谷村的,将会是怎样可怕的命运。他不明白,这些庄稼是自己辛辛苦苦种的,那些虫子来吃他的庄稼,来夺他的性命,为什么自己不能杀它们!
  他身上的粮食早就吃完了,一路上满目狼藉。他抓住脚下爬过的一只肥硕的蝗虫,放进嘴里。它的肉还是挺好吃的。
  叶子:唐朝开元四年,山东一带连续干旱之后,突然爆发了及其严重的蝗灾。飞蝗所过之处,遮天蔽日,寸草不生。当噩耗传到京城的时候,朝廷里也爆发了一场是否捕杀蝗虫的大辩论。
  在当时的唐朝,佛教盛行,大唐上下,无论皇室百官还是黎明百姓,全都笃行佛教。佛教是不主张杀生的,认为杀生有罪,死后将用不得超生。民间普遍流传“且杀虫多,必戾和气”。也就是说捕杀了蝗虫,会有伤天和,会被老天爷惩罚。
  所以当时,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是主张祭祀祈祷,祈求老天爷能够宽恕他们的罪责,收回蝗祸。
  眼看山东境内即将颗粒无收,已经陆续有地方开始出现人吃人的惨象。这时候当时的宰相姚嵩站了出来,在朝堂上驳斥卢怀慎等大臣的荒谬之论,向玄宗皇帝建议,力主号召百姓捕杀蝗虫。
  幸好当时的唐玄宗年富力强,还不是那个困在温柔乡里的昏聩皇帝,当即表示支持姚宰相的提议。为了起带头作用,唐玄宗在公众场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并且当场表演了一把生吃蝗虫的戏码。
  不得不说,这次的作秀十分成功。百姓们见皇帝老爷都亲口吃了蝗虫,那还怕什么!竟敢吃老子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还不灭你满门!
  于是,轰轰烈烈的灭蝗活动就此展开。据说捕获的蝗虫不下十数万石,尽数被坑杀填埋。在唐朝,一石等于五十三公斤,可想而知当时捕获的蝗虫是个多么可怕的数量。
  其实,吃蝗虫这个戏码并不是唐玄宗首次发明的。在他之前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在他之前就已经干过。贞观二年,长安大旱,接着就爆发了蝗灾。当时的小李相当有王霸之气,面对捉住的蝗虫感慨地说出这样一番话:“人以谷为命,而汝食之,是害于百姓。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尔其有灵,但当蚀我心,无害百姓。”他的意思是人是吃粮食为生的,你这虫子吃了粮食就是要还百姓姓名。而百姓有过错,那就是我的过错,你要害就来害我,别害我的亲亲百姓!

  这句话说的确实很有王霸之气。小李也是个实干派,不仅说了,也付诸了行动——抓住一只蝗虫吞下肚子。
  史书上记载,似乎是上天被小李的所作所为感动,蝗灾真的就此退去,也不知是真是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