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风拾鬼:一个隐居乡村中的风水高人如何破解各种诡异谜题》
第53节

作者: 小妞不吃燕麦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8-15 11:23:00
  十,黑龙潭
  在此之前,我从没料到还能碰上那个人,那个名叫赵凡,带给我噩梦般四天的人,也许这一天早晚会来,只是我不愿承认罢了。
  现在,还是让我从头说起。
  六月,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我闲来无事时,经常不是到老蔡头家蹿门子,就是到鹿厂找皮包骨解闷。
  鹿厂建在碾盘山半山腰处,占地挺大,可是员工却不多。整个鹿厂一共养了三十几头鹿,皮包骨说,等到了繁殖期,鹿的数量还会增加。
  我经常看着皮包骨割鹿茸,鹿茸是东北三宝之一,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母鹿不长角,不过母鹿能繁育小鹿,若是不幸流产,还能用流出的小鹿和胎盘再加红糖一起熬制,熬出的鹿胎膏也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用来治疗妇科疾病是极好的。
  我时常去鹿厂,一来二去之下对于鹿厂的一切都开始熟悉起来,对那的人也熟悉起来。
  最近鹿厂新来了一对外地过来的姐弟,姓李,弟弟身体孱弱,做姐姐的十分照顾他。
  我见过那对姐弟几次,他们是专门负责照顾幼鹿的,那个姐姐留着又长又厚的刘海,而且头上整天都包着头巾,弄得我至今都不知道她具体长什么模样。
  后来我才听人说起,那个姐姐名叫李锁儿,由于额头上长着一块硕大无比的胎记,所以才整天包着头。

  弟弟李金奎不仅身体不好,还有轻微的弱智,所以李锁儿像是对待孩子一样照顾他。
  日期:2013-08-15 11:26:00
  这对姐弟的身世坎坷,介绍他们来鹿厂工作的老乡说,李家姐弟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李金奎几次大病差点儿救不活,李锁儿几乎是讨着饭把他养大的。李锁儿现今已经差不多二十六七的年纪了,因为这个弟弟和额上的胎记一直嫁不出去。
  李家姐弟的遭遇的确令人唏嘘,鹿厂的人都不错,李锁儿干活勤快,性子也温和,所以鹿厂的人对他们姐弟格外照顾。
  有一次我又跑到鹿厂找皮包骨,竟迎面撞到了李锁儿,可能是当时的撞击的力量太大,也可能是别的原因,李锁儿一直包在头上的头巾突然间掉落下来,这时恰巧吹过一阵风,把李锁儿厚的像锅盖的刘海吹拂起来,我一眼看到她的右侧额头上盘踞着一个拳头般大小,暗红色的印记,而且那印记处微微的往下凹陷下去,让李锁儿的一张脸看起来说不出的恐怖和古怪。
  我没想到李锁儿的胎记这么吓人,控制不住叫唤了一声,心中惊疑不定,这印记怎么看起来不像是胎记,倒像是遭受伤害后留下的疤痕?
  日期:2013-08-15 19:49:00

  李锁儿似尴尬又似惊吓,脸色惨白的捡起头巾,一把按在额头上,飞也似的跑走了。
  我找到皮包骨时,他正跟鹿厂的一个老员工老张说话。老张是李家姐弟入厂的介绍人,好像也是她们姐弟俩的老乡,我实在忍不住,便把刚才对李锁儿的疑问说了出来。
  老张深深看了我一眼,“其中的缘故我倒是知晓,不过是那孩子命太苦罢了。”
  老张说,李锁儿的爹名叫李栓,李栓的父亲早亡,他娘早年守寡,就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他娘辛辛苦苦的把他拉扯大。那时候农村人普遍早婚,而且为了给李家延续后代,李栓十七岁就娶了一房媳妇。
  李栓的媳妇是他娘亲自挑选的,据说一看就是臀大好生养的女人。他媳妇很争气,和李栓结婚不过半年,就怀上一胎。十个月后孩子降生,是个健康的男孩。
  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不过有孩子奶奶偏疼着,孩子养的还算壮实,孩子两岁之后,李栓媳妇再度怀孕。那时候还不提倡计划生育,农村倡导‘众人拾柴火焰高’,各家各户普遍多生。
  日期:2013-08-15 21:05:00
  在春节的炮竹声中,李栓的第二个孩子呱呱落地,也是个男孩,全家人乐得不行。可就在当晚,李栓的大儿子无故高烧,半夜就去了。刚添新丁时的欣喜还没褪去,就要承受另一个孩子的噩耗,而且还是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李栓一家从此蒙上阴影。
  让他们想不到的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李栓的第二个儿子四岁那年溺死在河里,谁也弄不明白本来在家中睡觉的孩子是怎么跑到离家二里多地的河里去的。
  李栓第二个孩子溺死的第二年,他媳妇再度怀孕,这次她生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全家人像看护眼珠一样看护着这对双胞胎,在双胞胎满三岁那天,一匹突然出现的奔马将正在门前玩耍的双胞胎踢的头破血流,筋折骨断,送到百草镇抢救的途中死亡。李栓他娘经受不住接连的打击,不过半个月也去了。
  后来李栓媳妇先后又生了四个孩子,这四个孩子均没有活过五岁,竟然全部夭折。
  虽然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差,生活也非常艰苦,小孩夭折是常事,几乎家家都有养不活的孩子,可是没有一家像李栓家这样,竟然连续夭折了八个孩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