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脸——当他们撕下自己那张脸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站错了队伍》
第8节作者:
本物东山子 画面主体一片青色的草原,后景是连绵不断的低矮山岭,以及高矮不一的户外帐篷。在前景的草地上,零乱散布着十几个人,他们各自忙着自己的事,对被拍摄的事情毫不知情,只可惜很多人都被相片“毁容“了,看不清他们的本来面目。
这些人的穿着很杂乱,但都是户外活动的装备,胶靴、白毛巾,甚至还有“大庆“矿灯,几乎人手一个。
张大彪他们瞅了几眼,觉得无趣,就去埋死人,我又瞄了几眼,心想这群人肯定不是来观光的。
无意中,我撇到照片上的一个人影,忽然觉得十分熟悉,虽然可以肯定,这人我没有见过,但那种熟悉感就像是家常便饭,印象极深。
这时,江民喊我回车队,我正要答话,忽然之间,此人的名字就像丨炸丨弹一般,震得脑袋里一片空白。
日期:2012-7-21 20:22:00
藏南古地图 第四话 蚌马朵帮
我可不是在信口开河,若不是有十拿九稳的把握,自然不敢妄加猜测,其实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怎么会将照片上的这个人,套在一个诡异故事的主角身上。
但以陈叔过去的描述,那人乃两米之躯,臂长过膝,尤其是他的双目,没有瞳孔,只有一双瘆人的眼白,让人只看上一眼,便如同心头梦魇,永远挥之不去。
假如这世上不会有如此巧合之事,那这照片上的肯定不是别人,正是陈叔故事里,那潜入那魍魉城的传奇人物,陈阿邱。
陈阿邱果有其人,这说明当年陈叔讲的故事,十有八九是真的,在蒙古草原的某处,竟然存在着一个诡异的魍魉城,一个与这个年代世界观截然不同的地方,这里头代表的深层意义,可就复杂多了。
当年陈叔并没有对我讲完他的故事,陈阿邱潜入魍魉城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可三十年后的一张老照片上,却出现了此人的身影,这说明他当年没有死,而是活着走了出来。
忽然间,我对当年发生的事情,产生了极度强烈的好奇心。
日期:2012-7-21 20:45:00
那魍魉城内到底是个什么世界,他们那队嘛夹子费劲千辛万苦,究竟想要得到什么,陈叔最后见到的究竟是谁,他又是如何逃离出去的?最关键的是,这陈阿邱在三十年后突然现身,这次他又是为何而来?
一切的疑问,在我脑海里盘旋不停,挥之不去,直到张大彪他们埋葬好死者,催促我回去,这一大团的疑云才暂时消逝。
不过我已打定主意,到了新驻地之后,一定要给陈叔写信,至少要让他告诉我,他们当年究竟为何物去的草原。
在摇晃不定的车上,我一直盯着那张照片,也许别人体会不到,它给我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上的剧烈冲击。就好比你做纯爷们活了二十年,完了医生告诉你,你他娘的是个小媳妇,这种完全相悖的思想带来的,便是精神上极端的痛苦。
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我以后走的路,便再也不寻常起来。
日期:2012-7-21 21:59:00
车队穿过无人区,期间黄工在日喀则下了车,我们又行进了五天,总算到达了此行的终点——蚌马,位于新藏公路西南延伸的支线上,是当地政府组织修成的,在地图上没有标示,是一条专门为边防军车队服务的公路。
蚌马就是终点,车队在此简单休整,然后一百多号人下车步行前进,穿越二百里冰封,到达我们的新驻地——扎木雪原。
蚌马,位于喜马拉雅山余脉的山脚下,在一个海拔很低的裂谷内,气候有些接近东北黑蒙交界的大兴安岭,树木稀稀拉拉,其中散落着六七十户人家,附近有一条雪融河,从村落中央经过。
这是一个移民村,大都是当初修路工留下的,以高原藏民居多,他们极为好客,尤其是德高望重的益西大叔,我和连长几个被请入他简陋的帐房内,享受糌粑和酥油茶,但对于这些食物,我一点都吃不惯。
蚌马人似乎知道有解放军要来,几乎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哈达,我们一百多号人,被分在各个藏民家里,享受了一顿格外丰盛的午餐。
日期:2012-7-21 22:49:00
一个多月,我没有见过这么多人,现场气氛其乐融融,大家伙儿也没显生分,尽管语言不通,还是叽里呱啦谈的起劲。
连长郝国伟说,这以后的路极为艰险,岔道峡谷多如牛毛,冰湖冻土星罗棋布,稍一不慎就有可能陷入绝境,所以这次前行,必须得请个当地的向导。
随队翻译,也就是江民,他将情况转述一番,益西大叔深思半天,就让人叫来一对兄妹,旺姆和旺堆。
旺姆有十八九岁,长得并不像藏人,反倒是中原那种温柔较小之体,水灵好看。弟弟旺才十二三岁,红扑扑的脸蛋,身子板很是结实,长得比内地那些十七八的后生还生猛。
俩人见着我们,怯生生的,只是不停地憨笑,并不主动答话,多是益西大叔问一句,姐姐答一句。
益西大叔说,他俩不比我们这些外来户,是蚌马土生土长的居民,前几年得病去世,两兄妹相依为命,靠着百家饭过活,他们自小在雪山长大,对这里的环境很是熟络,就由他们来做向导。
日期:2012-7-21 23:02:00
我本想跟他们打个招呼,怎奈语言不通,只好掏出来时买的几颗糖果,一股脑全给了他们,旺姆看上去很兴奋,一直冲着我笑,那模样实在是太讨人喜欢,搞得我这个三四年没跟女人说过话的人,心里扑腾扑腾乱跳,好不自在。
中午吃过饭,我和江民为消食,就在仅有的一条街上溜达,谁知这转悠了一圈,我俩就发现了问题。
这蚌马村子,只有巴掌大小,但藏民特有的尼玛堆,从雪山一直延续到村子东边,山谷、村口、街道、河流,甚至于各家帐房跟前,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据我估计,这尼玛堆的数量绝不下千百座,上面的幡旗迎风飚嗦,放眼望去,如同一座座坟圈子,在这荒无人烟的戈壁,显得格外阴冷凄寒。
我们在内地就听过,这尼玛堆又叫朵帮,就是驱邪辟鬼、镇魔消灾的祭坛,堆内藏有被活佛或大喇嘛钦颂过的藏地经文,用以禳除灾难、祈祷祥和,并有金石玉器或者沾过鲜血的刀剑等,借此来增强祭坛的法力,以保佑一方水土平安,免遭邪灵的侵害。
看到这样一幅古怪的光景,我和江民都有些说不出话来,搞不懂这朗玛村的人到底在弄什么玄机,难不成整天吃饱没事干,把建造尼玛堆当成了奋斗目标?
日期:2012-7-21 23:10:00
江民见旺堆从旁边经过,就喊他过来,他起初还很怯生,但还是断断续续说到,这尼玛堆并不是朗玛当地人建造的,而是很久之前就存在了,不知是何年何月就有了。
我们一听,这里面大有文章,小旺堆见我们很在意这些事情,就给我们细说了三件怪事。
据他讲,这朗玛后面的雪山里很不寻常,晚上经常能听到,从雪山的方向传来齐整的脚步声,沉重有力,哗啦一片,像是有千军万马在山谷中行军,很是吓人。
前几年政府来这里修公路,工人在这附近挖出一段干涸的古河道,里面堆着不少鹅卵石状的铁疙瘩。上面组织人将这些铁疙瘩挖出来,准备送到拉萨大炼钢,结果运送的车辆在半途就消失在了茫茫大山之中。
日期:2012-7-22 8:37: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