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初中同学是个白事知宾,讲一讲他经历的诡异经历》
第55节作者:
婶儿 日期:2013-08-21 18:38:00
39
老沈不说话,气氛一下子僵住了。
从目前的情况分析,明显有人设了个局要害老沈,只是没想到我和大舅做了倒霉鬼。老沈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到底他得罪了谁,或者说他得罪的人太多了,一时半会也想不到是谁要害他。
大舅把赵大款预付的1万块钱扔在了桌子上,指着老沈的鼻子骂:“就这一万块钱,差点把我俩的命搭进去!”
我想想也挺后怕,因为一万块钱丢了性命,那可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老沈直揉太阳穴,看样子头疼了。
大舅不依不饶:“老沈,我这条老命搭进去没事,你不能把我外甥也搭进去吧?他才20岁!He is a little boy!”
老沈气的腮帮子都鼓起来了,对大舅说:“老马,这次是我对不住你,这样,这一万块钱你拿着,我另外再给你一万做补偿,你看行吗?”
大舅把钱揣到兜里,开口道:“老沈,这根本不是钱的事!”
“我知道不是钱的事,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老沈说,“现在,咱们必须尽快调查出赵大款是何方神圣,他的动机是什么,否则咱们三个人都会有危险!”
我听了觉得不对劲,忙问:“赵大款明显是要害你,为什么咱们三个都有危险?”
大舅的表情一变,似乎听懂了老沈的话,说:“既然赵大款是有预谋的要害老沈,那他肯定知道老沈长什么样子。昨晚见到我时,他就已经识破了我不是真的老沈,但他为什么没有拆穿咱们,还继续演了下去?”
我听了直冒冷汗,难道……。
“对,因为咱俩也是赵大款的目标!”大舅一语道破。
我跟老沈一样头疼了起来,想不明白为什么有人要害我们。脑子里像放幻灯片一样把最近遇到的人和事都过了一遍,却还是没有头绪。
老沈突然站了起来,说:“带我到昨晚的地方看一眼。”
这已经晚上8点了,我看了眼窗外,天都黑了。昨晚的遭遇还历历在目,我有点害怕,说:“沈叔,晚上去会不会有危险?要不咱们明天白天去吧。”
老沈摇摇头:“必须抓紧时间,如果赵大款把现场收拾了怎么办?上哪去找线索?”
老沈说的有道理,我和大舅也不管造型多么邋遢,三个人起身就往外走。走到门口,老沈突然停了,扭过头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常莹叫上了。
我说:“也是,现在有人要害我们,常莹留在家里不安全。”
老沈却说:“什么啊!带上常莹是为了咱们安全。”
我们先到了昨天与赵大款见面的地方,那辆GL8早就不见了,很明显车钥匙只有赵大款有,开走车的人无疑是他。我们之前还曾设想过,认为是有人想害赵大款,我和大舅只是个垫背的。现在看到车被开走,基本就可以否定这个设想了。
我们下了车,四个人往公墓后的坟圈子走。只要再拐个弯就能进入坟圈子了,老沈突然把常莹拉了过来,让她来看看坟地上有没有人。
其实你也应该知道,老沈让常莹看的不是有没有人,而是有没有鬼。
常莹趴在墙头看了一眼,迅速转过身子对我们说:有,乌压压的全是。
这句话险些把我吓尿。老沈眼神不好,只能让大舅去看,大舅咽了口吐沫,瞅了瞅我。
好吧,我明白了。
我趴在公墓的墙上,露出个脑袋往拐角看。夜色已浓,坟地在惨白的月光下显得更为恐怖,更令我恐惧的是我没有看到一个人影!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常莹看到乌压压的人都是……。鬼?
老沈听完也静了三秒,在随身携带的麻袋里翻了翻,找出了一小块木头,大小跟肥皂差不多大。以前我在老沈的麻袋里看到过这块木头,还好奇问过是干什么用的,当时大舅告诉我说老沈家饭桌不稳,用来垫桌子的。
在这时候老沈拿块垫桌子的木头干嘛呢?我还在纳闷时,他已经很麻利的用小刀从木头上削下来了一长条,并且用打火机点燃了,在大舅的左右肩膀和头顶分别晃了晃。
老沈又拿着木条冲我来了,我没忍住,问:“这是干嘛啊?”
老沈没搭腔,一直等到把我们四个都处理完才告诉我。
老沈说,人自身有三把阳火,两把在肩头,一把在头顶。我们总在寻找驱邪物,实际上我们身上的三把阳火就是最好的驱邪物,能够达到鬼神难侵的境界,只不过现代人在很多地方都会多度的消耗阳气,这三把火的威力也一降再降,实际上人并不怕鬼,鬼才应该怕人。老沈刚才拿的木块是桃木,是阳气很重的树种,用它点燃的火就是纯天然的阳火,在肩膀头顶晃一晃就可以让火势增大,让阳火的效果达到最佳。一会儿我们就要进入坟圈子了,这无疑是最好的防弹衣。
听完老沈的解释我会意的点点头,然后朝大舅咆哮:“你不是说用来垫桌子的吗?”
在进入坟圈子前,老沈说:“一会不管发生什么事,记得不要拍对方的肩膀,也不能回头,你肩膀和头部的动作如果太大会把阳火熄灭,到时候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们点点头,老沈深呼吸一口气,四人终于踏进了昨晚差点要了命的坟圈子。
老沈眼神不好,让大舅走在最前面。常莹走在我后面,紧紧拉着我的胳膊,我头也不回地问:“看到啥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