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岳奇航——如果够自信,夜半孤灯时打开这书》
第44节

作者: 寒江孤舟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6-27 22:05:00
  65 
  心灯走出航生的房间后,唤了海胜,提了灯笼,一起查看了遍道士船。
  船况尚好,只是船上只剩一桶虎跑泉水了,明天一早,就要补充淡水。查完船,两人走上河道的台阶,发现使馆门口站着一队挎刀提枪的士兵。
  心灯走进使馆,看到五六个明军竟抬着一门乌黑的佛郎机炮,放在了使馆大门的左侧。
  正遇到李大人带了几个下属路过,“接到了前敌探报,说是有迹象显示,占据离岛的倭人乘着明州官军攻打双屿,这几天可能会乘明州空虚,前来侵袭。通判大人派了队明军来增强使馆防卫。”李大人苦笑着对心灯说,“哎,幸好道长明天就走了,这明州也不太平了。”

  心灯叹了口气说:“哎,这些倭人真是无处不在啊…”
  一钩弯月高挂夜空。三更过后,明州城一片黑寂,只剩远处城门亮着晦暗的风灯。
  睡梦中,航生被一阵突兀的“呜呜……”声吵醒。
  这声音是远处传来的。航生双肘撑在床上,又听到窗外更多的嘈杂,急促的脚步,惊惶的呼叫,这纷乱透着强烈的不安。对面的施先生也被吵醒了,在床上坐了起来。
  “嗯?真吵啊,怎么回事?”施先生看着窗外,愣愣地说。
  窗纸外,隐隐有些红色的火光在闪烁。此时,天还未亮,航生刚披了衣服,门被道长打开,急促地说:“航生赶紧起来!咱们要走了。”
  道士船众人纷纷跑出客房。李大人腰间佩了把长刀,和一群拿着刀枪的明军聚集在使馆门口,他对走来的道长说:“这海螺声是倭寇的信号,倭人果然来犯了,宁波不宁了。”
  心灯忧心地说:“也不知道这城守不守得住?”

  李大人说:“这城虽然空虚,也有千把明军,应该能抵挡一阵,同知大人已经派了快马飞报杭城,救兵随后会来。”
  “即是如此,大人,我等也不便待在这了…”心灯和船老大海胜对李大人作了拱,准备告辞了。
  李大人说:“嗯,此地不宜久留,你们还是离开的好,出海小心!”
  “珍重!后会有期!”道长说完,就匆匆领着众人走出使馆门口。

  跨出使馆门槛前,航生回头看了一眼。忙乱中,他看到真姬的身影混在一群侍女之中,某瞬间,她那乌黑的眼眸也看到他了,就这匆匆一瞥,立马让周围乱哄哄的人群遮掩了。
  道士船上的人跑出使馆外,看到了明州城内各处冒着暗红的火光,远近传来惊慌不安的呼喊。大院对面的巷道里,男女老少慌慌张张地跑了出来,纷纷交头接耳着各种耸人听闻。
  夜空里传来令人心颤的“呜呜……”海螺声,粗犷而悠长,像是深海爬上岸的巨怪喉管发出的嗥叫,虽然低沉,却极具穿透力,压下所以声音。
  久经倭寇骚扰的明州百姓都知道,这是倭寇行动时的协同号角。忽然,这海螺声从近处传了来,听了更让人心惊胆战,使人觉得倭寇已经杀进城了。顿时,四周的百姓惊叫声大了。
  此时,倭寇的尖兵斥侯早已渗入城中。吹螺号,放火策应,使城中大乱,造成守军疑惑,不辨其攻击方向,而后趁虚而入,这是倭寇惯用的攻城战术。
  匆匆上船,众人各尽其职,撑了道士船离开了高丽使馆,向河的出海口驶去。
  河道两旁的街道上,奔跑着拖儿带女的百姓,很多人仓促中赤膊逃出家门。在四处传来的螺声惊扰下,一会跑东,一会儿跑西,像群无头苍蝇,全无方向。
  要尽快离开这里了。航生和施先生趴在舷窗后看着,心下忐忑。
  日期:2013-06-27 22:23:00
  66
  要尽快离开这里了。航生和施先生趴在舷窗后看着,心下忐忑。
  此时,天朦朦亮了。航生听到了大队密集的奔跑声,他看到右岸上,一大队明军提着刀枪,急急朝出海口方向赶去。几个披甲的军官骑着马,大声催促士兵向前跑。无疑,这队明军正前去迎敌。
  或许是敌情紧迫或是穿戴仓促,航生看到,在奔跑中,明军的盔甲、盾牌、箭壶之类不断跌在地上,根本来不及捡起。这队明军有老有少,队末竟跑着个比施先生小不了几岁的老兵,气喘如牛。精壮的都挑去攻打双屿了吧?
  河巷中行驶的道士船与右岸巷道上的明军平行前行,两者的速度也差不多。距离很近,航生清楚地看到那军马被缰绳勒住露出的眼白。趴在舷窗后,近距看到这么多拿着武器的官兵前去迎敌,航生虽然心中紧张,却也暗暗兴奋不已。
  随着前行,越是靠近出海口的方向,传来的呼救哭喊声越大,火光也越亮。海胜虽然有些迟疑,但有身边这大队官军,还是操船向前驶去。
  此时,明军前方的巷道上,跑来了越来越多的明州百姓,惊慌失措得哭号着,看来倭人真的攻进城了。这些百姓刚遭受了倭人的袭击,或许是遭遇甚惨,使得他们不顾一切地向这边逃来,完全不顾士兵的警告。越涌越多的难民和这队明军挤做一团,不断有人被挤下河道,或是双臂挂在了河岸上,或抱在临河的廊柱上。
  前路上千难民堵塞着,这队明军完全被阻在道上了。
  那急红眼的军官策马上前,马胸膛连着撞下几个难民到河里,他厉声吆喝人群让路,挥鞭就打,却根本不起作用,越挤越乱。
  一声马嘶,这军官连人带马被人潮挤落河中,发出“嘭…”极大的落水声,人群更是乱成一团,一串串被挤下,“噗通…噼…”落水声不绝于耳。
  道士船沿河道驶着,四周陆续攀上了落水的难民,船速不得不慢了下,把海胜急坏了。
  此时,难民人群后面的哭喊惨叫声突然大了,显然是倭人逼上来了。

  蠕虫般挤成一团团的人群不断从道上跌入水,前方河道水面全是落水的百姓,船舷处蚂蚁般攀满了难民,负载过重的道士船根本没法前进了,海胜束手无措。
  心灯喝道:“撑靠到左岸!把人放上去。”
  水手们把船靠到了左岸,左岸人少,如此,攀在船舷上的人都向岸上爬去。
  哭号中,更多的难民落水了,溅起水花络绎不绝,这条河像是煮沸了。和前面被挤下的不同,他们全是自己跳下的,露出了后面攻上来的倭人们。
  前面十来个倭人全身穿了细密的倭铠,胸膛却裹着佛郎机铁板甲,脸上戴着厉鬼般的铁面防具,只露出两只眼睛,看去像只大螯虾,各个手挥双刃,不时劈下,驱赶前面的百姓不顾一切地冲击明军,被创者发出凄厉的惨叫,更多的难民为避白刃,直接跳河了。这伙披甲倭寇身后还跟着三四十人倭人,没穿铠甲,甚至许多还光着上身,只是手里拿刀。
  倭寇在这条傍河的窄巷接触到明军时,这支明军的一半已被难民挤到河里,可在人数上,航生看来明军仍比倭人要多得多。
  窄道上,倭人四五个一排,一刀向前平指,一刀高举,和明军对峙起来,明军则密聚着长矛前顶。明军穿着宽大的钉满铁珠的棉甲,看去个头比铠甲紧凑的倭人要大得多。
  双方脚步交错中,四周静下了。

  道士船距右岸一丈半,船上的人屏气看着这一幕。航生抓了施先生一臂,手心全是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