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秋天(且看公务员如何成屌丝)》
第22节

作者: 等在直一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过这种事也马虎不得,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关系到以后几十年的生活,搞不好会身陷泥沼不能自拔。”一哥又像个婚恋专家似的说道。
  “你倒是好,早早就找好了自己如意伴侣,不用像我们同饿狼一样要到处去嗅嗅哪有猎物。真是饿狼倒还好了,填饱肚皮就行,问题是还有生活这种十分复杂的问题。”丁言似乎又有些羡慕起一哥来。
  “谁让你们没有先见之明,所以早点下手,以后不愁。”蒋一道。
  “年轻的时候以为自己还小,慢慢再找,可一晃眼就时不我待了。”说这话的时候想起了林月,那时候我二十出头岁,一个光凭数字就能散发出无限魅力的年纪。
  丁言听完我的话,双手稳稳的抓着汽车方向盘,不住的点头,嘴上还说:“嗯,是这样,我就是这样。”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一来我不是就不能和你们一样到处去泡妞了吗?”一哥又像是要安慰大家似的说道。
  大家又开始说笑起来。
  “还是旧社会好,父母之命,媒说之言,什么都不用操心就结婚了,不用浪费任何的精力,不用思考任何的问题。”丁言像是很想回到旧社会似的说道。
  老实说,我也觉得他说的很对,虽然我们现在已经都差不多三十岁,可对于要决定结婚对象这种事还是太年轻,毕竟父母才有经验,是过来人,明白婚姻是怎么回事,大家想要的是什么。
  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同汽车轮胎上了高速公路一样逐渐的轻松了起来,往日工作中种种的烦恼也随着汽车排气管道通通抛在了身后。
日期:2012-09-28 17:55:18

  23
  和陈仲在一起时间久了难免沾染上他喜欢抬杠的坏习惯,还好他今天不在,要是在的话,指不定我们就会为了要找个什么样的女人结婚这事一直争论到Q县,也有可能是到底应不应该结婚这个问题就讨论个没完。很多事根本无法得出一致的结论。于是我对丁言说道:“要这样的话结婚那天你掀开红盖头发现是凤姐怎么办?”
  “不会有这么悲壮吧!”丁言像是预见到这种状况似的一愣。
  “放心,凤姐根本不可能看上你。”一哥在一旁说。
  “我想也是,要真这样你们为我举行完婚礼接着就准备葬礼好了。”
  我说:“岂止悲壮,简直就是壮烈。”说完大家又笑了起来。就这样,九十分钟很快的就过去。
  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这得看是什么事。用来刷牙的话就实在太长,要是举办一届奥运会,那又的确太过短暂。路途这种东西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你要去的是什么地方。
日期:2012-09-28 17:55:49

  下午五点四十分左右便到了Q县。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月亮圆的时候更圆,弯的时候更弯,白天更白,黑夜更黑,山更山,水更水,天空更空,被人们称做“故乡”的地方。除了每次都要同家人讨论一些令人头疼的婚姻问题外,一切都更好。
  父母知道我要回家,早早的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毫无疑问我又得听上两个小时以上的说教,期间无论你将话题转移到任何事情上,他们都能扯回来,即便你说的全是工作上的事,他们也会告诉你要干好工作首先得有个稳定的家庭。所以我还是只能认真的听完那些把我耳朵都摩出老茧的说教。为了保护我的鼓膜,我总是天色一黑就赶紧出门,因为此时他们该看那些无聊透顶的电视剧了。
  既然是故乡,自然要寻访一下故友。李弗迪,就是这样一位。名字听上去似乎有点奇怪,可这名字大有来头,只不过很少为人所知。《诗经?大雅?桑柔》“维此良人,弗求弗迪”。
日期:2012-09-28 17:56:11

  既然说到名字,那就得说说给他孙子起这个名字的爷爷。李弗迪的爷爷是个老牌大学生,老到什么程度呢?老到是解放前的西南联大,怎么样?够臭屁吧!期间他爷爷还经历了一二一事件。在我还非常年轻的时候就听他爷爷讲过一些关于那时候的故事,绝大多数虽然基本忘掉,但十分精彩的地方还是能回忆个大概。他爷爷可不像大多数的“爷爷”那样,看上去就老态龙钟,不苟言笑,开口闭口的总是说现在的东西这不行那不行。说白了就是要表明他们认为现在的人不行。 李弗迪的爷爷对新事物可十分的有兴趣,也喜欢同年轻人聊天,从奥巴马到李宇春都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身体也十分硬朗,只是耳朵不是十分灵光了,毕竟是有八十多岁。不过只要你说话的时候大点声,他还是能听到一些。即便如此,却也完全不影响他的健谈。只要愿意听,你可以连续去他家里听上三个月,而且是不带重复。从伏羲轩辕,夏商西周,隋唐明清一直就可以说到民国结束,新中国成立。特别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那些,更是说得栩栩如生。

日期:2012-09-28 17:56:33

  有一回他讲起一二一事件,更是振奋人心。李弗迪的爷爷那时候才十七八岁,还没考入西南联大,但因为有亲戚在省城,所以就去了省城念高中,初入省城发现落下很多课,所以他去找了个老师补课,一找就找到了南菁中学的于再老师。没错就是那个大名鼎鼎的一二一四烈士——于再。要知道于老师可是共产党员,结果李弗迪的爷爷也由于老师的关系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故事听到这里我就在琢磨那个时候就入的党,后来得当多大官啊!结果故事的发展证实我当时的琢磨是正确的。那时候入党可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模式,大家还要开个会集体讨论,那时候要开党会难保不被国民党反动派一锅端掉,这样一来损失可就惨重了。所以党员发展党员完全是单向联系,你能确定是党员的就只是你和你的介绍人,也就是发展你的那一个。而你身边还有几个党员根本就无从知道,别的只能靠猜测。当时李弗迪的爷爷就住在西南联大附近,一二一事件前几天,李弗迪的爷爷和于再老师约好在校园里的一家理发室见面,他们都要理发,本来这种事更定是要学生让老师先理,结果那天于再老师偏偏就要让李弗迪的爷爷先理,就在李弗迪爷爷理发的时候,于再老师,在他耳边小声的说了句:“这几天没事别在校园里走动。”说完于再老师就转身走出了理发室。说到这,李弗迪的爷爷就说:“老实说当时我对共产主义事业并没有多深的认识,我只有十七岁,可我心里根本不怕,还是每天的去校园里活动,起码我认为这是为了正义。”没过几天于再老师就牺牲了,李弗迪的爷爷因为受到了当时一些进步人士的熏陶也非常积极的参加了这次轰轰烈烈的著名运动。因为于再老师的牺牲,他也失去了党组织关系。李弗迪的爷爷还说其中有几个当时参加了运动的人,后来还成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说出了名字,只可惜我没记住。

  故事讲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而且是才刚刚开始,所以后面的我只能简要的说一说。后来李弗迪的爷爷大学毕业,刚好全国解放,他就参了军。没几年就升了官,后面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转业到地方。按他的说法还是当了个不错的官,工作也不错,文化大革命之前就有二百三八块的工资,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可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们Q县里有几个用他的话说是坏分子,专门靠罗织别人的罪状谋自己前程的人写了一封举报信说他是什么新青年会的骨干成员,结果那个不分是非黑白的年代就把他一棒子打趴下,从此做了个大头百姓,整整十七年没有领过一分钱的工资。直到邓小平上台之后才平反了这些冤假错案。

  故事远比这样复杂而且精彩,你要是有幸亲耳听他讲上那么一次,绝对比看完所有的谍战剧还精彩。所以我想他给他孙子起“弗迪”这个名字总是有些原因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