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川藏入西藏求法十年---带你进入一个真实的藏传佛教,西藏的西藏》
第52节

作者: tu1247659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家的路上罗革跟我商量,他说这里墙头不高,晚上他可以找几个人,把金刚台搬到家里保存起来。我想了想说,算了,这东西放在这里也许没人重视,但是一旦被人偷走了,国*家就开始重视了。弄不好我们最后不光保护不了金刚台,还给自己招惹无穷的麻烦。我托付罗革找找关系,问一下以前那些老红卫兵,当年的实物到底落在什么地方了,同时找一下当年拍摄照片的人,都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啊。通过半年多的明察暗访,罗革还真找到了一些线索,还找到了拥有照片的那个人,不过罗革说,人家开出价格来,单要灵塔照片是不给,如果要就全要,包括以前本市塔林六千座塔墓的照片,一共要三十万。三十万,我的天啊,对我来说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啊

  小孟要去五台山,问我有熟识的高僧没有,我想了半天,介绍他去了塔院寺,塔院寺的当家主持“寂度”师父,是能海上师的亲传弟子,老和尚很慈悲,可以去亲近一下。单位给我们每人配了BB机,精英王的,小张看了很喜欢,让我找人给她也买了一个。过了几天,晚上去找她,发现在家正生闷气呢,一问才知道因为BB机的号码。她的号码是:51741,别人告诉她说是“我要气死你”的谐音。我听了大笑,告诉她,号码是专门要的,谐音是“我要亲死你”。连哄带骗好半天才没事了。

  未来的老丈人有些小神通,他说晚上做梦梦见我们在做生意,好红火,今年应该有财,鼓动我们做点事,顺便也算给小张找份工作。我打电话跟小孟商量了一下,他先借我三万块钱,正好赶上星期天,说干就干,开始找门市,选地方。正好以前的老府衙前边改造,弄了仿古一条街,就在清风楼前边,紧挨着广场的地方选了个地方,年租金一万五。交完了年租,手里没多少钱了,接下来给拉萨,青海和四川的朋友打电话,叫他们给发货。

  几天后,货物陆续到了,拉萨的货物都是小首饰,小法器,挂件和一些唐卡。四川的货物有一些黑唐卡,甘孜背包,民族工艺品。打开青海的一看,除了一些尼泊尔风格的造像,香炉,噶吾合,银饰和藏药之外,还有很多的刀具。各种各样的刀具,再往下看,竟然还有六张很强的弩,每把弩配了三十支箭,估计射程一百米没有问题,杀伤力很强。看着这些东西,有些哭笑不得,这东西挂在这里,是否卖得掉不说,这不给自己找麻烦嘛。

  小孟从五台山回来了,他说专门去找老和尚了,老和尚还真见他了,老和尚不怎么理他了,寺院的知客普兴师给他安排了地方住。早晨两点半,老和尚先到他那儿把门推开,见他没什么反映,就训斥他贪睡,叫他去大殿上早课。小孟迷迷糊糊跟着老和尚去了大殿,一直到早晨六点半才结束。
  要回来的头一天,早晨下了早课,小孟去找老和尚请安告辞,老和尚竟然对他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小孟说当时他心里直发毛。老和尚叫侍者上午准备一下,带着小孟进了大威德殿,亲自给他受了皈依,灌顶,传了加行,又给了他文殊菩萨五字真言,上师供等书,还赐了一套铃杵给他,要他明年早点来。
  我听了很高兴,告诉他,上师打即是大灌顶,上师骂即是大加持,应该高兴才是,今年时间不多,明年你专门再请假去吧,小孟说好,但是一想到明年再去了恐怕还得挨训斥,心有余悸,在一边直裂嘴。

  日期:2013-08-19 19:38:00
  拳友
  选了个黄道吉日,门市开张了。之前罗革来看了地方,感觉很好,答应给亲自题字做匾。取个什么名字呢?叫法物流通处?不行,因为我们不是专门以法器佛像为主,没有佛教协会的正式批文,远离寺院,没人说什么倒也罢了,万一有人告就吃不了兜着走。几个人推敲了好几天,还是最后我拍板儿,就叫“西域风情”。上面用汉语,底下用藏文,两种文字,黑底烫金。罗革找了几个美工,在周围画上西域风光,布达拉宫等,放了几挂鞭炮,门市正式开张了。第一天来得人来挺多,不过大部分是来看热闹的,唐卡,造像,首饰的样式都很新颖,在内地很少见,都觉得稀罕,问价格的人很多,买得人却少。晚上一算营业额,差不多卖了两千多,算算除去开支,纯利润两百多。小张挺高兴,感觉不少了。

  头一个月过去了,天气也逐渐热了起来,这几年气候反常,冬天不怎么冷,夏天却热得要死。眼看着首饰,服饰,造像,唐卡和法器上面积了一层尘土,就是不见卖,每天还得考虑房租问题,街道上,马路上的沥青,都晒得成了液体,别说卖东西了,大街上人影子都很少。我回家跟我弟弟商量了一下,在门口摆了个冷饮摊,白天雪糕汽水,晚上卖凉菜和啤酒,好的时候一晚上也能赚百十块钱。顺便也支撑着门市的开支。

  清风楼前边的广场很大,晚上经常有人在这里纳凉,还有一些老人在这里练气功,锻炼身体。生意不忙的时候,我也过去打拳,渐渐认识了一些朋友.有个老人每天来到楼下,只打一趟拳,打完就走,从不跟我们这些人闲聊.观其招法,刚柔并济,有识货的行家说,这是流行于邢台邯郸一带的梅花拳,这梅花拳传自赵三多,最初以教授梅花拳为业形成拳社,后来以这种形式起兵造反,清末时期,赵三多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在民间组织义和团.

  不过,后来听人说,梅花拳虽然流传下来了,但是真正的梅花拳精义已经失传.周围有认识这个老人的,说他姓赵,莫非他是赵三多的后人?好长一段时间,每天老人打完拳,我都过去搭茬,出于面子事儿,老人也跟我点头示意.有时候我到的早,练功时,赵老者也站在一边观看,却从不出声指点.偶尔我半途收势,向他请教时,最多只是点点头,说句:”不错,好拳路.”然后找个僻静处,雷打不动地重复着梅花老架.

  一天,我去凤林街办事,在路边买支雪糕解渴,路边的一个大门开了,那老人从里面走了出来,我向他打招呼,他见我很高兴,邀请我去家坐坐,我也没客气,推着车子进了他家.家里的摆设和简朴,北屋光线很暗,中堂挂了一张画,这张画比较奇怪,即不是猛虎下山,也不是乌鸦反哺.倒类似少林寺白衣殿的锤谱.

  老人让我坐在太师椅上,招呼老伴给我沏茶,一个很普通的家庭妇女答应着出去了.我随口应付着老者的问话,却一直扭头观看中堂的那张画,那是一群小娃娃,在捉对儿练习无论手眼身法步还是架势,很明显的一种武术对拆练习.
  老者见我心不在焉,也不说话,只是默默拿起茶壶,先涮了涮杯子,然后倒出一杯水,掀开壶盖由倒回壶里.然后重新把茶水倒进杯子里.
  “喜欢武术?”老者问.
  我点点头,眼睛却一直没有离开那张画.老者接着说:”我们也算是有缘,这张画是我们家的传家宝.是梅花散手的拳谱.”
  “啊?”听了此话,我赶紧收回目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不想茶水很烫,只好低头装咳嗽,把茶水吐在地上.武术界古来规矩很多,没有经过主人允许,擅自观摩人家的技术,算是大忌,根据老传统,主家有权利对你实施一定的惩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