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汤——一个刑侦档案管理员的自述》
第42节

作者: 上官初雪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12-9 14:49:00
  手电光照进这怪兽盒子的底端,这里面没像第一个怪兽铜盒里有丝绢,倒好像有个卷轴。
  我用镊子夹住这卷轴,轻轻的把它抽了出来。
  这卷轴全部露出怪兽铜盒子,我就看清楚了。这不是一幅画,而是一卷经书!
  这怪兽盒子里居然有一卷经书?
  在圣水古寺主建筑第一层那佛殿背后的经书架上,我就在找。现在总算是有点纸片片了,我顿时有点兴奋。

  老陈着急的问道:“无畏,这什么书?”
  我戴上手套,捏着这书,看了看封面,《大摩尼宝髻经》六个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但非常奇怪,这经书封面竟然不是藏文,而是楷书。
  我仔细端详这楷书笔法。这楷书字体卓而不群,遒媚多姿态,颇有曲径通幽之势,竟是唐朝褚遂良笔法。
  我自言自语,这什么经书,怎么没听说过?
  我翻翻里面,这里面也是仿褚遂良笔法的小楷,工整撰写着经文。
  最让我吃惊的是,这书里干干净净,那里像黄色丝绢上有那刺目的血渍和“X”神秘符号,什么都没有。
  但有一点,就是这经书纸张用料却很精细,细密坚韧。虽已历千年,颜变棕黄,但未被虫蛀,品相完好。
  还有就是这经书的中间部分最后几页已经粘在了一起,我捻了几次也没捻开。
  老陈、茗雅和老鬼、贡松旺布都紧张的看着我。
  茗雅说:“无畏,有什么发现没?”
  我说:“这经文还没来得及细看,不过发现还是有三点。
  如果仅从这卷经书名字上说,第一个“摩尼”那是梵语之意译,音译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如意,指的是能如自己意愿。第二“宝髻”,你们可能都知道,那就是古代妇女发髻的一种。 第三,就是这封面楷书居然是模仿唐褚遂良笔法。”
  老陈和茗雅对这我说的第三点极为敏感,反应奇快。
  老陈说:“怀素笔意贴仿的是唐朝的怀素,这儿又是模仿褚遂良笔法。这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仿的唐朝的书法大家。难道这写经书之人和写怀素血贴之人和唐代有很密切关系?”
  我脑海里几条线索纠缠交织,瞬间汇集到了一起。
  这陶罐初估是唐宋时期、怀素血贴笔意图也是唐代,这撰写《大摩尼宝髻经》的笔法也是唐!
  唐朝?唐朝的谁?难道是这人设下的迷局?
  暂时想不清楚。

  老鬼自看见这陶罐异动,就吓得不敢背这罐子了。把这陶罐给贡松旺布和茗雅也不妥,我笑笑。用睡袋碎片把这陶罐裹了,塞进了自己的背包里。
2011-12-10 0:31:00
  我们在这儿发现怪兽铜盒时,曾听到甬道远处传来闷雷一般的响声,但这响过以后却再也没动静儿了。
  已经没了回头的路,我们只得往这发出闷雷响声的甬道远处逐渐靠近。
  一路前行,我们都感到,这甬道的坡度变了,变得仰头向上。这甬道和我们过阴阳冰河那边的一样,也是七弯八折。

  我们曾几次试图拿出指南针找方向,却发现这指南针在转盘里是一阵狂跳,似乎是受到了巨大的磁力吸引,转个不停,那里定得住。
  我们心里清楚,这一定和圣水寺用磁铁矿石建筑材料有关。但要说建这圣水寺用磁铁矿就是为了防止我们用指南针?我们确实没有相信的勇气。
  几番转折,我们就像一群钻进迷宫里的老鼠,只有向前。
  这仰头向上的甬道终于没有了弯道,前面是一段直路。
  我们终于来到了这右边甬道的尽头。

  火光映衬之下,前面好像是一个旷阔的洞窟,有点像我们在听命瀑旁洞窟中发现萤火虫时的情形。
  这里面如果再不能发现风洞,我们还有希望吗?
  老陈、我和茗雅、老鬼、贡松旺布都忐忑不安,好像随时在等待这冥冥中的宣判。
  我们在做梦吗?
  这右边甬道的顶端哪儿有风洞,就像是开了个画廊。那些大海波纹到了这甬道尽头嘎然而止,甬道顶部的鱼鳞状卷叠云也停止了涌动,这甬道尽头洞窟石壁上,取而代之的全是人物壁画,好像是在讲述着什么故事。
  我走上前去,举着火把,大致看了看这些壁画。
  这四壁壁画及甬道顶上,从远古传说的罗刹女与神猴成婚,繁衍了西藏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人类开始画起,接着描述了雅隆部落的兴起。然后是上天迎请吐蕃赞普、聂赤赞普、佛教始传西藏、松赞干布统一西藏、迎请墀尊公主和文成公主、兴建大昭寺、金城公主进藏,奇怪的是自这以后就没有了,还有半部藏史呢?
  我敲了敲这石壁四周,就像我当初敲这进圣水古寺的大门,这声音厚重闷实,根本就没有一点风洞缝隙存在的可能。
  我缓缓转过身来,看着老陈、茗雅和老鬼,他们都说不出话来。
  还有什么比这更绝望的吗?我们历经生死穿越到达这右边甬道的尽头,居然,居然这仍然是一条死路?
  瘫软、无助、想不通透、卫星电话没信号,最可怕的是我们手中的光源。这一气儿折腾,耗费了我们5个小时。
  “老陈,怎么办?”
  老陈正站在那些个人物壁画前发呆,听见我问他。
  老陈默默的说:“歇歇吧,都累了。”
  噼里啪啦,我们几人背上的背包都掉在了地上。

  我们几人围坐在一起,点着了火堆。
  老陈说:“无畏,目前来看,就剩下你那经卷的线索了。你再仔细看看,能不能发现点什么。”
  老陈接着说道:“2小时,我们换班休息2小时,让无畏分析分析这经卷。”
  “好”,茗雅和老鬼、贡松旺布都答应道。
  趁我分析这经卷的时候,老陈他们也是身心俱疲,靠着石壁,搭着睡袋,都睡着了。
  就着火堆的火光,我戴上塑胶手套,拿出背包中包裹好的《大摩尼宝髻经》看了起来。
  这经卷我看了前面部分,大意是转经巡礼道上的一指导书,也就是说指引你往哪儿去,但这中间和后面的部分粘住了看不见,还是不大明白,往哪儿去?

  疲惫让我很想睁开我的眼睛,我也是终于眯着了。手里一松,“啪”的一声轻响,这《大摩尼宝髻经》掉在了地上。
  “转经巡礼道上的指引,转经巡礼道上的指引。这千年圣水难道不是水,是经书?难道这绝境之路就是转经巡礼之路?”
  我虽处于半梦半醒之中,但脑海里都是这《大摩尼宝髻经》在打转。这《大摩尼宝髻经》里面肯定有猫腻。
  我猛醒了过来,可是经卷呢,刚才明明这书在我手里呢。
  《大摩尼宝髻经》呢,经书呢?

  靠,有人!
  我正待喊出声来,抬头四顾就看见在我旁边的茗雅。
  茗雅不知什么时候,从我这儿拿了那《大摩尼宝髻经》去,这妮子手边一双塑胶手套扔在了一边。
  这经书斜搭在茗雅右手边上,那原来粘连在一起的经卷中间和尾页部分已经打了开来。
  茗雅好像睡着了。
  我走过去说:“你要看给我说声儿啊,怎么不戴手套?”
  说完,我戴上自己那副手套,从茗雅手边拿起经卷走了回去。
  这妮子睡这么死,我苦笑着摇了摇头。

  我刚准备坐下,忽然觉得不对,怎么这茗雅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蹬蹬蹬几步迈回去,晃了晃茗雅。
  “茗雅,茗雅”,我轻声叫道。再一细看,茗雅双目紧闭,面色惨白。
  “茗雅,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听到我叫她。茗雅嘴唇翕动,竟然已说不出话来。

  “老陈、老陈。”我握着茗雅的手大叫起来。猛听见我大喊,老陈、老鬼和贡松旺布都腾的跳了起来。
  老鬼满脸紧张:“杂了,发生什么事儿了。”
  我说:“茗雅不对劲儿。”
  我握着茗雅的手,猛然感到茗雅虽已说不出话。但这手,这右手在我的手心里正非常微弱的反复比划着什么。
  茗雅的右手指在我的手心里似乎在比划着一个字。
  一点、一竖,一横折钩。
  茗雅在我的手心里反复比划了2遍,仿佛用尽了全身的力气。这最后划出的一横折钩,右手食指微微上抬,就在我的掌心里停住了。
  “别吓我啊,茗雅,你没事儿,没事儿的,你要说什么?告诉我啊!”

  我抱着茗雅,茗雅全身没一点力气,四肢软软的。
  我右手摸了摸茗雅的脉搏。这一测脉搏,让我顿时跌入了冰窖!
  正常成人脉搏为60到100次/分,平均约72次/分,就算这高山冰川地带缺氧,加快脉搏次数,正常值也应该在90次/分左右。
  茗雅脉搏怎么这么慢,才38次/分,像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
  更让我心惊肉跳的是,我感觉茗雅的脉搏跳动还有下降的趋势,再降下去,这心力衰竭心脏就停跳了。
  “门”,茗雅比划的是一个“门”字!
  茗雅一定是中了什么毒?
  这《大摩尼宝髻经》有毒?
  茗雅要告诉我这甬道尽头有门吗?
  茗雅一定是在这《大摩尼宝髻经》探察出了什么端倪,但却没戴手套去翻开那粘住的经卷部分,哪儿会想到这经卷的纸张竟然浸过剧毒!
  这是什么毒?是不是要找着这门才能救茗雅?
  门在哪里?这门在哪里?
  我头磕,足撞,双手用力猛砸这石壁,已是皮开肉绽,鲜血迸流!
  “你为什么要动这东西、你为什么要动这东西啊,你给我说啊”,在这坚硬冰冷的石壁面前,我嚎啕大哭。
  老陈和老鬼冲上来抱住我:“无畏,别这样,你别这样!”

  老陈和老鬼抱住了我的手,我仍是拼命用头撞击这石壁。
  “你们别拦着我,这儿有门,有门,你们听见了吗?别拦着我,你们听见了吗?”
  我背靠着石壁,瘫坐在地上,双手耷拉在身体两侧,这两手鲜血涔涔,顺着这石壁就流了下来。
  那个时候,我极度担忧茗雅的安危,早忘却了自己的痛楚。却始终没有觉察到,我手上渗出的血流,竟然贴着石壁,沁入了那地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