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风云》
第52节

作者: 茶炉
收藏本书TXT下载
  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第一颗原子丨弹丨爆炸成功。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10月17日国务院总理***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阐明中国对于核武器问题的立场: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中国进行核试验、发展核武器,是被迫而为的。中国掌握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就让真实的历史和现实中的我们永远记住这个时刻吧: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
  接连的挫败让蜗居孤岛的蒋委员长十分震怒,美国盟友的不断施压叫苟延残喘的蒋中正不得安歇,保密局连丧良将也叫毛人凤、郑介民在老头子面前羞愧难当。
  抱着反攻大陆春秋残梦的蒋介石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随之而来的1966年。
  适时,中国的上空笼罩在一片血色雾蔼之中……
  《华夏风云》上部就演播到这里。中部将围绕着荒唐岁月的荒唐故事为大家接着说。
  人物对照表:
  李海飞 :原西南公丨安丨部二号首长、长期潜伏于军统内部,建国后历任公丨安丨部副部长等职务,文丨革丨期间受冲击,74年复出。

  侯弘冶 :前军统锄奸队长、北伐英雄、军统地下先遣军司令,后弃暗投明,曾长期担任政协统战工作,师从川菜大师罗国荣,是著名的川菜名厨,曾代表工商界前往北京参与国宴工作。
  孙铭:原西南公丨安丨部一处处长,前任驻斯里兰卡特命全权武官,文丨革丨期间曾冒险保护了一大批干部。
  范思特:保密局东南亚特别行动组组长,伪国防部二厅上校情报官,率部于缅甸追杀我优秀海外潜伏特工陈刈时被缅甸少数民族克钦族义士击毙
  陈刈 :优秀的海外特工,华侨子弟。多次向国内通报重大敌情,后回归祖国。
  黄亮:日、美、蒋三重间谍,我党优秀的敌工人员,建国后复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文丨革丨期间隐居于内蒙大草原,后出任公丨安丨部顾问。

  乔增:伪国防部二厅上校情报官,军统老牌特工,文丨革丨期间潜入大陆从事颠覆破坏活动,后逃离大陆,到韩国终了一生。
  柳生刈户:日军南方集团军本部大佐军官,关东军特高科成员,秘密潜入战时重庆从事颠覆活动,被黄亮击毙于嘉陵江畔。
  萧小天:四川爱国艺术家,为保护国宝不惜拼上老命。
  苏小雨:化名苏云,德国间谍,二战结束后投靠美国,曾潜入大陆企图盗取核机密,未果。后弃武经商,改革开放后回到祖国,与父亲团聚。
  乌鸦:原重庆大学地下党员,解放后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党政职务,文丨革丨中受冲击,复出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小鱼儿:曾长期从事对敌工作,先后在原广州公丨安丨军和北京市公丨安丨局从事刑事侦察工作,文丨革丨后,在一家大型的国家企业中担任总经理。
  李晋昆:云南边防部队团政委。
  从琰:军统锄奸队成员,我党长期潜伏在敌人内部的钉子之一,受***同志的特科领导。解放后,受组织委托,在对侯弘冶的反正工作中起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后与老侯结为革命夫妻。
  日期:2012-4-22 5:55:00
  历史这个东西转的就是快,一眨眼的功夫,娃娃们都长大了,茗香居的老一代基本上都退了休,个别不服老的仍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本以为可以颐养天年的老侯和从琰们怎么也没想到,一场史无前例的风暴正等待着他们。
  一九六六年,中南海里的一纸大字报揭开了这场大动荡的序幕……
  从那天开始,中国进入了一个非常时期。
  吱吱哑哑的老牛车上坐着一堆学生娃,憧憬与好奇写满了他们稚嫩的脸庞,赶车的大叔边挥着牛鞭边哼哼着小曲,这是1967年的3月,在伟大领袖号召知识青年们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最高指示鼓舞下,一批重庆学生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报名参加了这一具有深远含义的大运动。老侯家的“几生”娃也混在这群学生娃里。
  娃们要走,从琰十万个不落忍,可是拗不过娃们坚定的决心,只得含着泪给娃们收拾了行李,把他们送到了集合地点。从此,几个生娃子再也没见到他们的母亲。
  这批重庆知青的目的地是富饶肥沃的内蒙大草原,在呼和浩特车站接他们的是旗知青办的主任巍巍其木格。
  初听到这个名字,娃们吃了一惊,满以为会是个美丽的蒙族小姑娘,等见到时,一群娃娃嘻嘻哈哈笑成了一团,敢情这位巍巍其木格是个标型的蒙族大汉,长的却是一表人才。
  其木格眨巴眨巴眼睛,不明白眼前的学生们为何发笑,憨憨的笑了笑“我是旗里的知青办主任其木格,来接知识青年们,大家跟着我后边,不要走掉了啊!”
  车站上到处都是人的海洋,战旗飘舞,口号震天,一不留神,老侯家最小的老疙瘩炮生还真就走迷了路……

  别看这其木格是个粗壮的汉子,却心细如发,他吩咐大家围成一个圈,把旗号竖起来,自己沿着来路边走边吆喝,费了老半天劲,终于在一个自来水龙头边上找到了正拼命往前挤的炮生。
  这娃人小,个子薄,和一帮五大三粗的知青大哥们正在抢那只可怜的水龙头。其木格赶紧把孩子拽出来,半是责备半是心疼的教育炮生“口渴啦?干啥不告诉大叔啊?这么多的人要是跑丢了咋办?叫我咋和你爹妈交代?这孩子!”牛车慢吞吞地带着孩子们走上了去旗里的路。
  3月,春寒乍暖,孩子们尽管冻的小脸通红,可好奇心还是抑制不住的驱使着他们东张西望。
  锡林郭勒大草原对于这些来自内地的学生们来说实在是太诱人了!然而,孩子们并没有想到后边的生活会是怎么样的残酷,他们只顾着欣赏着眼前的景色,把来这里干什么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
  到了知青办,娃们要分开了,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娃们还没怎么认识,也就没有特别恋恋不舍。
  老侯家的四个小生被安排在一个知青点里,他们的房东凑巧了还是巍巍其木格大叔。

  其木格大叔其实很年轻,看上去比这些稚气未脱的黄毛乳口大不了多少,然而,岁月已经在他的脸上雕刻了太多的沧桑,使娃们看他的眼神自然多了几分敬畏。其木格大叔家还有位年轻漂亮的爱人,叫镏可高娃,是著名的乌兰牧骑文艺宣传队的独唱演员,做的一手好家务,人也很利落,和娃娃们相处的像一家人。
  每个知青分到各自的知青点时都带有定量的口粮,这些粮食要维持到秋天,对于这些在城市里过惯了的娃娃们来说,糟蹋粮食比消耗粮食还要来的快些,才两个月不到,其木格家的这八个知青里,四个男娃就揭不开锅了。
  四个小生哭丧着脸去敲隔壁女知青的门。
  通常,女孩子们总是懂得节俭的,其实,平日里那些被男生糟蹋的粮食都被细心的镏可阿姨收拾起来,四位女知青也帮着存了一些,就等着四个愣头青当寒号鸟哭穷时教育他们一顿呢。
  庆生嬉皮笑脸的隔着蒙古包的帘子朝里边哼唧着“革命的战友们,接济点粮食吧,总不能看着阶级兄弟饿着肚子战天斗地吧?”
  蒙古包里的姑娘们笑的眼泪都出来了,但还是忍住了,板着脸教育着外边的四只饿的嗷嗷叫的小老虎“这会知道饿啦?分给你们的口粮应该够吃到秋天的,怎么才两个月就饿成寒号鸟啦?粮食呢?不会都藏在地窖里生小崽儿呢吧?哈哈哈!”

  镏可阿姨在里边直劝姑娘们“行了行了,别损他们了,他们能知道节约粮食的重要性就行了,一会还要去放牧,别饿坏了他们嘛……”
  看着四个小伙子狼吞虎咽的往嘴里塞着奶豆腐和奶干,镏可这才把平日里收拾的粮食口袋拿出来。
  小伙子们惭愧的满脸通红,他们还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从那以后,再没人敢随便糟蹋粮食了。
  日子过的很快,秋天转眼之间到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