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闻的怪诞奇事真相记录(outdoor)——蓝莲花》
第23节

作者: 马鸣风萧萧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相士听后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燕子是上天派来的神使,鳖修炼千年才成为精,当然抗拒不了神的召唤!你杀神使触怒上天,钓鳖精惹怒龙王,因此你的性命尽了!如何做倒是有一法——但是很难,除非你从此改恶行善,并告知修行五千年以上的鳖精代向龙王转告你的请求。如何找到这样的鳖精就是你的缘分问题了!没有人代替你!”说完,此相士飘然而去。
  这人一听吓得面如土色,连忙斋戒两天,到第三天一大早就来到了水库边,在水库边设案焚香,对水祷告,乞求原谅。
  一个时辰过去了,没见动静;两个时辰过去了,还没动静,三个时辰过去,还是水波不兴。这人等 性急,仔细揣摩相士的话,想起一个毒招,再钓一次!说不准能把报信的大鳖钓上来,以后不再干此行当,一辈子远离水不就可以了么!而且这样的大鳖能卖多少钱啊!想完心中一笑。
  说干就干,随手折一根长树枝,找一截长线,再把出发前偷偷塞到怀里的燕子肉取出,拴在线头,轻轻一甩放到水中。
  未几,鳖们开始陆续行动,今天很奇怪,没有小的,一开始就是锅盖大小,接着是磨盘大小,此人一看丰收成果,早将相士的话忘得一干二净,只想着这一只多少钱,另一只多少钱,自己一辈子吃不完喝不完了!
  正咧着嘴幸福的笑,突然见到一只大如碾盘的老鳖慢腾腾的游来,此人眼睛一下就直了,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鳖!这样的鳖该卖多少?还没盘算完,就见老鳖没有咬钩,直接爬到岸边来,脖子一伸,接着回到了水中。此人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觉得眼前一黑,呼吸困难,不知身在何方。

  水库重新恢复了平静。这里草高林密,四野无人,一般人是不会随意走动的,只有那些为了生活奔波的贩夫走卒们还是走这条捷径;但生活没有捷径,每当他们走过这片水域,总会微微摇摇头,叹息一声。
  我完全融入到了故事氛围中,出神地看着远处水面。清风微拂,山影云影,在这里映了百年千年,仍旧不会有太大变化。而水边的人,来了走了,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有人钓鱼,是钓得一分清净,怡心怡情;有人是钓得一份收益,勤劳持家;有人钓鱼,是钓得一份贪婪,利欲熏心。往大了看,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人类在钓鱼,而是我们是鱼,心甘情愿被名闻利养官职前程所钓,即使没被钓住还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去咬钩。

  “唉”,一声叹息惊醒了我的遐想。
  “年轻人,你们这么年轻,要当心啊,我给你们讲的这个故事,你们有点想法吗?”
  老人吧唧抽了一口烟,问我和月风。
  嗯,是的。我点了点头。
  “老人家,你就是那个钓鳖人的儿子?”月风突然发问。
  老人一怔,沉重的点了点头。
  “那么你在哪里住呢?”

  老人没有回答,对着我们哈哈一笑,起身收拾好东西,随手一背,离开了这片蒿草,走向远处山林。背影里一阵苍老歌声飘过来:
  “我所居兮,终南之岭。我所游兮,涧水林泉。考槃在阿,硕人之薖。 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默默看着他的背影隐入山林。突然我的身子一震,仿佛一下才想起,所居终南之岭,莫非,这位老人,是终南山隐士?!
  日期:2012-9-4 16:57:00
  (三十三) 大隐无踪
  我本是个没有方向目标、缺乏远大理想的人,随处闲晃到处溜达,喜欢随遇而安。以前曾有修行居士导引:人性有南北,佛性哪来南北?哪里的火车先来就到哪里去!既然荒野外得遇这位钓鱼老者,当得是冥冥之中一份缘。他身上笼着一层迷,去探究一下也无妨。毕竟,现在已经很难再有事物引起人们兴趣。
  可是,去哪呢?待我们回过神来,这位老者的身影已如黄鹤一去,杳然无踪。可是,他不是吟唱一首歌吗,“我所居兮,终南之岭。我所游兮,涧水林泉”,住在终南之岭,游在林泉山涧,已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所在了,这是对我们的邀请呢。于是我跳上车子,重新发动我的罗宾汉。

  车上载有导航,稍一调整就用GPS定位系统知道了我们现在所在地及接下来要去的方向——继续向西南走,西安城南,距西安市区一小时车程,就是终南山。
  顺便从网上搜了一下终南山,如此解释:终南山,以其居天之中、都之南,故又称“中南山”。 “终南”之名始见于《尚书?禹宫》。今天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讲的终南山,是指秦岭山脉的主峰之一,具体讲就是秦岭山脉的中段。它东始蓝田,西经长安、户县、周至,东西走向约10公里长,海拔2000多米,总面积约32平方公里。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绵延数百里,群峰峻岭,层层叠叠,峰峦叠嶂,沟壑幽深,古刹佛寺,依山挟势,腾云驾雾,携水伴湖,竹掩松映。

  其实这么一大段文字解释,我所看到的,只是两方面:历史久远,风景秀丽。想来也是,历史上我们所知道的隐士,大都选择一个好风景的所在隐居,没见过哪个青山恶水的地方有大隐者。所谓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不过是后人对隐逸的一种期盼甚至说嘲讽,以我来看,没有小隐大隐之分,只有真隐假隐之别,是隐而待沽还是避世修身炼性,只在一念间。

  就这样携一路风尘,直奔终南而去。
  日期:2012-9-11 21:29:00
  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自从巢父许由以下,一直到民国初年的哭庵易顺鼎辈,中国的隐士不下万余人,即其中事迹言行历历可考者亦数以千计”,如果加上不以隐士名世而有隐居经历以及“隐”到了为世所遗忘的人,那就难以计数了。隐士的代代绵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文化——隐士文化。
  今天就是冲着这个去吧。以前小学课本学到的“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几十年了一直萦绕在耳边,不是因为简单易懂,而是觉得深山老松下立个童子,衣袂翻飞,气定神闲,一问一答间风生云起,韵味无穷。
  很快就直接驱车到了山脚下。很遗憾,上山的路窄且陡,仰头看去有些地方的路是从峭壁悬崖下横亘而过,仿佛仅容一双脚通过。越野越男人,这次不管罗宾汉怎么野,也只有趴窝的份了。关键时候,还是靠自己。
  于是我们步行上山。
  秋风瑟瑟,落木萧萧,西风横扫,凉意浸肘。弥望去树枯草黄,色调灰暗,内心禁不住涌起一阵苍凉。比起城里景物,这里似乎已经是初冬的感觉。
  山路蜿蜒曲折,路旁不时有巨石或依或卧,矮者如凳,正好供我们歇脚。这样走走停停,如同踏秋,也不太累。不时有一两只野兔倏忽从草丛里窜起,蹬蹬蹬蹬一溜小跑,到前面拐弯或大石旁边后转过身来,后腿支撑,身子直立,支楞着一双大耳朵,大眼睛忽闪忽闪盯着我们,常常让我觉得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我们的到来扰了它们的清净。

  走了一个多小时后,还是林疏谷空,荒草靡靡,人困路长,有些慵懒了。这段时间整天以车代步,身体有点乏。倚在山石上,山风吹来,不由缩了缩脖子,顺势背靠山石坐下闭闭眼,月风也在旁边坐下来休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