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蜕变——记大三以来的种种折腾,终成正果》
第8节作者:
LR_20 2 当我决心以后来当助教,期望未来留在这个团队发展,向更多的同学朋友推销,甚至为团队在北方的发展幻想并做种种策划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几乎所有的学员都和我想得一样!这足以说明两个老师的影响力,这点没错,但是,如果,每个大学生上过这个集训营之后,不管之前有没有理想,喜不喜欢本专业,上完之后都“恍然大悟”之前学的没意义,上大学没意义,只有加入这个团队帮助更多的大学生才是真正的使命,因此不管学计算机,机械,工程还是中药,管理,所有的人都放弃原来的追求来到这里,这就是老师们所宣扬的要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吗?难道所有的学员都适合当演说家吗?难道社会只需要这种人才吗?目前社会或许很需要这种人才,甚至于急缺,那么以后呢?老师的团队不断壮大,学员人数越来越多,学完的同学都放弃原来的理想,来这里当讲师,真的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吗?讲师行业饱和之后又怎么办呢?我怀疑大家是否真正希望以此为终身事业,就像之前我琢磨怎么把集训营为我山东的朋友设计成集学习旅游交友于一体的“值得一行”时,我多么坚信团队未来一定可以在山东发展壮大,我也非常愿意为此努力,但当我发现所有人都有这种想法时,我不得不怀疑自己这个决定是内心深处的渴望还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
日期:2011-10-28 18:19:04
3 在这里我们善待每一个梦想,赞美每一颗拥有梦想的心灵;在这里,我可以大声地说十年后我要成为最牛的激励大师,而无人笑我痴;我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十年后我要赚十个亿,而无人说我狂;在这里我可以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我甚至可以说我想都不敢想的,在这里所有人都相信,或者说都表现得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表现得对我们每一个营员充满信心,认为所有人都能创造奇迹。我在表现得支持每一个人并且享受其他人表现出来的对我的支持的同时,又忍不住在心里质疑,如果我说明天我要去火星,你们也要相信我并且拍怕我的肩膀,告诉我一定可以吗?你们心里真的信吗?应该不信吧,那你们会表现得相信吗?我知道,我人很别。在学校里,我们遮遮掩掩,把理想闷死在心里,在这里,咱们互相吹捧,比谁的梦想大,比谁更敢想,我不禁想起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亩产万斤,这不是扯淡吗?我想不通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更想不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蠢得相信这种事。但是,在集训营里,如果他们相信我能去火星并对我说“加油,你一定能行”的话,浮夸的程度也同大跃进差不多了。或许我们当中会出来亿万富翁,会有人成功,但我就是不相信每个人的梦想都能成真。如果我们拥有自信的代价是盲目与浮夸,这种自信是要还是不要呢?
日期:2011-10-28 22:59:51
4 老师说要我们用宽容的心去对待他人,时时面带微笑,给他人以支持与鼓励。我们集训营里的成员确实都能够做到这一点,不管认识不认识,在不在同一个家庭,只要看到我们共有的集训营标志,大家都会微笑着打招呼,挂上发自内心的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简单而透明,因为我们都是XX人!但是,离开集训营,回到学校,我们还继续笑吗?老师说要教我们如何与人相处,可看起来我们只学会了如何与营员相处,多少往届学员贪恋这个团队的温暖,甚至说只有在这个团队中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难道这就是我们应该学的与人相处吗?集训营只有七天,但一年365天我们与室友同学要相处200多天。老师说我们回去之后要低调点,因为别人的眼界没我们宽,目光没我们长远,(究其根源,因为他们没来参加集训营),他们不会像亲爱的营友们这样给我们鼓励,相反他们会嘲笑,讥讽,折磨我们。是,他说的对,但我们就因此把这里当做逃避生活的世外桃源吗?倘若参加夏令营学到的东西不能应用用夏令营之外真正的社会生活,这能叫做学会与人相处吗?我听很多老学员抱怨和她们的室友没共同语言,她们觉得大家思想境界不一样,自己是那孤鹤立鸡群,站得高看得远却不能被理解,她们感觉委屈,压抑,越来越留恋营里的生活,她们盼望着复训,渴望从这里汲取能量出去后继续自怜自悯。如果集训营不能让学员对所有人敞开心扉,如果集训营让学员在学校里的生活状态更差,如果集训营不是让学生变得更加独立,反而对这个组织越来越依赖,参加集训营到底是得到的多还是失去更多呢?
日期:2011-10-28 23:55:22
5 老师说他是天生的演说家,一上舞台就兴奋,离开舞台就落寞。说不出为什么,但听到这话我有点失望。
6 最后一晚被成交XX学院这事儿,我知道我是自愿的,可事后想想虽不至于后悔,却确实有点不爽,而且我说不出为什么不爽。
突然想起,再补充一点:7 一年前集训营大家比谁的梦想更吓人时,我在本子上写道,十年后我要在耶鲁大学同乔布斯同台演讲,而昨天,2011年10月7日,乔布斯离世。我当时这样写也不是纯粹为吓人的,那段时间我经常看耶鲁大学开放课程,做梦都想去耶鲁读书,也特别喜欢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现在记不全了,但有段时间我随时都能将那篇演讲稿从头至尾背下来。昨天之前,我看到这句话会满脸通红,忒不知天高地厚,虽然我保证我这个梦想在当时绝对不是最吓人的,但是现在,更多的是对伟人的眷念,祝偶像一路走好!
——我在十月八号的日记
日期:2011-10-29 08:34:13
第十一章 XXX学院之公众演说
2010年的中秋节前几天,我们班班委改选,我挺意外地被选为班长。九月22号,中秋节,法定三天假,我赶去成都上XXX学院的第一堂课——公众演说。XXX学院的课都开设在节假日,提前几天得到短信通知,十一上销售课。
公众演说课的内容包括怎样准备演讲稿,如何利用声音和肢体语言增强说服力,还有“破冰”——运用舞台道具等等,其中为了使我们能打开肢体语言,玩了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挺奇怪,两个人分别做他们想做的任何动作,想干嘛干嘛,但是一分钟后,要由每组的观众,也就是每个家庭的其他成员决定支持谁,支持率高的可以离开,低的继续创新动作。另外,不允许脱衣服,自残或者破坏公物。这点补充让人困惑,我很纳闷什么人会脱衣服,为什么脱衣服。然而比赛刚刚开始,便可发现这点补充丝毫不多余,“开始”的命令一下,几乎每个家庭比赛的两个人中都有人脱衣服,男的脱掉上衣,往天上扔,女生脱掉裙子外面的小衫,向地上摔。我们这些看的人大吃一惊,完全搞不清什么状况。紧接着喊声,叫声,踹门声,声声入耳,我们简直在某个暴力现场。大家的动作千奇百怪,有练拳的,有跳舞的,有转圈的,有拿着矿泉水瓶砰砰砰砸地的,有踹门的,有在地上打滚的,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了。尤其是那些刚开始很文静动作幅度小的女生,不被支持若干次后,发疯似的揪头发,在地上撒泼,吸引注意力,大家深被震撼,转去支持她,后面的人看到这招管用也都跟着学揪头发,撒泼,比谁揪得更狠,撒的更泼。我完全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也一直逃避迟迟不敢接受挑战,在游戏进行差不多一半的时候,突然来了几个丨警丨察,把我们老师叫出去问情况,游戏中止,老师叫我们回到座位上安静下来。后来老师告诉我们,是附近的居民以为我们在打群架,打电话报警,招来的丨警丨察。我们哭笑不得,游戏也到此结束。那些发完疯的同学普遍表示,之前的发泄太爽了,还说我们没经历,是种遗憾。虽然搞不懂游戏的原理,但那些发泄过的同学在演讲时确实放得更开,肢体动作的幅度也大了很多。如果我当时勇敢一点,接受挑战,我会做什么动作呢?揪头发,踹门还是撒泼?不得而知了……
现在,一年之后,我更不明白那几天为什么不在状态,游戏拖着不参加,决赛开始前一分钟还没有演讲稿,决赛时胡扯八道,结果当然是第一局便被淘汰。我隐约想起来一点,我对特别激情特有气势的演讲不是很感冒,总觉得很空。那时大家都在声嘶力竭地喊,一味追求老师推崇的声音与气势,但我喜欢俞敏洪那种朴实无华然而发人深思的演讲,我更注重内容,因而在心里并不苟同老师说的“73855”规则——对于演讲来说,讲稿内容占7%,声音占38%,表情和肢体动作占55%。我不知道我的这种不苟同不合作是不是也和我本身声音条件不好,嫉妒心作怪有关系,但那几天对于做任务我确实是提不起劲,打了几天酱油。我更没想到没多久后的一次实战又让我明白,有些时候,酱油也不是白打的!
日期:2011-10-29 11:37:34
第十一章 新老生交流会——欢迎10级新生
九月三十号,国庆长假的前一天,也是新生军训的最后一天,晚上,书记载我到新校区参加新老生交流会。交流会,我以为就是回答问题嘛。但当我坐在下面注意到几个大二代表手持讲稿侃侃而谈时,我感觉情况有点不妙;当书记悄声走过来让我准备一下最后一个上去说两句时,我确定情况确实不妙。我坐立不安,手心渗出了汗,搜肠刮肚组织语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