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的秋天(且看公务员如何成屌丝)》
第26节作者:
等在直一 我说:“当年我当然也有那个意思,不但有那个意思,还有更深层次的意思,只不过是不够意思。那时候刚工作,什么都没有,又孤身一人在外地,总不能什么都向父母开口吧!”
“的确如此”迭哥说。
我接着又说:“林月这么好的女孩子我可不想耽误她,我如今都还孤家寡人,拖到现在她也二十好几了,在大城市倒还不怎么,在小县城里可是大龄女青年,最要命的是她没有稳定的工作,所以我和她能不能成还有悬念。万一不成这可只能徒增我的负罪感,我可不像丁言那样总是喜欢炫耀自己有过多少漂亮的女朋友,这种事只会给我带来负担,心里阴影。”
和迭哥说完这些我突然有些如释重负的感觉。
日期:2012-10-07 18:03:49
27
青春的岁月 / 我们身不由己 / 只因这胸中燃烧的梦想 / 青春的岁月放浪的生涯 / 就任这时光奔腾如流水 / 体会这狂野 / 体会孤独 / 体会这欢乐爱恨离别 / 体会这狂野体会孤独 / 这是我的完美生活 / 是你的完美生活 / 我多想看到你那依旧灿烂的笑容 / 再一次释放自己 / 再一次释放自己 / 胸中那灿烂的情感。
总有那么几首歌能触摸碰到你的心灵,如果你还算得上是喜欢音乐的话。有时候你甚至会误以为那些歌是唱给你听的,就像你小时候误以为地球是因为你的存而转动。你要是拿这个话题去和迭哥谈论,他会告诉你:“是的,是这样,只有你存在在这个世上,你才会感知地球在转动,你要是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或者从未来过这个世界,那么你将无从得知地球的转动,所以在你的世界里,地球的确是为你在转动。听歌也是如此,写歌的人就是因为有你这种情况存在,才写来唱给你听,只不过‘你’很多,所以这歌也的确是唱给你听的。”
二十二岁,再提一遍这个令人神往的数字。那一年林月二十岁,又或许还没有满。所有刻骨铭心的往事,挥之不去的记忆总是喜欢发生在这个年龄,我如此,你亦如此。
日期:2012-10-07 18:05:25
真正认识林月是在C市,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很早以前就见过。岂止见过,那时候简直就是大宝天天见,因为我们在同一个中学读书。而林月又属于邻家小妹,低我两个年级,她家距离我家大概就两三百米,所以放学路上时常会碰到。她家离学校更近,而女孩子走路又总是更慢,很多时候又喜欢在家门口等同学,所以我总能见到扎着小辫的她。虽然我只长她两三岁,可她在我当时的眼里却只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那时我们除了眼神之外,并没有其它任何形式的交流,所以从未说过一句话,整整三年的时间。可她总是爱说爱笑,使得我对她的声音很熟悉。初中毕业之后她没有再念书,至于是去了哪,我是直到和她熟悉了一些之后才清楚。
日期:2012-10-07 18:06:28
很多年以后在C市相遇,那时的我们还年轻,而我又刚走出校园,并未由于世故而完全的变得恶俗。稚嫩的表情中仍保留着一份纯真。他乡遇故知,这绝对能算得上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
那一年C市要搞一个活动,时间定在泼水节,很多政府部门都要参加,包括下面的各个县,到时还有民族风情展演,各县也要派出少数民族方队参加。泼水节前一个月就要去指定的地点报到注册。我就是在那个地方遇到林月的。扎着的辫子依旧熟悉,脸蛋除了更漂亮和更有韵味外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还是能看出小时候的模样。红色无袖的衣服映衬着初来乍到的成熟,还有那高高隆起,和人民币一样坚挺的胸部告诉我她再也不是什么小孩子了。而是一个漂亮的大姑娘。
日期:2012-10-07 18:06:51
虽然她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变化,可活泼劲儿一如既往。我只看了她那么一眼就认出她来,接下来我也并未将视线从她身上移开,似乎是要用眼神告诉她:“我记得你哦!你能不能看出我?”还没等我对她微笑,她便已开口:“哥哥,你怎么在这呀!”
这是一个曾经多么熟悉的声音,虽然我从未同这个声音交谈过,只是年少时的不经意,可这声音此刻却是多么的悦耳。是的,她喊我“哥哥”,也许那时的她并不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又或许知道但不好直呼其名。要知道她是个活泼但很有礼貌的女孩。你要听她叫上你那么一回“哥哥”没准你也会爱上她的。
日期:2012-10-07 18:08:14
我不知道她是在感叹我为什么会在那,还是真的在问我为什么会在那,我只知道当时我确实就在那,在一个从未意料到的地方相遇了。于是我也感叹了一句:“是啊!你怎么也在这!”又把话题像皮球一样踢了过去。她说她是来参加民族风情展演,我说我也是和这事有点关系。那天下午人很多,事情一时半会的办不完,于是我们聊了大概有二十多分钟。我问她怎么也是少数民族,她说不是,是汉族来着。因为初中毕业就找了份临时的工作,工作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做,主要就是配合政府和一些相关的部门到处搞搞宣传,演示一些民族风采和民族文化。她们做的事主要就是冒充少数民族。她说她有时候是彝族,有时候是傣族,有气候又是苗族,总之只要是本地有的民族她都当过,这主要只取决于穿哪个民族的服装。我又开玩笑的对她说要是她参加高考每个民族加十分,那得加多少分。她莞尔一笑,说可惜书读不进去。
听她这么一说,我也明白了她现在的状况,说白了就是招摇撞骗。可这和她有什么关系呢,她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人家招人的时候可没有说清楚这是骗人的活路。忽悠人这种事本来就是政府的强项,林月她们那种只属于“忽悠并被忽悠着”。又或许是我们不理解政府的苦衷,老实说我们这里的确也有这些民族,只不过很大一部分都像被汉化软件汉化过一样,很难看出本来的源码,况且很少有像林月她们这样漂亮的,可人们总是认为漂亮的东西更美好,你又有什么办法。
二十多分钟很快就过去,大家聊的都很投机,以至于有些恋恋不舍,分别时我们互相留了电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