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14 16:26:00
第五十二章 无归路
在农村,还真有人养猴医生的。这种猴子聪明无比,但凡家里有牲畜,或者是人得了头痛、胀气之类的毛病,将猴子牵来,让它捣鼓一阵,多半都能药到病除。
老头这只猴子就更不用说了,通过精血喂养而成,可以称作是老山鬼,近乎灵异,阴阳两界都可去得,这也是黑面神这一门的最大倚仗。
猴子得了老头的夸奖,龇牙咧嘴地直叫唤,显得很是兴奋。
舅舅看得直皱眉,哼了声,对老头说:“做我们这一行的,讲究的是一个缘法,不撞神山不回头。我拜了你的坛神,也算敬你一尺,如今坛神碰了头,你得给我个说法。”
老头将那只完好的眼睛眯起来,也看不出是什么表情,过了一会,才慢悠悠地说:“你学的是阳法,我修的是鬼术,不到鬼门不罢休,回不了头,还有什么好说的。”
舅舅摇了摇头,说:“那可不行,要不是你弄点把戏,害我烧了经书,我也不会欠那石三一世因果,这担子我可担不起。”
老头忽然一阵嘎嘎的怪笑,带动着那只坏了的眼珠子也一抖一抖的,很是恐怖。笑了一阵,他将脸一沉,说:“我接了黑面神,就没想过走轮回路,所谓债多不压身,你要我还也可以,只要你拉得动我!”
舅舅嘿嘿一笑,说:“拉不动你,那是我自己没用,活该受罪。”
说着舅舅从挎包里掏出八卦图,径自铺在地上,又将桌上的油灯放在图中间,自己坐稳了旗门,便拿眼看着老头。
老头叹了口气,起身在神坛上了炷香,用块黑布将坛神盖住了,这才过来,眯眼坐在舅舅对面。
见了这阵仗,那只老猴子好像明白了什么,一阵抓耳挠腮,很是焦躁。它冲舅舅吱吱几声,张牙舞爪的,却又害怕,畏畏缩缩地不敢上前。
舅舅掐了个手印,拇指在老头眉心一按,念了一阵咒语,喝道:“坛神还愿,福禄喜神,起!”
大堂里无端端刮起一阵阴风,阴风吹得两人衣服、毛发都飘了起来。两人中间那盏油灯闪了几闪,灯光忽然变得阴惨惨的一片,很是诡异。灯光一暗,大堂里好像变成了鬼域一般,各种恐怖的尖叫声、哀嚎声、阴笑声响成一片,整一个百鬼夜行的景象。
舅舅眯着眼睛,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念动咒语。对面的老头可就精彩多了,皱巴巴的脸一阵红一阵白,时哭时笑,嘴里叽里呱啦乱喊,听不懂他在喊些什么。
念了一阵,舅舅突然喝道:“福禄,喜乐,长寿,不拖不欠,去!”
对面的老头咿呀一声,似乎是咬破了舌尖,张嘴吐了一团血沫子出来。老头气得直翻白眼,骂道:“你们这些饿鬼,得了吃食,趁早走开。”
阴风吹过,那团血沫子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不见一点印迹。
舅舅收了印诀,油灯亮了起来,鬼叫声也不见了,屋子里顿时又恢复了平静。
老猴子一个纵身窜到老头肩上,爪子在老头的头顶刨地似地乱翻,待到确定老头无事,这才消停。
舅舅点点头,对老头说:“有你的宏愿,石家这代倒是可以保得平安,至于富贵,命里无时莫强求。”
老头脸色青白,有气无力地说:“唉,谁让我一时贪心,把法门传给了外人,这下倒好,早晚三通祈愿经,老头子我嘴皮恐怕都要磨破了。”
舅舅笑道:“他给了你什么好处了?”
老头苦着脸道:“那人,一张嘴皮子能把死的说成活的,我耐不住他唠叨,收了他十斤红糖,传了他一手——”
舅舅叹道:“手艺不好传,坛神不好接!”
老头也说:“谁说不是呢,你倒还好些,我是没有回头路的,只能走到黑。”
2011-12-24 12:31:00
第五十三章 鬼新娘
舅舅跟那老头非但没有结怨,反而有点彼此惺惺相惜,当下两人坐着扯起了老黄历,讲点鬼神经,一直到天亮。
那老猴子坐不住,上蹿下跳一阵,跑进屋子里,捧了个小陶罐出来,递在我手上,吱吱叫个不停。
我这时也不害怕它了,接过罐子,看了看里面的东西,却是白花花的一片,跟猪油似的。
老头哈哈笑道:“这个鬼东西,什么都藏不住,小娃娃,吃吧,那是蜂蜜。”
老头说,这是岩蜜,只有石山区才有。蜜蜂在石窟窿里筑了巢,每日里采百花之精炼个不停,等待蜂房熟了,蜂蜜就会滴下来,掉在石头缝里,天长日久的,就结成了膏状,很是稀奇。
舅舅点头道:“你身上刚去了秽气,正好吃点岩蜜,洗洗肠胃,免得落下病根。”
我用勺子舀来吃了几口,甜而不腻,很是新鲜。那老猴子看我吃得欢,耐不住馋,张嘴就向罐里舔来。我想起舅舅说老山鬼专吃脑髓,虽然也不一定是人的脑髓,但总让人觉得恶寒,被它这一搅,便没了胃口。
又坐了一会,天已朦朦亮。舅舅跟老头聊尽了兴致,正要起身告辞,就在这时,隔壁的偏厢里突然传来“嘭”的一声闷响,像是有两块老木头冷不丁地撞在了一起。
老猴子听得响动,哐当一声丢了蜜罐,冲着那屋子吼了几声,样子很是凶恶。在这一行里头,老山鬼被叫做黑面神的守山门神,邪异得很。民国以前,大户人家的墓葬里放的东西可不少,金银首饰,瓷碗陶罐什么的,招人眼红,于是就用老山鬼来守墓,弄点古怪,吓唬那些想发阴财的人。
时代在变,世道人情也在变,现在的墓葬习惯可就简单了许多,顶多在死人手里塞几个铜钱。老山鬼无墓可守,便只好呆在家里,做个镇宅灵神。家里有灵神镇宅,不但百鬼莫近,连家什器物的响动都很罕见。老猴子这个做派可就让人奇怪了。
舅舅皱了皱眉头,一声不吭的,起身拉着我就走。
出了大门,穿过菜园子,老头在后面慢悠悠地赶了出来,叫道:“老弟,莫要急着走。”
舅舅停下步子,笑道:“现在还有什么好说的?”
老头整了整头上的帕子,怪笑道:“出门三尺地,转头无人情,这是你们的规矩,我可不讲究。”
在那时候,但凡进门做客,得了吃食,主家有事求你,你也不好拒绝。出门三尺地是墨工在外做客的道理,那意思就是,在别人家做客,碰上不愿沾染的事情,出了大门三尺地,离了高堂,主家要是强求,你也可以不讲人情。
舅舅没想到这老头百无禁忌,一时失算,当下无奈道:“老人家,你都办不了的事情,找我有什么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