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棺》
第15节

作者: 木僮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1-12-25 12:27:00
  4、惹鬼的棺材
  当陈记棺材铺的掌柜陈学文离开八大河回到“六合巷”的时候,天光已经完全亮了,晨雾消散,红日初升。
  陈学文刚刚走入巷子口的时候,迎面便跑来五个学龄前的小孩子,这些孩子陈学文看着都挺眼熟,全都是这条巷道里街坊邻居家的小孩。有男娃也有女娃。娃娃们都是头戴虎头帽,身穿小花袄。
  陈学文心里惦记着七口棺材的事,所以只抬头看了一眼,便又低下头去继续想他的心事。谁知,五个孩子中领头的一个脑袋最大的男娃子一见陈学文,便立刻转身打了一声响亮的呼哨,于是,五个孩子同时拍起小手,对着陈学文奶声奶气地唱起了童谣:“太阳红,太阳亮,街口有个陈大浪。陈大浪吹烟炮,丢了大家当,游荡败家子,爹妈白养他一场。爹妈白养他一场。”

  陈学文起初本来没往心里去,可后来听到童谣里说什么“陈大浪”,再往下一听,这分明是骂的自己嘛。心里本来就闷,听了童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两眼一瞪,双手叉腰,对着那群小孩子就来了个震天响的狮子吼:“滚开!滚开!小憨杂种们!找死嗨……”
  五个小娃见陈学文被他们气得像个刺棱背毛的大公鸡,立刻得意地哄笑一声,转眼间便跑了个一干二净。
2011-12-25 13:11:00
  陈学文越想心里越气,今天这一大早上,先是鬼迷心窍地跑去了该死的八大河,又在河边撞上那么一位人不人鬼不鬼的红衣服白孝鞋女子,现在还在家门口让一帮小屁孩子们编派了一个骂人的歌谣给白白奚落一番,真是:人若是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呀。
  就这样,陈学文怀着满心的气闷,踱着沉重的步子,来到了他的陈记棺材铺门前。
  通常棺材铺开门的时间都不会太早,大概巳时才会营业,因为棺材铺关门时间晚,一般不过亥时是不上门的。那时候,老昆明的店铺大多是铺闼子门,通俗点儿说实际上就是一列木板门,晚上店铺一般是把十二块或十六块宽一尺高两米三四的厚木板子并排嵌到门框和门槛之间的槽子里,俗称上门,白天再把门板子一张一张地卸下来,俗称下门。陈记棺材铺的铺闼子门是十六块的。
  按照以往的规律,这个时候的陈记棺材铺应该还上着铺门呢,或者正赶上某个伙计在那儿一块一块地往下卸门板呢。

2011-12-25 14:01:00
  然而今天,陈学文发现才不过是辰时,自家的棺材铺竟然一反常态地早早开了门,铺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各样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
  不过令他感到奇怪的是,店里边此时却并不见人,只听得一阵叮叮当当的锤打声正不时地从铺子后面断断续续地传来。
  民国时期,昆明的老宅子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俗称“一颗印”。这“一颗印”是怎么个来历呢?原来老昆明的宅院通常是由正房、对厅和两侧耳房组成的,四排房子这么一围,便围起一个院落,这院心就叫天井。从高处往下一看,整个院落方方正正的,就像一枚中国的古印章,所以就叫“一颗印”。
  这“一颗印”的宅院盖得还挺有讲究,相当符合风水学,比方说一遇上下雨天,雨水就从四边的房檐向天井源源不断地流泻下来,水流在小院坝里头,在院子里打上一个转,最终才顺着地沟流到院外。雨大的时候,这雨水顺着四面瓦楞垂落在天井之中,就像四排亮闪闪的瀑布水帘一般,甚为壮观,这一景象被老昆明人称为“财源滚滚”、“肥水不外流”和“四水归堂”。

  陈记棺材铺也是“一颗印”的建筑,只是与一般民宅不同的是,这铺子是“前店后厂”的模式,前面店铺内接订单,后边天井里就做棺材。刚刚陈学文听到店面后边传来的叮当声,便是木匠师傅们在天井那儿制作棺木的声音。
2011-12-25 15:28:00
  陈学文心里头稍稍宽了一宽,心道:难怪今天开门早,看来今儿一早上就有生意呀,否则工匠们也不会一大早就这么勤力。好兆头,好兆头。
  陈学文一边心里头念叨着好兆头,一边抬起腿来步入店内。因为一直念念不忘那七口棺材的订单问题,所以,他一只脚刚踏进铺子就开始高声呼叫管家:“六叔!六叔!”
  声音未落,从通往天井的那道小门里头便迅速地闪进一个人来。
  只见此人头戴瓜皮帽,身穿灰布长袍,刀削脸,山羊胡,鼻梁上还架着一副镜片溜圆儿的小眼镜,尽管有着眼镜的遮挡,可明眼人还是能透过镜片看到此人眼泡浮肿,白眼仁上面血丝毕现,很显然夜里休息得一定很差。

  这人一见陈学文,脸上立刻笑开了一朵花,毕恭毕敬地弯腰行礼道:“少东家,您回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