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棺》
第23节

作者: 木僮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1-13 15:14:00
  6、风雨夜送棺
  送棺的队伍刚刚出发不久,天色便完全黑下来了。杠夫们点燃事先准备好的火把,保持着整齐的队形向城外缓缓走去。
  起风了,不是先前的微风,而是迅疾的劲风。风中裹夹着明显的水汽,凉凉的、湿湿的。何六叔抬头看了看天,厚重的乌云正像从天边奔袭而来的千军万马,迅速地向整个天空蔓延,大有山雨欲来黑云压城之势。
  看来,通往东郊寄棺所的道路似乎不会太顺溜。
  民国时期,因为老昆明城内外大都实行土葬,因此就产生了寄棺所这种特殊的场所。
  当时要操办好一件丧事其实是桩相当不容易的差事。除去一些琐碎流程不论,起码得要保证两件要件。
2012-1-13 21:01:00
  哪两件呢?一是墓地,一是寿材。
  通常家境殷实人家的老人一过五十知天命的年纪,便会亲自去选木材定尺寸,在棺材铺里请人给自己精心打造好一口棺材,上完了大漆之后就抬回家里,放在楼梯角、过道旁或者墙角边,用草席或油布盖严实了,这老人心就安了,家里放个棺材,只为讨着个吉利,好给自己“增福添寿”。每当走过那草席油布遮盖下的长条状物体旁边的时候,这老人便会心花怒放,以为终于有了“身后安居之所”。一般棺材做好了抬家放着此后,每一年还要给棺木上上一道大漆,如果放上几十年,漆也就上了几十道,原来就算只是一口薄棺,加了几十层漆膜之后,也就成了厚厚实实的一副板扎棺木了。既光可照人,又可起到防腐防蛀的作用。

2012-1-14 18:50:00
  说到这薄棺厚棺的事儿上,木僮想起一个好玩的故事,说给大家听听。这故事是袁枚的《新齐谐》里记载的。是说台州有个姓张的大富人家,家里有个老仆人,这老仆人已年过六十,可是却膝下无子,晚景甚是凄凉。膝下无子也就预示着无人给他养老送终了,所以呢,老仆人就琢磨着提前给自己个儿置办一口棺材,不要等到闭眼那天自己无处容身。可是呢,老仆人因为财力有限,做不起上等材质的棺材,只能打了一口薄板棺材抬回下房里头放着。可话说回来了,谁不想有口厚厚实实的好棺材呢?所以每天一抬头看到那口薄棺,这老仆人心里头就觉得嫌恶,就梦想着这口薄皮棺材摇身一变变成一口厚实好棺。这人有几个能免俗的?凡事还不是利字当头,贪字当先?可是,棺材自己能变吗?当然不能。所以,老仆人就只能自己想法子让它变了。

2012-1-14 20:13:00
  这老仆人就开始四处打听了,看看哪里有贫寒人家家里死了人急于办丧事,却又仓促之间来不及置办棺木的,他就假模假势地登门去做好人儿,主动提出把自己那口薄棺借给丧主家去盛殓尸体,不过,这棺材借可不是白借,是一定要还的,而且,还的时候还得加上点儿利钱,利息是什么呢?就是归还的那口棺材要比先前老仆人这口棺材厚上一寸。这丧主正为临时搞不到棺材发愁呢,老仆人此举分明就如同是那及时雨一般,当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下来。如此数年,借借还还,借借还还,老仆人现在的这口棺材已经有九寸厚了,这老头儿这下子可是心满意足了。这么厚的棺材就算跟他主子——那个张地主老财那口福寿双齐的棺材相比,也不会显得太寒酸了。老仆人这个美呀,就差鼻孔里往外冒鼻涕泡儿了。为了保险起见,老仆人还专门把他这口九寸厚棺藏到主人家的厢房里边,就等着自己哪天伸腿瞪眼好去享受结实的大厚房子去了。

  忽然有一天,傍晚的时候,张大户的邻居家失火了,街坊邻居全都乱成一团。有人看见,张大户的宅院上方,站着一个全身玄素的黑衣人,手里举着一面红旗,正在下狠力地挥舞呢。说也奇怪,这黑衣人舞旗不是顺风舞,却偏偏要逆风挥,旗往哪挥,火头就往哪转。最后跨过邻居家院墙直接烧到张大户家来了。更怪的是,正房和柴房以及后院全没一点儿事,单单就厢房被烧毁了。火刚烧到厢房的时候,张家这位老仆人眼睛差点没急红了。为啥?他的九寸厚棺还藏在厢房里面呢。所以,老仆人也顾不得自己身家性命,冒着火就冲进房里去了。进去一看,棺材已经被火燎着了,他也顾不得许多了,扛着棺材就往外跑,一直跑到花园里,把棺材直接投进水塘之中。这棺材一入水,火自然很快就熄了。等到众人扑灭院子里的余火之后,老仆人急急忙忙把棺材从水塘里拖出来,发现棺材外部已经烧成炭化不能用了,无奈之下,老仆人只能拿着刨木头的刨子把棺材外边的焦木刨掉,发现里层仍然可用。只可惜,剩下的棺木厚薄竟然和老仆人数年前第一次给自己打的那口薄棺无有差别。

  可笑吗?可悲吗?贪心不足蛇吞象,到头来机关算尽,还不是要命该薄棺?
2012-1-14 21:55:00
  说完了寿材了,咱接下来再说说墓地。
  通常说来,一般家境富裕的人家,几乎全都是早早就买好了上风上水的风水宝地预备着作为身后安眠的墓地,这样临到家里头老人过世,丧事就操办得省心省力一些。不过,这仅仅限于有钱人家。轮到普通百姓家,则没有几个能有那份财力事先预备墓地的,往往是死者都已入棺,该出殡了,合适的墓地却尚未买到,这时由于时辰已到,再把棺木滞留在家中那是万万不能的了,无论如何,都只得先把这棺材抬出家门去了。可是没有墓地这棺材也不能随便乱丢不是?总得先找个地方存放一下的。往哪儿摆呢?一般老昆明城附近乡村里边的人家,多半是在自家附近的山野地区,临时搭一个草棚,把棺木置于其中。老昆明人把这一行为叫做“丘”。而城里边的平民则是通常把棺材抬到寄棺所暂时寄放。老昆明当时有好几个寄棺所,可是最大最著名的则是东郊外的那所寄棺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