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咒世家——一段市井人家的秘事》
第37节作者:
八刀红茶 “我那时候年纪小,心思单纯,起初拿着二锦鲤当救命恩人,感恩戴德,他吩咐让咱往东,咱绝不往西走,后来时间长了我才明白,贼窝里终究长不出几个好贼来。二锦鲤养咱,纯是拿着咱当枪使,绑富人家肉票、抢鬼子军火,全是我们几个孩子打头阵,得来钱财却是他二锦鲤一人藏着。案子越做越多,兄弟几个活着的却越来越少,兄弟们心里明白,可面上还是得忍着,说来说去,终究欠着他一条人命。没两年,我和你爷爷就成了二锦鲤的左膀右臂,东三省的江湖上也有了我们俩的名号,你爷爷轻功好,妙手空空出神入化,那‘江北一贼,如云如幻’的名号就是那时候闯下的。”
妖三水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看我,我终于明白过来,当日小清村里那张纸条上的深意。
江北一贼,如云如幻。 我默念着这两句话,脑海里浮现出爷爷的音容笑貌,一股淡淡的哀愁突然涌上心头。
墨墨突然笑嘻嘻的插了句嘴,问道:“妖爷,您老人家当年又有啥名号?”
妖老头还未开口,莫二师爷突然冷笑一声道:“你妖三爷当年在东三省闯荡,但凡到了他手底下的,从来不留活口,江湖上的人敬他好手段,送他个名号‘妖三屠子’。”
莫二师爷这话说的清楚,明褒暗贬,院子里都是明白人,心中暗暗一惊,眼前这个笑眯眯的猥琐老头,当年竟然存了这么狠辣的手段。
2012-2-16 20:12:00
“承蒙江湖上的朋友瞧的起,贱名实在不足挂齿,莫二爷您过誉了,过誉了,”妖老头揣着明白装糊涂,甩甩小脑袋瓜,正儿八经的说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都是刀头上舔血撞日子的,今日你不杀我,他日我便杀你,江湖就那么大,富贵就这么多,总得有人躺下去。可话说回来,当年的江湖,人再怎么狠辣,那都是明面儿动刀子,输得理所当然赢的正大光明,哪像这如今,江湖不像江湖,庙堂不像庙堂,各自都没了各自的本分。”
我知道他是暗讽莫二师爷拿着一身本领当了神棍,没了底线,莫二师爷也不相让道:“你妖三爷不也是靠发死人财有了今天么。”
两人说着相视一笑,脸上同时露出无可奈何的神色。人家在江湖,身不由己,他们没说,我却在心里记下了这句话。
“日子就这么熬磕着,我们替二锦鲤卖命,二锦鲤自己闷声发财,死了的兄弟就这么死了,活着的也没念想,就等着哪天把自己这条命再还给二锦鲤。世事难料啊,前路将尽,却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2012-2-16 20:12:00
第十二章 劫镖
“那年初春,瘦子沟的积雪刚刚融化,进出的山路一片泥泞。那天早晨,山上突然来了个年轻人,那人相貌俊美,你爷爷年轻的时候面目清秀,也算是个美男子,跟这年轻人比起来,却又大有不同,这年轻人的眼眉标志的就跟画笔画出来似的,七分书生气,三分傲骨姿,他手里拿着个小盒子,身后背着一个大剑匣子,将近一人多高。他进了山来,客客气气的告诉我们要找二锦鲤有要事相商。他话虽然说的客气,那骨子里的傲气却是谁都能瞧的见的,我们兄弟几个顿时就留了心,瘦子沟的沟口,长年有我们轮流把风放哨,他这一文邹邹的年轻人,不声不响就这么闯了进来。我们见他身后背着大剑匣子,知道他是个练家子,都起了戒心。”
“我急忙忙通报了二锦鲤, 二锦鲤干这行当十几年,见惯了大风大浪,起初听说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娃娃,毫不放在心,言语间就有些怠慢,那年轻人也不着恼,慢条斯理解下背后的大剑匣,不声不响就开了匣子,动了剑。那剑那剑五尺多长,一指多宽,剑鞘古铜色 ,一行小字儿刻在正中,‘定风辟波,流云无相’。”
2012-2-16 20:12:00
“流云剑!”墨墨失声叫了出来。
妖老头点点头,继续道:“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见着怪东西,那剑一出,全山上的人都害了怕了,本来山上的兄弟没一个孬种,但凡是个活人,那都是刀山火海里闯出来的,可偏偏一见那剑,都慌了神。二锦鲤当时就跪了下来,兄弟们没了魂儿似的满山疯跑,大呼小叫。那感觉我是一辈子都忘不了啊,害怕,真他娘的害怕,打骨子里生出来的怕。”
妖老头说着,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这么多年过去了,流云剑的阴影似乎一直刻在这老头心里。我想起昨天晚上,他强忍恐惧对着姚青山谈笑风生,大摆空城计,又不由的生出几分敬佩之意。
“那人,难道就是姚家的?”我心思一转,似乎明白过来。
“那人叫姚潜之,是姚青山的爷爷,姚家二十五代家主。说起来,姚青山比起他爷爷来差的远了,姚青山的傲气是强装出来的傲气,与其说他傲,不如说他是怕人瞧不起。他爷爷就不一样,同样是傲,那是心里长出来的傲,压头压不住,往那一站,就有骨子君临天下的威势。可惜了那天纵英才啊,几十年后被你祖师爷一剑斩成了残废。”
君临天下?!我有些惊讶,没想到妖老头竟然会对姚青山的爷爷有如此高的评价。
2012-2-16 20:13:00
“若论做事的手段,那姚青山就差的更远了。姚潜之在山上亮出流云剑立威,兄弟们这才知道碰上了高人,二锦鲤再也不敢造次。姚潜之收剑,当场开了随身带来的小箱子,一箱子金条,明晃晃的倒在了地上,那叮叮当当的声音啊,现在都能想起来。兄弟们先是被那怪剑吓破了胆,接着又被那满地的金条晃瞎了眼。好手段呐,‘以威压人,以利诱人’,这八个字儿谁都会说,可偏偏就人家办出来,格外的漂亮。”
“姚潜之开门见山,自报来路,说是久仰瘦子沟二锦鲤的匪名,这次来是要做笔买卖。他要我们四月初三,出关南下,到北直隶劫一趟‘麻乡约’的暗镖。”
“麻乡约?”我嘴里念叨着这个有些怪异的名字,一脸茫然。
2012-2-16 20:14:00
“麻乡约的暗镖都敢动,妖三爷当真好胆气,”莫二师爷不咸不淡的赞了一句,给我解释道:“这麻乡约的说法,起源于明末清初,那时候战乱频发,四川人口剧减,朝廷里拟了对策,将湖广等省的五十万百姓移往四川,也就是所谓的‘湖广填四川’,那些自湖北麻城入川的百姓每年都要派人回乡探望,顺便捎带些书信等物,因为受托之人大都办事公正,守信用,被人称作麻乡约。你妖三爷说的这个麻乡约,却又有不同,它全名‘麻乡约大帮信轿行’,是清朝咸丰年间一个叫陈宏义的人一手创办起来的,专司客运货运,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邮局快递。说起来,这陈宏义还真是个人物,他外号陈跑通,年轻时贫苦,二十岁在綦江、重庆抬过街轿子,后来在川黔道上当轿伕 ,聪明能干肯吃苦,不久就当了小伕头,陈宏义这人颇有侠气,爱给人排忧解难,犹如昔日的麻城乡约,恰巧他又是个麻子脸,所以得了这绰号麻乡约。后来陈宏义走了大运,云南新任矿务大臣的一个官僚自綦江到昆明上任,雇了他为自己母亲抬轿,一路上陈宏义对老太太照顾有加,得到了那官僚的赏识,支持他开了轿行,他一个小伕头,摇身一变成了轿行的大老板。”
2012-2-16 20:14:00
“姓陈的买卖越做越大,后来涉及了货运客运的业务,在西南三省做出了名声。陈宏义这人为人仗义颇具胆识不说,还八面玲珑,黑白两道都混的不错,据说他雇的师爷还替他立了个大本,上面登载川黔滇官道附近各场镇的白道、黑道头面人物,每当逢年过节或者红白喜事,他都派人送去‘菲仪’致意。如此一来,他‘麻乡约’送货,只要亮出旗号,一路清净。他雇佣的帮伕,都是江湖上嗜血的惯匪,手底下都有硬本事。陈宏义死后,企业由他的家人主持,生意非但未曾衰落,它麻乡约的旗号甚至打到了北方各省。麻乡约明面上虽然是个规矩的民用企业,背地里却也经常接江湖买卖,就是所谓的‘暗镖’。这江湖的买卖利润大,风险高,为保万全,麻乡约的‘暗镖’一般都是本行一等一的狠角色押送。”
莫二师爷一翻话讲的条理分明,我恍然大悟,想不到这麻乡约还有这么一段传奇故事。
妖老头乐呵呵的眯着小眼道:“这些年你莫老二整天窝在你那一亩三分地儿里寸步不出,对这些江湖野闻倒也熟络。”
2012-2-16 20:14: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