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尧觉得让鲧治水不可行,但四岳坚持,尧只得同意,结果,鲧治水失败导致问责被杀。就连尧要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丹朱时,也因为遭到四岳的强烈反对,不得不传位给四岳推荐的候选人,也就是尧的女婿,也就是舜。足可见当时四岳的影响力。
大禹治水之时,四岳族人中的吕族为旺族,共工氏的堂孙伯夷协助有功,再加上舜还欠四岳一个辅佐得成帝位的人情,便封地给伯夷,将其地称为吕,即是后来的吕国。
吕国最早的封地在陕西陇县和甘泉山之北,周朝时南适到河南南阳,吕尚(姜子牙)便是炎帝姜(羌)人之后,吕姓族中人。
日期:2012-8-25 19:16:00
到了大禹当位时,涂山会盟之后,禹开始大举征讨南方的三苗之族,恰在这时,伯夷的孙子长齐在随大禹军队征讨过程中,喜欢上了三苗之族中有苗氏的女儿,并将其伪装成吕国的族人,直至带到了吕国。
伯夷知道后且惊且气,惊的是孙子长齐竟然瞒着大家干了这么一件惊天大案,将敌人的女儿给带到自己国中来,这早晚会像定时丨炸丨弹一样会被引暴,并且成为惊天大案。气的是自己身为四岳尊长,专司祭祀,并且得封吕地,这么有头有脸的人物,偏偏遇上了这样的丑事,以后还怎么有脸去祭祀山川,在众人面前立威。
日期:2012-8-25 20:03:00
还没等伯夷有太多反应时间,大禹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因二人是至交,且四岳之族有大恩于舜,禹也不想为难伯夷,如果这女子只是有苗氏的普通女子倒也无妨,跟大家说一声这是男欢女爱,情有可原,不能过于追究也就罢了。但向女子问身份之后他们才意识到,没那么简单。
这名女子为有苗氏族族长的小女儿,有苗氏是三苗之族所属几十支分支中,最强悍的一族,打仗之时拼死向前,绝不后退,当然,绝不后退不代表这支队伍是多么的勇敢,反而是说,如果退后,会有比死更可怕的结局等着他们。
中国奴隶和封建社会中最恐怖的五种刑罚,均源出自有苗氏,分别为刖(断足)、刵(割耳朵)、劓(割鼻子)、琢(击残击废男女生*器,后变为宫型)、黥(脸上、身上打浅洞,施以墨,使其变色,后演变为剌字)。
所以在当时,临阵后退属于命不受之罪,轻者会施是刖刑,重者会处于琢型,换作是任何一个正常人,为了躲后面的刑罚,也会拼命往前冲的。
按大禹的政策,是只要先灭掉其它弱小一些的部族,再动有苗氏,谁知道这样一来,长齐犯的错不只是娶了敌人的女儿,而是影响了整个战争的进程策略。
大禹的决定是,逼有苗氏的这个女子回到有苗氏,以免影响其他的进行,其他的事,倒都好办了。
日期:2012-8-26 1:07:00
伯夷明白大禹的用意,他了不愿意和三苗的后人再有任何来往,炎帝之族的几场大祸都与三苗之族有关,但这个族群对他来说是惹不起也躲不过。
炎帝曾与轩辕黄帝一起争夺黎山和盐池,打败了蚩尤。但这之后的轩辕黄帝的反目成仇,让三苗之族的祖先九黎之族把账都记在了炎帝头上。当时是轩辕黄帝想要蚩尤的盐池,却把用炎帝的名义发动的战争,因为炎帝是神农氏的后代,名正言顺地继承了神农氏的帝位,轩辕黄帝虽然实力雄厚,却在渭河平原上缺少号召力。战争打赢之后,蚩尤部族的人为了复仇,源源不断地从华阳道到达炎帝的地盘上来寻仇。眼看轩辕黄帝成天想着坐岸观火,炎帝不得不转被动为主动,主动南下攻打古荆州一带的九黎之族。
待两败俱伤之时,轩辕黄帝突然起兵,抢占原属炎帝的地盘,炎帝前后受敌,客死湖北。炎帝部落的人些时才恍然大悟,转过头来联合九黎的后代,三苗之族共同抗击轩辕黄帝。
而此后几十年中,炎帝的部落也发生了分化,一部分与三苗之族在南方的,融合成了新的一族,百越(吴越)之族,另一大族为颛顼所拉拢,在陈仓建立了新的根据地。
此后的数百年中,从轩辕氏到舜,对三苗之族的征讨一直都没停止过,只是到了舜时更讲究策略一些。舜说,你们既然强调自己是昆仑黎羌的后代,那么,我给你们个机会,让你们再迁回到祖地去。你们的祖地附近,三危山下,有古羌人在活动,你们可迁去。
这话说得温和,但和三峡移民一样,你移不移,都得移,迁到三危山之后,三苗之族的这些人长途跋涉,死的死,伤的伤,在后世的近百年中,众人将其称为西羌。
但是舜高兴得过早了,三苗之族的人假装认命几十年后,他们知道自己的祖仙生活的地方在羌海(青海湖)不远处的日月山(在今天的青海省湟源县青海湖边,有座日月山,宣传是古代的日月山,其实真正的日月山在离它几十公里的地方,当地人管它的名字叫阿妈索日格),便一路东南迁移。
因日月山旁不适合居住,他们便顺着积石山一路东南迁移,其中有苗氏族到达了终南山西南角的漾水之旁。漾水出嶓頉山,嶓頉山是轩辕氏族的祖地附近,而在它的东北角,便是炎帝的范围。也就是今天汉中勉县一带。
这就意味着,如果真惹急了有苗氏,他将顺着褒河谷,翻过终南山,半月左右,即可轻松到达四岳之地,到时谁都别想安宁,受害的将先是四岳的封地。
要有苗氏的女子还家,这无疑是最好的办法,这点他比大禹显得更为积极。
日期:2012-8-26 8:03:00
伯夷公开召见那女子:“前日事务烦杂,未能及时相见,有苗氏与我古族曾多有交往,喜忧参半,今禹王征讨三苗,天下皆知,我为四岳之首,实难违背。我已年迈,长齐为我长孙,如今已然长成,我有意传四岳之主的位与他。我知长齐心疼你非常,亦知你决意跟随他之难。今日之事,最为难者非你我,而是长齐。”
那女子因生在漾水之畔,其父因喜欢漾柔波涟漪之形,便为其起名为若央(与漾同音),若央答道:“我随长齐而来,为众甫倍添操心,令长齐若烦忧,若央亦知,若央年少,思量不足,若甫有所知,请告与若央,定仔细听从。”
伯夷轻笑缓语道“孩子,我知世间有情爱之理,亦知离别之苦,更知生计之简。然世有千人,必有一爱,世有百人,必有一和,世有十人 ,必有离别,若央可知?“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伯夷说,我知道这世间有非常美好的爱情,有自己喜欢的爱人,但孩子你不知道,一千个异性中,肯定会有一个人是你的爱人。客观上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你想想和你接触过的同龄有多少?但很多人在其中发现了自己最爱的人。用伯夷的话来说,就是一千个人中,肯定能找到一个你所爱的人,他在给若央和长齐的爱情降温。
世上一百个人中,你肯定能找到一个和你过日子的人,世上你认识的十个人中,肯定有一个将来注定要和你分别,断了音讯的。这都是世间的常事,若央,你怎么看?
日期:2012-8-26 11:23:00
v 若央道:伯甫年长识广,心胸自是开阔,若央自小依随父母兄长及众姐妹,除此之外别无可亲近之人,伯甫为四岳之长,有容万人之量,若央拙陋,心胸之中,除了长齐,已无空余,又何能容得下他人。对伯甫您来说,天下广野,是因有了四岳万民,对若央而言,世间方寸,却唯有长齐。您为尊长,望能体谅我的无知,在你的脚下,容我与长齐尊长护幼。
伯夷叹道:长齐现年少,心中自有你一人,来日他做了四岳之主,怎能心中亦有你一人?长齐注定是四岳将会达济四岳苍生,尊效于禹王,你可曾想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