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远笑了笑,换谁都会这么想,最初他的想法也是“一串木头,值得让人先预支两万元吗?”但是他现在的想法有些改变。
那汤一友是做足了功课才来的!
“你知道石水安吗?”
汪犹衣觉得这名字很耳熟,一时却又无法想起这是谁。
“哦,石水安!”汪犹衣突然大叫一声。
汪犹衣一惊一乍的,震动了病人。爷爷在床上蠕动了一下,便醒了。汪犹衣一脸惭愧,跑到爷爷床边,殷勤地盖了盖被子,爷爷的痛楚还没消除,整个人有些虚脱乏力。
“爷爷,您醒啦?”汪犹衣有些抱歉地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病人。
“你们,你们在讲什么?”爷爷问。
“您听说过石水安这个人吗?”
疼痛在折磨着老人也,爷爷痛苦地在床上动了一下,脸绷得紧紧的,久久凝望着天花板,眼神里一片茫然。终于他咽了口口水,转过头来,异常困难地问:“他是什么人?”
看来,老人并没有他们了解得多!
辛远有些失望,解释道:“据传,他是邻县很有名的木匠师傅。他的祖上都是给皇宫干活的。”
……民国时期的青县,乱世之中,还能安然处于世外。
当时的青县,最有名的富商巨贾是沈百万。而沈家大小姐沈月如,正值豆蔻,美丽非凡。慕名而来求亲者,络绎不绝。
历来商人手中虽握大量财富,但仕途总是无望,政治地位也不高,于是,与士大夫联姻,成为唯一提高地位之道。通过联姻,彼此各取所需。
世俗的婚姻,最终成为一份交易!沈月如没得选择,被父亲包办了婚姻,与颇具势力的某军阀之张姓亲信订了盟。
为了盛大的亲迎,沈家喜气洋洋大兴土木重新修葺府邸,同时为女儿准备着能风光体面出嫁的十里红妆。
沈家为沈月如的这个婚礼,上上下下准备得热火朝天。沈家的兴盛,在那个时期,荣光最盛,月华最满……
汪犹衣打断了辛远的追忆叙述,疑惑地问:
“你刚才说的石水安,同沈家又有什么关系?同汤一友给你钱又有什么关系?”
2012-2-26 17:49:00
沈家婚事的隆重,从请来的众多师傅中便可看出,铁匠,石匠,木匠,箍桶匠,瓦匠,五匠俱全。
沈家在这时,还花巨资请来了石水安!这更是令懂行的人极为兴奋。
石水安是木匠行里颇为有名的木匠师傅,他出身木匠世家,祖上有技艺精湛者,连自带的工具都很名贵,如小叶紫檀刨子。祖上带着这些名贵的木匠工具,曾参与圆明园宫殿的建造。而石水安更是传奇,从小就显示出木工天赋,技巧娴熟到一般木匠望尘莫及。当年他只是舞象之年,无论是内房家伙还是外房家伙,从整体到局部,每一部分都雕饰精细,精巧绝伦,尽显不同寻常的木匠传人之天分。
石水安为沈家小姐打造的整一套家具,在发嫁妆时,引发了几十里人的争相观看。
千工床、房前桌、红橱、床前橱、衣架、春凳、马桶、子孙桶、梳妆台、画桌、琴桌、八仙桌、圈椅……每一样,雕凿新颖见巧,可用巧夺天工的字眼去形容。每一件,都是一个艺术品,都让围观的路人叹为观止。
但最显石水安雕刻功力的,是沈月如手上戴着那串木手链。
它,是沈月如临死时仍带在身边的物件。
它,也是石水安最顶峰的作品!很难在那么小的木珠里雕刻,但那一串木手链,做到了。
经过岁月流逝、文丨革丨洗劫,沈家小姐的嫁妆,一件都没有留世。汤一友要找的,便是那串唯一还有可能留在青县的木手链!
辛远看着汪犹衣,说道,“木手链每颗木珠的雕工,据说已经到了木工的顶峰!它的价值,已经不可估量。”
“可经过了近一个世纪,怎么找?”汪犹衣问道。
两人面面相觑。
“辛远,这钱,不好赚!”汪犹衣摇了摇头,用半怀疑半肯定的口气说道,“这串木手链,恐怕早已不在这世上了!”
2012-2-26 17:49:00
『伍』
辛远首先想到的,便是走官方的途径。
他带着汤一友,去了博物馆,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汤一友介绍了馆内藏品,浏览一圈,沈家藏品或石水安的作品,都不在这座馆里。
或者,这是不幸——沈家藏品和石水安作品,竟都未能流传于世,一样都没有,让人情不自禁怀疑那些东西原本存在的可能性。
可从另一角度想,或许是幸——不在官方手里,便有可能还在民间。
沈家自从女儿溺水身亡后,家里突然一蹶不振,又逢时局动乱,失去了张亲家的保护,在躲避战乱的路途中,他们的好时光,同家里的东西一样,渐渐丢失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一路的繁华落尽。而得到嫁妆的张军官,不久便北上作战,不幸人死战场。大概他平日为人独断残暴,在他死后,家里的财产被抢了个精光,烧了个精光……
当时最为鼎盛的两家人,在短短几年内,竟然都家破人亡。
而一切的拐点,竟都从沈月如溺水开始……
在档案局的电子文件中心,辛远和汤一友很快便查到了沈月如的资料,在一份报纸的讣告栏上。
当时沈家是青县大户人家,当沈月如溺毙后,报上刊登了引状,内容如下:
“亡女沈月如,幼承庭训,资质聪慧,娴习妇仪,尽孝尽礼。不幸蹇及亡女,遇贼强掳,痛于民国二十五年七月五日辰时投水殉节,存年一十九岁。泣卜于本月十二日家奠,届期敬祈光临,存殁均感。仅此状。
护丧功服祖父沈建螟顿首拜。
期服父沈徐权顿首拜。(下略)”
正文下附有沈月如遗像。
一看泛黄的图片,两人都愣了一下。哪怕按现代的眼光来看,沈月如也是一位很美的女子。只见这样一位淡雅而清秀的民国女子,留一缕头发于额上,穿着白色旗袍,右手搭在腿上,左手却搭在右臂上,整个人侧着坐在凉亭内……镁光灯在那时一闪,刺眼的白光中,时间便被定格在黑白中了。
如此一位如花美眷,却缘悭福浅。图片的冲击远远超过文字,辛远久久凝视着,莫名觉得有些压抑、沉闷。
汤一友指了指沈月如遗像中的某点,辛远凑近了看。只见图片中,沈月如的右手上,戴了一圈黑色的东西。放大了看,一粒一粒的,串在一起,明显是一串手链。
辛远和汤一友都情不自禁对视了一眼。
这串木手链,果真有!
2012-2-26 17:49:00
1938年7月5日的上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谁也不知道了。
沈月如的溺毙,成了当地的大新闻。当时报纸像个八婆,碎碎念念,翻来覆去就是八卦一些无关紧要的所谓内幕的小道消息,但谁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此事牵连了很多沈府佣人,一时之间,人心惶惶。社会上的大户人家纷纷辞退不可靠的佣人等等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搞到最后,也没见到后续报道中有抓到贼人或探得贼人音讯等新闻。
在一周前,刚风风光光朝夫家发送了十里红妆的沈家大小姐,在结婚前一天,在深深庭院里,莫名其妙被贼人给掳了去?贼人掳她,怎么掳?掳她是为了绑架?是冲沈家还是张家?贼人又有多少个?沈家大小姐如何从对方手里逃出,为了殉节直接跳进凉亭下的青湖?
这些疑问,到了今天,依旧存在。
唯一可知的是:小姐所有的财产,全被一抢而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