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叔48了,我动心了》
第28节

作者: 我那遥远的小山村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老Z兴致勃勃地给我讲着大别故乡的美丽景色。他说他的家乡,就在大别山脚下,属于大别山腹地,主峰天堂寨,就在他那遥远的小山村背后,他家那小山村,取名很特别:金盆地。他说一定带我去金盆地,让我尽赏金盆地迷人的春色。他说为了让我更深地认识大别山,给我一篇文章,一定要我在车上读完。于是,他取出笔记本电脑,打开收藏夹,一篇散文《放歌大别山》跃入我的眼帘。我拿过笔记本,一面一面地看下去,也为了让朋友们领略大别山的风光,我将这段文字如后:

  大别山,雄踞中原,一柱擎天,关隘丛列,扼长江中游,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得大别山者得天下。分水岭上山势奇险,一足踏三省,两眼观江淮,山高地阔,吴楚风物尽,即使是五岳也是居于一省境内,不可与大别山比拟。
  大别山,山分鄂豫皖,气压泰嵩衡,西起河南桐柏山,沿东南走向经湖北东部,绵延至安徽西部,全长一千四百公里,所涉三十四个县市,平均海拔千米以上,境内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峡谷迭生,瀑布凌山,险峻秀美。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我国南北气候和植被分界的过渡地带。宋人王安石有一篇游历主峰天堂寨的诗中写道:沿崖步涧三十里,高下牵角无人耕。扪罗拘莺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嵘。余声投林欲风雨,来势卷土溅溪坑。飞虫凌兢走兽栗,霜雪夏落雷冬鸣。他写的是一种原始的美,也是很到位的。

  大别山峰千千万,天堂美景数罗田。
  罗田地处大别山腹地,山之南麓,有七寨,六关,五岭,五峰,四谷,三河,两尖之胜景,最著名的有天堂寨,松子关,凤凰关,洗儿岭,脱甲岭,薄刀峰,哲人峰,神仙谷,巴河谷,义水河,天堂河,鸡鸣尖,狗耳尖等。这些山川河谷,雄奇峻美,鬼斧天工,因其为淮阳山字型地质构造,造型奇特,浑然天成,当数人间胜景。如果你从牌形地进入山中,首先看到的是巴河大峡谷,走进跳鱼潭,沿河谷直上,右边是高耸入云的鸡鸣尖,以鸡鸣三省而得名,鸡冠石似乎在引颈长鸣,尖上真武庙,有石刻记载,为明代万历年间工部主事所建,石墙铁瓦砌之,至今仍傲居其顶。左边就是独尊山,取群山独尊之意,上有佛庙一座,经年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必沐浴躬身,前往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条峡谷以其险而显称,巴水穿河而过,游鱼翔底,落叶漂浮,山兽出没,水鸟高飞,绿水泛出白色的浪花,撞击在光滑岩石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激起阵阵回音,使人有恍如隔世,梦惊南柯之感。

  步出独尊山,一座形如刀锋的大山挡在眼前,只见山顶银光闪闪,山脚别墅参差,这就是鄂东有名的避暑胜地薄刀峰。薄刀峰因其形状如刀得其名,又称鹤皋峰,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之意。民国初年,土匪李老木进山,听说此山名为薄刀峰,就对天长叹,休矣,木遇刀何来生路!果然兵败,冻死山中。薄刀峰的景色全在于她的刀锋一线,登上鹤皋亭,一幅长联写道:“峰上亭,亭下峰,亭峰皆立众峰中,峰威千古,亭威千古;山外水,水内山,山水尽收孤山前,山秀万年,水秀万年”,读来韵味无穷。沿着山脊梁前行,笑金蟾戏凤,看雄鹰觅食,怜天子弯腰,卧龙岗上赏卧龙古松,虽然没有黄山的迎客松那样大器,却也别具一格,可谓娇小玲珑。两侧万丈深渊,深不见底,马尾松下,游人如织,美石丛中,蜂飞蝶舞,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有人文积淀之处当数七娘山,登上石柱山,沿黄石河数里便是县志记载的“有女子七
  日期:2013-09-21 15:35:08
  人在此升天,故名。”升天石遗迹尚存,足迹可辨。天上之七仙女是否此七女之身,无从查考,但其美妙传说,给七娘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与之相应的是此地出了个中国京剧史上颠峰性两位人物,一是老生三鼎甲之一,京剧鼻祖,四大徽班之春台班台柱余三胜,与程长庚,张二奎齐名,他所创造的京剧反二黄仍是当今京剧的主要唱腔,有开山发微之功。成就最大应是其孙余叔岩,位列四大须生之首(余、马、言、高),以其云遮月的嗓音,达到了后无来者,炉火纯青的境界,留下了著名的十八张半京剧绝唱,对后来的京剧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创造了无人不学余的余派,京剧理论界称之为京剧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式的人物(第一座为谭鑫培),再无第三座里程碑出现。如果说罗田影响最大的人物,应该算得上余叔岩先生。当你站在七娘山下,极目余家垸,那青山绿水,那蓝天白云,似乎有一股空灵的氤氲之气在此升腾,让人百感倍生:余先生在京剧舞台上活跃的时间不过十年多,为什么在京剧界留下如此声名,极值后人深思。

  站在圣人堂的田野中,秋风将田间成千上万株乌桕吹得血红如砂,抚今追昔,想起了元代罗田人徐寿辉,他与麻城人邹普胜发动了一场令元朝统治者胆战心惊的农民起义,就是在这个地方集结数万之众,出湖广,进江淮,席卷数十省,从根本上动摇了元朝的统治,只是胜利果实被朱元章摘去,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境地。面对古战场,似乎可闻旌旗猎猎,战马嘶鸣,金鼓激越的余音,让人浮想连天,陡生怅然之意。

  穿过圣人堂的小溪流,缘山间小径数十分钟,一条通幽河谷展现在眼前,这就是美丽的神仙谷,她的美丽不在于险,也不在于峻,更不在于深,而是在于她的奇。河谷两旁,原始丛林显出她的处女般的羞涩,红枫与杜鹃,黄荆与牛金,栎树与香椿,七色斑澜,五彩缤纷。一层层微型瀑布,落下一眼眼深潭,花虫掉进里面,荡漾起一阵阵涟漪,就像美少女 浅浅的笑醉了的酒窝,足以让人心猿意马。若是清晨,还有那淡淡的薄雾,锁在谷中,使人有置身仙境,飘飘欲飞九天之外的感觉。

  走进竹林深,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个地方叫竹林深,地名多以名词冠之,而竹林深的深字却是一形容词,深入其中,但见漫山古木,遍地奇石,鸟语花香,就是不见竹林的踪影,竹林哪里去了?有人寻根问底,搜遍山梁,仍不得见,只留下如此地名让人假想,也许是山民们运用了抽象派的创作手法,让你竹林深处不见竹,留下对竹林的一腔怀念,可以伤感,可以回味。
  顺着这条古道往东,就能登上小华山,拾级三千石阶,蜿蜿蜒蜒,远望一线天,仰止天堂寨,到过华山的人都知道,自古一条道,小华山大有半条道之势,极其险峻,到处可见第四纪冰川留下的遗迹,一尊尊巨石,突兀其中,黄山松比比皆是,千姿百态。行走在石头脊上,低头谷底,使人心旌摇荡;抬头山顶,让人惊世骇俗。听松涛,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观云海,恰似天宫仙女散花。不得不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不能不让人折服大自然的浑然绝作,真有“大别”之感怀啊!

  远远看去,他像一位思想家在面对群山思索着大千世界,这块巨大的奇石,酷似人形,耸立于天地之间,有气冲牛斗之势,山民们称之为哲人峰,围绕哲人峰,七峰八景,峰峰相连,景景相依,犹如一位伟大作家的神来之笔,一气呵成;更像一幅立体的山水画,或泼墨,或写意,或工笔,行云流水,章法天成。美仑美奂,令人拍案叫绝。
  笔者曾经形容三山五岳为大家闺秀,而大别山乃小家碧玉,主峰天堂寨则是仪态万方的美ShaoFu。不管是从老寺庙经跑马岗,还是从小华山经哲人峰攀登至顶,都让人觉得她的雍容华贵和婀娜多姿无时不在。最奇特的是她头上的那层乳白色的轻纱,终年缠绕,时而害羞拒绝阳光,时而大度喜拥河山,难得一见真面目,这就是著名的天堂寨云海。天堂寨亦称多云山,应当是由此多生云雾而得名。站在极顶,有两米见方天塘,传徐寿辉起义之前在此沐浴,身放毫光,有帝王之相,借此讹为替天行道,世人响应者众,因而创建天完政权,此塘乃发迹之地。举目远眺,长江如白练奔腾于荆楚云梦,黄淮如丝巾纵横于中原大地,但见田畴地密,楼宇交辉,道路纤陌。其气势之磅礴,景色之壮观,使人有身临绝景之中,领略世外桃园之美的感觉。天堂寨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中,虽然算不上雄伟高岸,但以她的小鸟依人般的温柔而显得奇妙无比。她见证了中原逐鹿,聆听了大江咆哮,看见了云飞雾涌,她是一座丰碑,记载着大别山儿女繁衍生息,从荒蛮到文明进步的足迹!大别山还是一座英雄的山,中国***从诞生之日起,就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火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创建了红四方面军,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所有这些,无一不在宣示,大别山是一座充满激情的山,是一座充满希望的山,是一座充满生命的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