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书——关于我小姨的一切》
第11节作者:
何日君回来 日期:2012-11-02 13:45:40
关于我小姨的关键字之结婚
(一)
好像是张爱玲说过的一句话,“你死了,我的故事也就完结了,而我死了,你的故事还在继续”,苍凉得犹如深秋地上的枯叶,但是我一贯不认同文字有如此的力量,文字在真实生活中的作用是微弱的。
在真实生活中,谁死了,其余的人的故事都在继续。
我小姨结婚结的很快很快,从她确定失去女儿之后不到半年,披上了嫁衣。小姨夫姓王,模样普通,跟街上每一个男人差不多,我唯一记忆清晰的是脸上有痘坑,皮肤状况不是很好,当然,他跟所有的大人一样看在我爸妈份上客客气气的说了些“类似这小孩很机灵”这样的客套话。他是做司机的,在市内交通公司开大巴,有一个妹妹,在市内有一栋楼,他父母住一楼,二楼是他跟我小姨的婚房。
我外婆对他并不满意,因为老家结婚的风俗是,娘家出嫁妆,比如床上套件之类的,而男方给彩礼,小姨夫的彩礼相当寒碜,我外婆冷眉冷眼的说过风凉话,她不是在嫁女儿,简直是遭到了抢劫。
大概你们会认为我小姨依然爱着陈俊秋,这次结婚不过是她取暖的一种表现形式,少年时代的我也抱着这样天真的想法,但是她和小姨夫也表现得百般恩爱,跟天下所有甜腻的情侣一个模样。
这大概才是生活的本质,渴望用过去的情感来牵绊现在的人,实乃大谬。
不过我想不到我还算年轻的小姨居然会选择这样的一个男人恩爱,样子模糊,能力一般,家境平常,跟天下绝大多数男人一样,按照世人的虚荣的判断标准,陈俊秋若是挺俊的高山,这个男人则是低矮的平原,这大起大落让我外婆几乎差点气到脑溢血发作。
事实上,那一年,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绝望中,根本没来得及关注我小姨的是是非非。
我家后院邻居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女儿大儿子七岁,儿子才两三岁的样子,每天出门前,邻居叔叔把一罐糖给女儿拿着“这是30粒糖,我数过了的,我出门了,你弟弟哭就给他一颗,你自己千万别偷吃,回来让我看到了,我要打断你的狗腿的”。那一年,我也从大人们的闲谈中,知道我妈肚子里也有了个儿子,她偷偷摸摸的去照了B超,回来一脸兴奋地把这个事儿告诉我爸。
在我的心灵史上,从此刻开始,我寄人篱下,犹如流浪狗,流浪猫,这个家,这个家里的人对我而言,都再只是过客匆匆。
如果你以为我的父母虐待我,那么你大错特错,事实上因为我弟弟的出生,他们觉得有愧于我,起初方方面面都很注意到我的情绪,后来随着家境变坏,才严厉起来,但是对我这种敏感任性冷漠的小孩而言,这些弥补丝毫不起作用了,一直到今天为止,我对我妈的感情都是奚落嘲弄多于可怜可惜。
我也参加了我小姨的婚礼,记忆中那场婚礼相当喧闹,蹩脚的司仪一次次用他的愚蠢引得人群哄堂大笑,每桌上都有红红的喜庆的大礼包。我小姨终于也拍了婚纱照,照片里的她笑意盈盈,甜蜜得犹如初恋少女。
很多亲戚都叮嘱我妈要小心身体,高龄产妇哪些地方要注意,不要伤害到胎儿,现在吃点苦,以后生儿子要享福的,毕竟有儿万事足嘛,这孩子一生,你们两口子就圆满啦。
我记得在吃晚餐正席的时候,台上说着空洞而可笑的誓言,听着听着,我流泪满面,为那个早已经被所有人忘记了的陈俊秋,更为曾经有家的自己。
我与陈俊秋终于一样,成了泛黄的已经被翻过去了的那一页,对大众而言已然没有意义。
日期:2012-11-02 14:11:45
(二)
我对我小姨的态度起了根本的变化,首先是因为她忘了陈俊秋,犹如我父母忘了我,这是令我寒心的。其次是我曾经亲耳听见她劝我妈生这个儿子,所以你们不难猜出,我从此对她毫无好感,冷漠犹如路人。
我妈跟她打电话,我再也不会抢话筒,毫无疑问,甚至,她偶尔让我接听,我也只是冷冷的站在一旁,仿佛耳朵聋了一般,更不会如同从前一样,每天望穿秋水的渴望我小姨从城里回来。
甚至不止我如此,连大人们都如此,他们不再盼望她回来。
因为我小姨比不得从前了,从前她从南京回来,每次回来都大包小包的带吃的用的高级货回来,刚买的穿了一次就不喜欢的大衣文胸睡衣,喷了一两次的香水,你们谁爱用谁拿去用,陈俊秋打牌赢了钱,总是全部拿出来请客的。
今非昔比了,她现在在市内打一份工,大概也就一个月千来块的样子,而小姨夫开车拿点死工资,辛辛苦苦挣几个钱,还有婆婆公公没有退休工资,她还哪敢大手大脚?甚至有年夏天外婆门口有卖西瓜上门的,她开口还价了,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应该都知道西瓜价格实在是算得上便宜。
我弟弟因为是超生的,不敢摆酒,但是有些亲戚也会打个红包给我妈,我小姨似乎没有,因为有天我听到我妈跟我爸抱怨“周小娟越来越厉害了,红包都没包一个,她是看不起我儿子还是怎么的?”
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自古以来,莫不如是。
这期间,有一次她回外婆家,抽油烟的机器坏了,她嚷着说她去楼上叫我正在打牌的小姨夫下来修,结果没多久,她一脸悻悻然的下来了,有点羞惭的说“那个懒鬼,怎么叫也叫不动”,最后还是我爸下来修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