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那么真的是太感谢了。”我这样说。
“不,这没有什么。或许是我自己……唉~”说到这里的时候老曾甚至开始了叹息。我可以理解他现在甚至此时此刻的心情,而那种纠结或许是让人难以形容的吧。我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看手中刚刚才接到手里的资料。那里的确记录了12个人的姓名,地址以及他们的联系方式。材料被曾国强做成了表格的方式,看起来十分的清楚和明白
“等一下。”
我这样说了声,因为我注意到了资料纸上的人名。其中有两个人的名字竟然用红笔标了出来,乍看之下都感到十分的显眼。
“这是怎么回事?”我问:“为什么这两个人名你用了红笔做出了标注?”
“哦!你或许想的多了。”曾国强这样说:“我之所以标注他们的名字并不是因为他们有重大的作案嫌疑,而是这两个人就是那天来警局找老潘并且一起前往饭馆儿的人。”
“哦!”我点了点头,心想他的调查还真的是很详细啊。
“对了。”我忽然想起了我的问题:“老潘是福建人对吧?”
“是啊,福建莆田人。”
“那么作为多年的朋友,你是否知道并了解他的饮食情况和习惯呢?”我这样问:“哦,很抱歉。我所指的是吃饭的口味,而据我了解,福建人应该是不喜欢吃辛辣的东西的吧?而老潘呢?他很喜欢吃辣的东西吗?”
“不,他不喜欢吃辣的。”曾国强这样说。
日期:2012-6-19 21:01:00
“哦……”我点了点头,之后用目光缓缓的凝视着他。良久,曾国强看着我的目光才似乎带了些苦涩的微笑。
“看来你已经发现了。”他这样说:“不错,身为福建人,而口味并不是喜欢辛辣的他,却定了家四川馆子而作为用餐的地点对吗?”
“呵~看来你也早就对此怀疑了是吗?”
“但我想不出这其中的原因。”曾国强说:“这的确是个疑点,但是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意义,也许是其中的朋友们就喜欢吃辣的的缘故吧。也或许这次订餐桌的人根本就不是老潘的不是吗?”
“你有去过那家馆子调查过吗?”我问。
“没有,还没来得及。”曾国强说:“老实说我不认为老潘有作案的可能,虽然事实证明他的确有曾经的15分钟左右的时间,但那的确做不了什么的。并且具你的说法,他如果是为了排便,那么这个时间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不是吗?”
“嗯。我明白你话的意思。”我微笑着点了点头,之后问道:“对了,你认识一个叫谷贺的人吗?”
“谷贺?那是个日本人吗?”曾国强的脸上停留着疑惑的表情:“哦,听名字好像个日本人啊。这个人怎么了?”
“哦,不,没有什么。”我笑着这样说了句:“对了,这份资料我也许今天要带走。至于归还的时间我现在还不能确定。”
“没关系,你尽管拿去用吧。”曾国强这样说了句,并没有对谷贺这个人做出再三的追问。或许他现在更加沉沦的问题还是怎么帮老潘找到确实的不在场证明吧,而那就和新哲一样,也是出于对朋友的义气。
名单上的确没有谷贺这个人的名字,而这和我之前猜想的差不多。他的确是个很神秘的人物,而看曾国强当时在我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的反应,他似乎也并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的。或许是使用了化名的缘故,因为对于订餐者的身份,饭馆向来是不会怀疑的。虽然那只是猜想,但是我八成觉得这个谷贺就是潘振华,至少是与他脱不了干系的。
回到旅馆的时候夜晚已经深了,或许是因为春天刚刚到来而冬天还没有彻底离去的关系,黑夜还是像平常一样来得有些早吧。
龚琪和新哲还没有睡,他们似乎是在等着我的归来。如今看到我平安返回,或许他们的心也可以放下了。我能看出他们的目光中的对我的离去和安危感到的些许不安,而那或许是现在凶案的延续与第11名受害者是丨警丨察的缘故吧。
“怎么样?”新哲这样问了句。
“没怎么样,挺好的,一切都顺利。”我这样回答,之后与他们擦身而过并说了句:“今天太累了,加上昨天没有休息,我现在感到无比的疲惫。如果没事儿的话我们明天再谈,现在先各自睡觉去吧。”
“哦,也好。”龚琪这样说了句。同时脸上出现了些许的放松和无比的倦意,新哲也是如此,毕竟虽然只是一天但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日期:2012-6-20 20:21:00
时间逐渐的推移着,我看看表,已经是快要11点左右的样子了。手中是曾国强刚刚才在警局里给我的名单,上面没有谷贺这个名字。而这个神秘人谷贺到底是谁?他就是潘振华本人吗?还是说这个人就是在这另外的12名同行者之中?我不得而知,看看房间中放在一旁的两份曾经从潘振华那里获取来的案件资料。我打开曾经的一份,那是代号为“白色的寂寞”的案子资料。虽然有些困乏,但是我的内心的确充满着太多的疑问,而这些疑问让我很难入睡。
睡不着觉的时候我往往喜欢独自一个人思考,而这已成为了或许是多年所养成的习惯吧。案件资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其中的记述只是著写了案件的相关情况和警方的侦破思路过程。而我对警方为什么怀疑到欧阳紫燕而感到非常的怀疑,因为那是完全没有目标的行凶,因为与被害人完全的没有关联,所以调查起来的时候应该是相当的棘手的不是吗?
当时负责侦破这起案件的人的确就是身为刑警的潘振华,那时他还是刑侦科重案三组的组长。那件案子由刑侦科三组负责,直到最后案件愈演愈烈警方才成立了专案组展开的调查,而当时担当这起案件的专案组总负责人也正是潘振华没有错。
案件的介绍描写的很完善,但对警方的刑侦思路却显得有些潦草。我很难想象他们当时究竟是怎么调查并想到的欧阳紫燕,资料上只是说经过多方面的调查将凶手的目标锁定在了某某重要人物的身上,从而像是根据这个重大的发现而最终将凶手欧阳紫燕锁定的。但这个一笔带过的东西似乎太多了,让我根本不能了解到当时警方的思路到底是什么。
那起案件之后,潘振华被授予了警方的三等功,他无疑是最后捕获欧阳紫燕的丨警丨察。资料上将所有的功勋都写在了潘振华一个人的身上,但是最终他却只获得了三等功。而这个功劳和奖励是否太过于低了呢?要知道那可是名动一时的大案要案,无论造成恐慌的面积还是社会的不良影响,根据我对第二份资料的分析,它都绝对不会亚于那件贩毒的案子的。而这又是怎么回事儿?
我心中不解的疑问更多了,总觉得白色的寂寞的案件警方在资料中故意甚至有意避讳和掩藏了什么。因为那的确是很明显的掩饰,而相比于那起贩毒的案子,同样都是轰动一时的一级特案,但那起案子所叙述的内容就要完善的多。其中侦破思路的清晰以及思路方面的紧凑都是值得一读的。
“或许老曾会知道些什么也说不定。”我这样想,但马上就又否定了这个看法:“是的,11年前曾国强也是刚刚加入警局的样子,这种案子或许不应该由他接受负责。”
我这样想的同时又不禁仔细的查询了一下当时重案专案组成员的名单,那里的确没有他的名字。是的,如果他现在是35岁的话,那么当时也不过只是23、4岁的样子。一个初出茅庐的黄毛小子,甚至是刚从警校毕业而来到警局并处在实习期的人,而那么封闭的案子他又怎么可能接触得特别多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