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
第53节

作者: 子规引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09-29 19:50:00
  笑话三则
  唐朝时期,有个叫韩简的魏博节度使,没有什么文化。所以每次和文人对话,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他们讲的是什么,自己内心觉得很是不好意思。
  于是,为了改变这个局面,他派手下给他找了个举人为他讲《论语》,讲到了《为政》这一篇后,他觉得里面有事情很好笑,第二天便对下属讲了:原来古代人比我还要淳朴呀,我最近才发现,到了三十岁才能行走站立。
  外头的下属们听了,没有不捧腹大笑的。(出《北梦琐言》)
  唐魏博节度使韩简性粗质,每对文士,不晓其说,心常耻之,乃召一孝廉讲《论语》。至《为政》篇,翌日谓诸从事曰:“仆近方知古人淳朴,年至三十,方能行立。”外有闻者,无不绝倒。(出《北梦琐言》)
  从前,有几个粗人要结伙去吊丧,但是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知道吊需要的礼节,这时,个平时说话很粗鄙的人对其他人说:"你们到时候看我怎么做,照做就可以了。"
  到了办丧事的人家后,那个人走在最前他趴在席上,其他人见状,也都趴在他后边,那个人用脚蹬了后边的人说道:"蠢东西"后边的人以为这就是礼节,每个人都蹬了后边的人的人脚,然后骂句:"蠢东西"。最后的那个人旁边是孝子,他蹬了孝子一脚说:"蠢东西"(出《笑林》)
  唐朝时有个叫张茂昭的,是某处的节度使,常吃人肉,后来被任命为统军来到京城,同僚中有人问:“听说尚书大人在节镇时喜欢吃人肉,这个是真还是假?”张茂昭笑着说:“开什么玩笑。人肉又腥又腻,怎么能吃呢。”(出《卢氏杂记》)

  日期:2013-09-30 09:17:00
  51  郭使君
  唐朝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民不聊生。
  南京有一个很有钱的富户叫郭七郎,是楚城最富有的人。长江,淮河,黄河以北,来来往往的货商都靠着他的货来经商,很多人靠这维持生活。

  乾符年间,他有个商人在长安,很久都没有音信,他和商人的家人都很着急。于是,他北上去找商人。见面之后,把商人身上所有的钱,将近六万吊都要了过来。长安的繁华,金迷纸醉,莺歌燕舞,他很快便迷醉在温柔乡里,沉醉不知归去,不知不觉就用掉了大半的钱。
  纤腰不堪的青楼名媛,热闹非凡的堵坊,有着甘冽的各地佳酿的酒肆。九天之上也比不上此间欢乐。这样的日子,过了四年。但是,纵使欢乐,自己只是一介草民而已。
  何不买个官来做,他想。
  这时候,刚好有卖官的,真是恰逢其时,花几百万买个也是不错。横州刺史,不大不小。刚刚好。
  没多久,他腻了,准备回家。
  经历了王仙芝之乱的南京,十室九闭,人们流离失所。没有了昔日的欢歌笑语,街上的讨价还价,吆喝都已不再;自己的房屋没有了;弟弟妹妹遇到了乱兵,都已惨死于军中;只有自己的白发老母,带着一两个女仆,住在低矮的,透风的茅屋里,身无分文,只能靠给别人缝缝补补过活,可是经历战乱之后,人丁稀少,几近绝境。
  不过还好,七郎的钱袋里还有二三千吊钱,足够糊口一阵子,生活才稍微好转。
  他雇了船,准备和母亲一起上任。经过长沙,继而进入湘江,到达了永州的北江,于是准备在这里歇歇。晚上就住在船上。
  永州北江边上有个兜率庙。

  他把船停在寺下,寺外有棵大槦树,他把船系在树下。半夜时分,突然发起了狂风,飘起了暴雨,涌起的波浪冲上了沙滩,冲垮了大树,大树狠狠地砸在船上,七郎和船公救起了母亲,但是船最后还是沉了,他的仆人和所有的细软都被冲走了。
  天亮之后,他把母亲扶到庙里安歇,可母亲又惊又惧又担心,过了几天也死了。
  这下,七郎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没有办法,他只好跑到零陵去找州牧,州牧听说了以后,帮他安葬母亲,借给他些钱。让他好生守丧。就在永州租了房子住下来。
  孤孤单单一个人,独居异乡,夜半时分,对自己的过往,他极端悔恨,可是有什么用呢,总得找个糊口的事做吧。州牧也不可能总是接济他,这边没有亲戚,没有熟人。怎么办呢。
  好在他是做船工出身,行船这一套,他不是不会的,很快便在永州河上找了份船工的工作,给来来往行业的旅客掌舵。慢慢地,他的永州话也很地道了。永州街上的人们见了他,都要说捉艄郭使君好啊,他也笑着说好。
  从此之后,他不再是细皮嫩肉的郭七郎,而是有着小麦肤色的船工了。再后来,我们已经把他当成土生土长的永州土人了。(《出南楚新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