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
第57节

作者: 子规引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02 08:20:00
  "我,把它当成丈夫,现在已经五年了,生了三胎,都没敢抚育。这生,也就这么过了,有什么可说的"
  那老婆婆平时喜欢开现笑,就说.:"与犬之戏乐与与人之戏乐,孰美"
  妇人沉默良久,才说,老婆子不知人间奇趣之味,"和人弄子为乐我不知道,但和犬坦身相对,刚开始感觉昏昏然,如在幽暗之屋,好像得了病一样,等到病愈以后,通体欢畅,美妙莫名,久而久之,我便沉湎于此,多次面习之后,才知道什么是快乐,那怕一个极精壮的男子也不能给我这种舒爽吧,因此世间之乐,除此无他,这个是你这老妇一生都享受不来的。"
  "不过,这犬生性奇妒,这就是我家里不能出现男性味道的原因,就算是幼童也没关系,幼童也有物也,自从有了我以后,这犬从不找其他雌性。五年来,我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俨似伉俪。这是我不传的绝秘。姥姥你别说出去,让别人笑话"
  老婆子大笑而去。
  第二天,妇人就不见了,不知去哪了。
  "这就是你讲的故事耶,在下要是写下这个故事,几人信之,何人信之。莫不是此女编的故事,莫不是此女欠汝房租,故而诋毁,于女之口,言女之与犬交,莫非汝曾与儿母犬欢否?汝果真生花妙笔"
  "信就信,不信就不信,怎么能说诋毁人"

  "那妇人说千万不要和人说…"
  "农村老妪,借此活命之故事,能说乃绝密乎"
  冥报这事,信则有,不信则无。我觉得这个故事很奇异,就写了下来。只不过这犬以夙冤得此美妇,看起来荒谬,而此美妇又能以夫事之,妇人对人犬相交之意,言之不惭。世界上有人对待丈夫像对待犬,对待犬像对丈夫的还是少。
  关于这个故事,子规只能说,何物老妪,生此儿,说此故事,叫我等一声长叹。

  《《萤窗异草》》
  日期:2013-10-02 17:34:00
  54 定婚店
  没有父母的孩子,走到哪都算是个孤儿,因为那份骨肉之亲,是旁人无法给予的。
  韦固,大唐千万子民当中普通的一员,如果没有接下来这个故事,也许他就像众多唐朝百姓一样,在尘世中被遗忘。
  幼失怙恃,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是莫大的打击
  纵使家有余财,可保一生无忧。

  春去秋来,日子也就这么过来了。
  这么些年,在那些无边的,寂莫的夜里,除了那盏昏黄的油灯,还有什么呢,当夜幕降临,街市的尘嚣淡去,夜色如泼墨一般将自己裹住,静谧的让人窒息。没有亲人的家,能够称之为家么?
  看见别人妻妾满堂,儿孙承膝。这种感觉,白爪挠心而挠不得。有人能理解吗?
  那怕房子再怎么宽敞舒适,多么精致洁雅,如果没有人,就不算是个家。
  既然如此,那就成家吧。
  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子,结婚生子,让家充满生气,和她白头偕老。人生如此, 曷能再求其他。既然如此,行动吧。
  可是,人就是这样,往往你有心栽花,花常不发,韦固多次求亲,都没有结果,这对于已过弱冠之年的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想我杜陵韦氏,也算世家大族,想要求份亲事,竟如此艰难,但失望之余,他并没有因此放弃。
  大唐贞观初年的一天,他准备去清河游玩,半途路过了宋城,天色已晚,正好看到一家装潢精美的酒家,心下便想进去打个尖。
  酒家里多的是读书人在吃饭聊天,读书人志趣相投,言语一多,便引为知己,在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也把自己多年的夙愿也说了出来,多年寻觅良偶未果,喟然不已。

  同桌一读书人,豪侠仗义,当下就说,这有何难,兄台若不嫌弃,在下愿为冰人,为兄台向前清河司马汗潘昉家提亲,他的女儿尚未字人,与兄台门弟正合。
  有如此之事,韦固自然欣喜若狂,但又不露声色,二人商议,翌日清晨,店西龙兴夺门前与女方家会面。
  这注定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
  欢乐,兴奋,心中的希望正成倍膨胀,只恨天亮太迟。
  太还没亮,灰蒙蒙的,远处的寺院似乎响起了钟声,似真似幻。 
  韦固手忙脚乱起来,梳洗一阵。理了理发冠。

  便急忙奔向约定的地点。
  冷风正吹,万籁俱寂。
  日期:2013-10-02 18:45:00
  一出门,便觉得冷,他也想再回去拿衣裳,便一直往前走,一抬头,街上除了空气,什么也没有,他觉得时候尚早,就想先找个地方歇会儿,抬首四顾之际,突然看见了一个长相奇特的老头,眉骨高耸,白髯及胸,身倚一个布囊,台在那台阶下,就看月色,正在翻阅手中的书籍。
  天逐渐亮了。
  他坐在旁边,百无聊赖,于是移过身子,想去看看老头究竟在看什么书,以致于自己靠得这么近都没有发觉。
  不看还好,一看便吓一跳。

  这韦固平生自负读书甚多,虽不能说饱读诗书,可对付一般的诗书,完全可以说如庖丁解牛,可今日面对上面的文字,他竟然象是面对一纸白纸,他皱皱眉,便说:"在下韦固,自幼饱学,虽不能过目不忘,但自认世间文字,我都略为知晓,但今日观老伯之书,却一字不识,何其怪也,望明示"
  老人抬头望了他一眼,说:"你不认识很正常,这不是人世间的书"
  "哦,那这又是何处之书"韦固听后,大为吃惊,连忙问。
  老人淡淡的回答:"幽冥之书"
  虽然是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惊得韦固几近仆地:"幽…幽冥之书,怎…怎…怎会到此?"
  老人眨了几下眼睛,望着他说:"是因为你来得太早,而不是老朽我来迟,幽冥之官,掌阴阳间之事,理所当然,要在阴阳间来往。你看这朗朗乾坤,人鬼殊半,只不过小子你乃肉身凡体,不能辨析罢了,如此而已"
  "既然这样,敢问老伯主管何事。"

  "世间姻缘之事"
  韦固一听,兴致顿起.忙道:"在下幼失怙恃,多年来希望早娶,早日开枝散叶,壮我韦家门楣,可十余年来,未曾成功,今曰在此与人商议迎娶前司马潘昉之女为妻。不知可以不可成"
  "不能"老人立马回答。
  韦固为此一个晚上辗转反侧,一听这话,就像
  被抽了芯的枕头一样瘪了下去。这时那老人又说“尊夫人刚出生三年,十四年后,她可过你家门。”
  十四年,长吗?
  说长又长,不过,总比孤老一生好吧

  他起身准备走,突然看到了那个鼓鼓的布囊,于是问:“在下可以知道老伯身后的布囊所装乃何物乎?”
  “无他,红绳而已。”
  "哦"
  "这些红绳,作用是为了系夫妻二人的脚的,一旦两人缘分已定,我就用绳子悄悄把他们的脚系于一起。从此以后,无论富贫阻隔,那怕山高海远,抑或血海深仇,即便吴楚异乡,只要此绳经老朽一系,就算历尽恩波,也不能将两人拆散。"
  老人咳嗽了一声又说:"小子你的脚已经和那女子系在一起了,今世此生,她注定为你妇,你再同别人议婚,只是月圆之夜点灯白费蜡"说完望了望韦固的脚踝,看得韦固一阵凉意,觉得双脚似乎不存在似的。
  其实也是,你想想,在这个世界的未知角落,有这么一个女子,她在为你等候,她在慢慢长大,象一颗莲子,慢慢地从泥地里,发芽,长大,开花,散发馥香。等着自己去采摘,多么美妙呀,十四年那又复如何,我可以等,可以等。
  "在下斗胆再叨扰老伯一句,敢问老伯,在下之妻身于可处,娘家所从何业"
  日期:2013-10-02 20:46:00
  "这下也巧,这女孩离这不远,也就是酒家北面卖菜的老妪家的女儿"
  什么!以后和自己走过无知的岁月的,相爱终老,一生为伴的竟然是个这样的人。想我韦家世代勋贵,怎能同此下贱之人结亲,传了出去,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岂有此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