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中国古代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儿》
第59节

作者: 子规引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0-03 11:41:00
  55 平底锅
  炉火正旺,那锅好像有什么东西托着似的,离地灶一尺来高,而且一直举着不停。旁边十几个平底锅,在食物将热的时候,两耳有规律的摆动。
  这一年,阳武侯郑絪被罢相,后又从岭南节度使入京为吏部尚书。住在昭国,与时任太常少卿的弟弟郑缊住在一起。
  这天,家里正准备做饭,一切妥当的时刻,发生了以上一幕。
  更惊奇的还在后头。
  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平底锅竟然走了起来,就停在灶台上。每三口平底锅架一口大锅,剩下的像随从一样跟着。像军营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样迈着整齐的步子,那些随从列队在前指引。
  从厨房向外走出。
  那些缺足的,废弃的平底锅也像拄拐的老丈一样,一瘸一拐地跟着走。平底锅们向东走去,很欢乐的样子。就差像人一样喊口令了。

  它们经过水渠时,那些正常的锅很快就越过去了。那些断退的蹦哒了好久,也没法过去。
  大家都看得目瞪口呆。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
  这时,有个小男孩咒道:“既然尔等能作怪,那些断了脚的为什么不能往前走?”
  平底锅们貌似懂了。于是把大锅扔进院子里,又退回来,每两个平底锅架一个断了脚的过水渠。
  走到少卿的院堂前时,包它们又按照大小顺序站好,笔直笔直。众人正看得兴起时,天空中轰隆作响,像房子倒塌的声音,大家都抬头看,等到他们回过神来,那些平底锅和大锅们都变成了土块煤块。
  这些家伙折腾了一整天才安定下来。邻居们都没忘记了吃饭。郑家不能推测这是因为什么。过了几天,太常少卿郑缊,相国郑絪相继死去。
  这些平底锅成精了,还会列队,还会按大小顺序站好,还有合作精神。不知道红太狼知道这个故事会有什么反应。
  "他的确什么也没穿呀"不知为何,看到文中的小男孩,突然又想到这个,也许没什么联系吧。
  (出《灵怪集》)
  日期:2013-10-03 21:24:00

  56 再生
  历尽寒窗勤读,周颂终于在大唐天宝年间考取了进士,但是很不幸,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所以,直到永泰年间,他才得以被授予一个小小的慈溪县令的职位。
  这天夜里,他突然停止了呼吸。
  真是不幸。

  地府衙役领命抓他,催得非常急,周颂一脸不情愿。
  到了一座城池前,遇见了吉州刺史梁乘,梁对于他的死,很是惊奇,最初以为他是来地狱游玩的。周颂迷迷糊糊,并不知道自己已死,一听这是地狱,顿时心凉如冰,凄楚情溢于言表。
  他流着泪说:"母老子幼,自己漂泊异乡,为什么让我死呢,真是不公,公可否为在下求情。"梁说理所当然,相信府君也会为你感动的。这样吧,你先在这里,我进去说说。
  周颂听到了判官大声的呵叱声,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终于判官出来了,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府君答应让你回去,你自己进去说吧,不会受什么痛苦的。
  周颂如履薄冰地跟随判官走了进去,高座上的阎王有着魁拔的形貌,却并不吓人,头上还有两只角,声似洪钟,阎王问:"这些年来,你为官可曾强夺豪取?"
  "不才出身微寒,以自己之弱力考取进士,官至慈溪县令,乃正常升迁,自问无愧于天地。"阎王让阴使拿来生死簿峟,然后说:
  "好极,既然你没有做坏事,又这么廉洁奉公,那么就回去吧,衣裳还完好无损吧?"
  周颂听了心里高兴不已,但又不知衣裳是什么,以为是肉身,连忙接口说,刚刚离开家,肉身没有损坏,没有损坏。"再三拜谢
  梁乘说,恭贺兄台还阳。
  周颂说,是该庆贺,路途遥远,可怎么走,只怕回去,棺木已入土矣"
  "不必担心。"梁乘说:"来啊,送周县令回阳"
  梁乘于是叫刚刚押周颂来地府的人再送他回去。那衙役的脸色就好比周颂刚来地府的脸,很不情愿。
  走了几里路,那衙役一直在嘟嘟囔嚷,后来才大声说"他娘的,你算个什么货,让我迎来送往这么颠簸,我和你很熟吗,累死我了,今儿个你不送我五千钱,我就不送你回去。"
  "这个极易,我回去后立马烧给你。"
  "这还差不多。"
  两人又走了十来里路,走到一口石井边,衙役坐在井口不走了,
  "我已经答应烧给你钱了,难道要我现在给吗。"
  "你还想去哪里,入了这口井,你就可以活。"
  "此话当真"
  "速速进去,怎这么聒噪"
  "哎"周颂正待答话,便彼衙役推入井中,于是,他复活了。
  住的地方,下面有口石井,写完这个故事后,口渴难耐,于是下去打水喝,正提起桶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时侯会不会恰恰有个人正通过石井还阳呢?
  没准,他正坐在石井上,笑嘻嘻地望着你。
  "扑通"
  咦,这水怎么提不上来了呢,原来被井壁上突出的那块石砖挂住了。
  吓我一跳。
  (出《广异记》

  日期:2013-10-03 21:33:00
  附上原文:
  周颂者,天宝中,进士登科。永泰中,授慈溪令。在官,夜暴卒,为地下有司所追。至一城,其人将颂见(原本“见”下有“外”字,据明抄本删)王。门外忽逢吉州刺史梁乘,问颂何以至此地狱耶?”初颂虽死,意犹未悟。闻道地狱,心甚凄然。因哽咽悲涕,向乘云:“母老子幼,漂寄异城,奈何而死。求见修理。”乘言当相为白。君第留此。入门,闻呵叱云,判官见王,久之乃出。谓颂曰:“已论遣,君宜暂见王,无苦也。”有顷,使者引颂入见王,王形貌甚伟。头有两角。问颂曰:“公作官,不横取人财否?”颂云:“身是平时进士出身,官至慈溪县令,皆是累历,未常非理受财。”王令检簿,检讫,云:“甚善甚善,既无勾当,即宜还家。衣裳得无隳坏耶。”颂意谓衣裳是形骸。便答云:“适尔辞家,衣裳故当未损。”再拜辞出。乘甚喜云:“王已相释,理可早去。”颂云:“道路茫昧,何尔归去?”乘令追人送颂。行数里,其人大骂云:“何物等流,使我来去迎送如是。独不解一言相识,孤恩若是。如得五千贯,当送汝还。”颂云:“纸钱五千贯,理易办。”因便许之。使者乃行十余里,至一石井,坐其侧,复求去。人言入井即活,更何所之。遂推颂落井而活。(出《广异记》明抄本作出《异闻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