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棱古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盗墓人生》
第5节作者:
山阴老六 师傅坐在旁边石头上,边抽烟边呵呵乐道,“知道师傅厉害了吧,以后跟着师傅好好学吧!”
说完打开从随身小包里掏出的一个软皮笔记本,我忙凑过去看,上面赫然画着一个——藏宝图。
日期:2013-09-29 12:55:00
师傅看我探着脑袋在看,一脚把我踹开。脸上微微一红,“瞧啥瞧,干活去……这,就是个指示图,让咱少走冤枉路而已。”哈哈,可爱的小老头。
看我俩挥汗如雨的挖累了,师傅把我俩召唤到树荫下,对我俩道:“这眼瞅着就挖到了,现在跟你俩说说咱挖的是啥。你俩文化水平有限,我就直接讲重点了。头段时间我出了趟门,去了上海。四儿知道,现在社会上,你手上有货都不敢出,抓住了就得判刑,只能找熟人出手。前段日子我看咱没啥钱了,就把之前到手的一个陶罐拿去那边一个熟人那,卖了小万把块钱。临走前,那个人给了我个信儿,说他在找一个货,柳宗元的《南禅赋》。”
“《南禅赋》?没听说过。是不是和这个山顶的南禅寺有关?”我好奇道。
“嗯,六儿还是有些悟性的。”师傅踢了我一脚,“不过,没人见过《南禅赋》,甚至历史上都认为这篇文章压根就不存在。不过上海的那人说,这篇文章真实存在,是当年柳宗元游历到此时专为南禅寺而书的一篇文章。离开此处时,此文章就留在了南禅寺,后来不知所踪。”
“后来呢?”我像听故事似的着急问道。
“后来不知道上海那人通过什么渠道,打探到此赋当年被南禅寺住持所留,住持坐化后,此赋和他一起葬在了黄山头。那个人特意来过几次黄山头,确定了墓的位置。喏,就咱现在在挖的这个。因为他没下过地,也没人手,就托我来找,找到的话直接卖给他,咱开价就行。所以我说,山顶的清官谢麟的墓没啥宝贝,咱要能从这里找到《南禅赋》,那咱就发了。”
日期:2013-09-29 13:26:00
“《南禅赋》里有啥宝贝啊?让那个人那么热衷,还不惜成本的。”
“这咱就不知道了,有人买,管他啥东西呢。”师傅磕磕烟灰,“那人给了我详细地址,也画了图,这咱才能顺利的来到此处。另外之前没跟你俩说,是因为我还不确定。今天到了此处,我才确定,墓就在这。换个说法,这,有墓。”
日期:2013-09-29 14:54:00
“黄山头山北侧长江直下,奔腾而来,在山左调头向东,有神龙摆尾,一带而发之势。黄山头虽山势不大,但沃野之中独此一枝,水气收敛,皆凝与此山。杨公《风水堪舆》有说,‘五山耸秀,四水归朝,尊严像也’。再看此处地貌,似左苍龙右白虎俱驯伏护卫而不倨傲欺主。明堂高大宽阔,众水来朝,如王者坐殿而百官膜拜于廷,朝案山山清水秀,如笔架之形。葬于此处,后代必出文贵之后,所以此地必有一贵人之墓。”
师傅滔滔不绝,我听的是云里雾里,一句不懂。看师傅说累了,四哥插嘴道,“师傅……你,你真的懂风水啊?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也没见你用过这风水之术来定穴呢?”
“呵呵,我也没说我不会啊。”师傅道,“风水之术,古来有之,换句话来说,我们现在用的,都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古人均用此法寻龙点穴。我问你,如果换成你,你会把墓地按照规章制度般的埋在那里,然后等后人按照这个规章制度找到你把你给挖出来么?”
四哥挠挠头,“对啊,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
“所谓狡兔三窟,古人稍有权势的,都会布置疑冢,一个不行两个,两个不行三个,秦始皇到底有几个疑冢,现在都没人清楚。”
日期:2013-09-29 15:55:00
师傅又装了一袋烟,“我不用风水之术的原因就在这,花大力气找到一个风水宝地,有个好墓,肯定不知道被盗过多少次了,而且最大的可能性还是个疑冢”师傅深吐了一口烟,“所以我这大半辈子,就在找寻真墓,找到一个,就能光耀我秦家门庭了。”
“那师傅……”我还有些好奇,“刚听师傅说了大堆的文言文,虽不知道啥意思,但感觉师傅也认定这是块风水宝地,那这就没被别人挖过么?会不会也是个疑冢?”
“你这犊子反应不慢。”师傅踢了我一脚,“六儿说的对,之前我听上海那人说,也感觉这如果有墓,估计也被盗过了。今天来到这我也肯定了这个看法。但我不担心这点。因为历来高僧坐化,寺庙都会为其竖塔立碑,这没有。就说明这个和尚要么是身份地位不够,要么就是因为庙小寺穷,没钱给他竖塔,只能简单的埋了而已。所以就是有陪葬,也不会有多少入盗墓贼眼的财宝。另外我们要找的也不是金银财宝、翡翠玉器,而是一本书或是几张纸。和尚入土都会带不少佛法经文或是喜欢的字画啥的。如果当年他有《南禅赋》,那被他带着一起下葬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另外佛家十分看淡身后事,更不会担心别人挖他的坟抢他的地,所以他也不会给自己找几个疑冢”
四哥听明白了,“那《南禅赋》就肯定还在这了!”
师傅吐了口烟,“嗯,唐代造纸已经很发达了,但毕竟赶不上现在,所以我担心,那《南禅赋》如果是记录在纸上,经过了这么一千多年,估计都糟成片了,要记录在竹木上,估计也都腐烂了,所以让你俩停手,也是因为这。等会再挖的时候,加点小心,遇到盒子箱子啥的慢点,别给砸了。”
日期:2013-09-29 16:15:00
有了目标,我和四哥又来了干劲,加着小心,但速度可没降,一路下挖。这挖的叫盗洞——后来这个词都臭大街了——挖盗洞有什么讲究我不知道,四哥就告诉我,挖的时候前几铲土往外撩,到预计好尺寸的洞边,土就往洞壁上拍。这样下来,出的土少,好清理,而且洞壁结实,不怕在下的过程中塌土。另外一般的洞前3米垂直下挖,第3米开始,向下倾斜45度,再挖一段,再向下倾斜,一直到和预计的墓平行时候,水平挖。直到目的地。
再普及个知识。大家看了不少盗墓类小说,我也拜读了一些,那些对盗墓的过程描写的都很精彩,但实际上没那么轻松。比如说旋风铲、自带排土功能的金刚铲。这些玩意我见都没见过。验证他真实性最简单的例子:真那么牛b的话,考古队挖掘时候怎么不用呢?人家可是国家授权,不用偷偷摸摸的哦。那么自动化还不如直接开挖土机得了。
古代墓葬都有一定的规格,有些墓是土木,有些是砖石,针对每种墓的切入点都不一样,有的在后墙,有的在底部,这都因墓的年代不同而不同。像今天这种唐墓,砖石结构,那他的薄弱点就在后墙,要是从上往下挖,那不撬上几天的砖是进不去的。
日期:2013-09-29 16:51:00
到天擦黑的时候,洞差不多到了地下7米处。虽然在山中,但因为此处紧邻长江,水气充足,泥土相当的松散湿滑,虽然挖着省力,但浑身上下蹭的就像掉进了泥塘一般,衣服都已经看不出本色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