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殡仪师,死人比活人见的多,灵异啥的没人比我有发言权,诚信揭秘》
第31节

作者: 墓地的小鬼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3-10-10 21:17:19
  先前说过我父亲是做古玩玉器的,而认识这家人也是通过我父亲。这家人性吴,他们的工作是下地的,也就是所谓盗墓的,这家人与我关系较好的叫吴老二,小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他告诉我,从他爷爷的爸爸那一辈开始他家就开始盗墓为生,那时候赚的是盆满钵满,直到他这一代才不得已放弃了这行业。小时候还没流行鬼吹灯之类的盗墓小说的时候,我就听吴老二说过那些地底下的事情,那些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发生的诡异事件。

  吴家的盗墓起于吴老二的太爷爷,当初也只是为了生存,没曾想后来越做越大,从村里做到了市里,然后做到了省外。小说和电视里盗墓的可能会带上许多大包小包的东西,但是在现实中的盗墓就是一个洛阳铲,几个铁锹。真正的行家可以凭借风水和历史上的一些传说找到大致的古墓位置,然后下洛阳铲根据土壤结构的变化就判断出有没有古墓或者有没有油水可捞。盗墓这行毕竟不是光明的行业,一般他们都会在挖洞的地方搭上个棚子卖水果之类的以掩人耳目。

  吴老二总爱和我说那些盗墓的故事,因为我从小就喜欢这些东西,他跟我说他吴家一生之中最值得吹嘘的就是小时候跟爷爷盗汤和墓。  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名将。汤和自幼与朱元璋为同乡好友,并推荐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元至正十二年(1352)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十四年,在滁州击败元军,升管军总管。次年,从朱元璋取和州(今安徽和县),渡长江,克太平(今当涂),俘元义兵元帅陈野先。汤和墓发现的时候是在1998年,正好在离我家不远的曹山附近,当时在我们那儿也是轰动一时,我爸当时还在想会不会有一些古董会流传到民间。不过结果令所有人大失所望,汤和墓开发出来的时候经考古学家证实已经至少被盗了2次,但是从吴老二口中却得知,汤和墓至少得被盗了10次。因为在七十年代那个时候,吴老二已经和爷爷下去过汤和墓了。那时候墓里至少已经有七八拨人来过的痕迹了,而考古局对外传言说挖出的国宝元青花双兽耳大罐也只是那些珍宝中平凡的一个。吴老二告诉我,发现汤和墓也只是一个巧合,恰巧赶上雨天,墓坑的一角落了出来,被吴老二的爷爷发现。于是就召集了自己家人去挖,那时候吴老二也就是个十来岁的孩子,也正是愣头青的年纪。从没下过地的他那次非得缠着爷爷要下地找宝贝,因为从外表看来这个墓已经被盗了好几次了,应该没什么危险,所以爷爷也就带了吴老二下去,直到下去才追悔莫及。因为他根本没想到这是汤和墓,安徽凤阳一代有许多明朝大将的陵墓,他们都是追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还有老乡,死后就埋在了淮河两岸,而汤和可以说是这些人中名望最高,功劳最大的一个。吴老二说当时是他第一次下地,从洞里辛辛苦苦的钻进去,原本想的地下会是一个金碧辉煌的宫殿,但是下去了却是漆黑不见手指。吴老二从盗洞里刚钻进墓穴,一股风就迎面吹来,按理说墓穴是在地下,哪有刮风之说,不过听吴老二说几乎每次下地洞的时候都会有那么一股奇怪的风,而第一个下洞被这股风吹到的出来后多少要病一场。他听吴家长辈说,这是因为墓穴常年处在阴气重的地方,突然有人气进去就会气场相斥,阴阳排斥难免生病。病的重还是病的轻就看这个墓穴阴气有多重了,而下汤和墓第一个进去招来这迎面阴风的正是吴老二,但是这次回去大病一场的并不只是他一个人,下去的人除了他爷爷无一不生病,感冒发烧不断。汤和毕竟是明朝的开国功臣,加上又是朱元璋的老乡,其墓穴的规格自然不小,吴老二他们下去的时候已经是不知道是第几波了,但是仍然有许多好东西可以拿。不过棺盖是开着的,说明随身最值钱的随葬品已经被拿走了。下地不走空,吴老二跟我说那次是他第一次下地,也是下的最深的地(他们的俗语,盗的墓越大,就叫做下的越深)。但是那次爷爷只让他们拿了一些瓷器,棺椁上有一大块浮雕原本可以抠下来但是爷爷给拦住了,那时候的吴老二年轻气盛,还不懂行里的一些规矩,于是就有了他独自第二次下汤和墓,而就是那次,把他吓破了胆,吴老二的外号也伴随着他一身。

  2013-10-11 20:29:12
  吴老二生平第一次下地下的无比顺利,原本想像中的妖魔鬼怪一概没出现,什么机关暗器也都没看到,就是回来的时候生了场小病,并无大碍。病中他还一直寻思着棺椁上的那块浮雕,他后来告诉我:当时在家躺着养病的时候睁眼闭眼都是那块浮雕,他从小耳濡目染一看那浮雕就知道如果拿到世面上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越想越想要,越想越后悔,病好之后他就一狠心瞒着爷爷自己拿着工具再次来到了汤和墓。

  吴老二在我们从小一起玩的那帮人中年纪最大,加上他家几代盗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富帅,可是最大的缺点就是人无比抠门,而且是从小就抠门。我还记得后来听父亲说过有一次吴老二差点盗墓被抓的事,就是因为下地之后非要把本已经碎成好多块的青花瓶都找到,从黑天找到了白天,有一个耳朵就是找不到,他不甘心,因为完整的和缺角的拿到世面上完全就不是一个概念。结果被当地的农民发现,号召了一帮村民把吴老二抓了起来,就要扭送到警察局,幸好吴家爷爷知道了花了大价钱又承诺给村里修路村民这才放了吴老二。临走的时候吴老二还惦记着青花瓶的耳朵,又偷偷溜了回去找了一夜才凑齐了一个整青花瓶。现在想想他这不走空的毛病还真是第一次就打下的良好基础。

  言归正传,吴老二独自一人再一次的来到了汤和墓,一般下地的人在盗完一个墓后都会被盗洞封起来,这个任务当然是交给了最年轻的吴老二,而他早就打算好了, 只是给盗洞掩饰的封上了土。他按照上回的标记重新打开了盗洞下了地,可能是在几天之后墓穴被连续打开两次的原因,这回下地并没有阴风刮来。他小心翼翼的走进了墓穴,墓穴其实并不大,当初第一次进来的时候也就只有一条墓道,可是吴老二告诉我,他当时走进去的并不是汤和的墓室,而是另一间,这间墓室的棺椁明显不同于汤和的,小了一圈也精致了一些,而且没有一点破坏的痕迹,显然是新鲜的。他告诉我当时自己太高兴,以至于忘记了当初和爷爷他们一起进来的时候明明只有一个墓室,而现在却莫名其妙的走进了另一间。壮着胆子的他打开了棺椁,里面好像是一具女尸,已经被风化的成一堆白骨,吴老二的目光没有注意在白骨上,而是全部被女尸边上的随葬品吸引,他把棺椁里的东西洗劫一空正打算离开的时候发现白骨的口中还有一块玉器,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伸手掏进去给装走了。可当他打算调头回去找汤和墓的浮雕的时候却发现不知觉间却出了盗洞,按理说这新的墓室就算是之前没发现,但是回去的时候也应该能看到汤和的墓室啊,可是却莫名其妙的直接出来了。这一件件的怪事终于引起了他的害怕,当时的他年轻,不知道具体原因。只是感觉诡异的可怕,也不敢想着那块浮雕就赶紧出去了。以至于到了后来才知道,那汤和墓并不是只有一层,上面的就是汤和的墓室,而往下则可能是他妻妾的墓室,只不过地下黑暗,加上没有阶梯,上下的坡度又不陡,所以让人感觉迷失了方向并且只有一个墓室、这是好多明清达官贵人的墓室多用的手段,一是为了彰显自己身份高人一等,二也是一种防盗手段。可是当时的吴老二不知道,拿了东西出来之后就撒腿就跑。回家之后还惊魂未定,半夜去找了爷爷说了第二次下地的经历。爷爷给了他一巴掌,再然后晚上就再也不让吴老二外出了。自从那次下地出来之后,吴老二就患上了一种怪病,一种年轻人避之不及的病,阳 ,萎。去了很多医院都没看好,医生说是心理上的疾病,吴老二说每次想那事的时候总会想到汤和墓里的那具白骨,家伙式就不好使了。年纪轻用不到也就没在意,可到了后来到了成家的年龄了才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到处找阴阳先生和赤脚医生开一些偏方,这事在我们那儿几乎都成了家家的笑谈。以至于后来大家都称其为吴老二,也就是无老二的意思。这都是后话了,也是后来他退出这一行跟我们喝酒经常跟我们聊天说起的,我还没接触这行的也只是当他吹牛,后来接触了许许多多的怪事之后才详细的问了他那些事。不过吴老二的病在金盆洗手后就好了,现在他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吴家爷爷死之前说,等他死了家里人谁也不许再做下地的事,他说:年轻人就知道发财,不知道敬畏,啥都敢拿,早晚出事。我感觉这话就是说给吴老二听的。吴家爷爷死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从床上摔下来就没在醒来,冻了一晚上身体都僵硬了,家里发现收敛尸体的时候,吴家爷爷一手在前,一手在后,那个动作就和当年他们挖盗洞的动作一模一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