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记者吴梦为原型的纪实体小说:活着》
第22节

作者: 吴梦2015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4-09 07:07:25
  21
  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压力升高超过一定界值的一种血流动力学和病理生理状态,可导致右心衰竭,可以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并发症,还可以是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词条由 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 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目前我们初步发现肺动脉高压一般都是做心脏彩超检查出来的,在多次与专家交流沟通后,我明白其实心脏测出的波段是每次变化的,医生所告诉的结果也是估计的,只能是一个参考值,最准确的测定肺动脉高压值的就是右心导管手术,所以每个到阜外检查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几乎都要做这个手术来确定肺动脉高压值。入院的病人只有在每周五才能做这个手术。

  1929年Forssmann首次进行了右心导管检查。1941年Coumand和Richards经右心导管测定了人的心排出量。之后,右心导管检查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1953年Rochester大学的Lategola和Rahn在进行动物实验时为了堵塞某些肺动脉分支,首先使用了头端带气囊的血流导向肺动脉导管。至1962年,中心静脉压检测在监测有效血容量方面的价值,被Wilson等人所证实,使这一技术在危重症患者的监护中得以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60年代末期,Swan-Ganz发明了气囊漂浮导管,使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和应用范围得到显著的更新和扩大。1970年,Swan等报道了100例危重症患者采用气囊漂浮导管监测的结果,认为血流动力学监测在病理生理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此后,随着右心导管的不断更新和改进以及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右心导管术被广泛用于测定中心静脉压、心排出量、右心室压、肺动脉压和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以及进行心房和心室起搏等。

  右心导管检查可在透视或非透视的条件下进行,一般经股静脉右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放置起搏器必须在透视下进行;而对于经肘静脉、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放置气囊漂浮导管则可不需透视协助,以显示器上的波形变化即可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
  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均选用局部麻『醉』。局部麻『醉』剂最常选择利多卡因,其作用产生迅速,一般剂量为1%利多卡因5ml~20ml,最大剂量为300mg(不加肾上腺素)和500mg(加用肾上腺素)。亦可选用普鲁卡因,最大剂量为1mg/kg(不加肾上腺素)。局部麻『醉』时,用注射器以斜面向上的方式穿刺皮肤,注入适量的局部麻『醉』剂(0.5ml)形成一个小皮丘,沿预定的穿刺方向逐渐进针,缓慢多方向注射局部麻『醉』剂,每次注药前应先回抽注射器,以确保针头不在血管内;每次改变方向时,应将针头退至皮下后再进针。麻『醉』完成后,一般在撤走注射器前,通过抽吸注射器有回血而进行静脉定位,然后撤走注射器,保留针头在血管内,以拇指压住针头尾部可防止出血。正式穿刺时,则可沿该途径送入导管穿刺针。采用该法定位静脉,可以减少穿刺针误穿入动脉的危险性。

  我的右心导管术是熊教授帮我做的,当时做的是股静脉穿刺,记得另外一个医生似乎在麻『醉』时部位不对,多次扎针我都能感觉到痛,是熊教授亲自操作,一次就成功了,我当时就想:现在的门诊医生可以靠规范化医疗从电脑里面直接调处方,但手术医生,那还是靠真本事的。就像护士一样,抽一个动脉血测血氧含量,很多护士都无法一次成功,让你白痛,因为动脉血管藏在静脉的后面,而阜外19病区有一个很厉害的美女护士,她每次就能一次成功,让你不得不佩服。在中国目前,很多行业都可以靠混、靠忽悠生存下去,对于医学,我更觉得它应该是科学讲究严谨比较靠谱,而不要像行政部门一样靠忽悠。但目前公立医院的有些高职称的医生,其实都是靠论文剽窃,走关系评上主任医师的,所以我现在觉得去看病不要总觉得主任医师就一定比主治厉害,关键看医生对待病人的态度,对病情的研究,一个没有仁者之心的医者,早晚他会成为屠夫。想起故宫博物院的胡德生老师讲的几个关于他们院子里面的真实故事,我觉得今天的医疗部门的故事跟此也很像。大家还记得那个经过故宫博物院某副院长鉴定的汉代玉凳吗?那个通过拍卖行卖了两个多亿的东东,后来考证就是出自江苏镇江那边现代生产的工艺品,而且汉代都是席地而坐,哪来的凳子?那个鉴定“专家”就是外单位调来故宫博物院时间不长的行政领导而已;胡老师是中国古典家具鉴赏的泰斗级人物,但是他说他现在不鉴定古典家具了,只传播古典家具文化,因为收藏古典家具太热,他有几次被要求去鉴定,都是高兴而去,差点儿回不来,说实话人家不高兴,不说实话那也是违反职业道德的,还可能被人家录音利用,苦啊!我能深刻理解他的烦恼,虽然我只是一个珠宝鉴定评估的后生,我也会遇到很多这样的事情,让我经常得罪人,苦闷啊!后来我就增加了一些仪器,让鉴定东西的人自己看。胡老师有一次去福建一个收藏家具的老板家,老板得意地指着一套家具吹嘘这是经过故宫博物院某专家鉴定的明黄花梨家具,还拿出了一本鉴定证书,胡老师一看签名,竟然是他们单位的水电工。

  右心导管手术显示我的肺动脉高压是96,在推出手术室时,熊教授告诉我,在这个封闭试验中,15分钟我的压力只下降5,不能修补心脏的房缺。现在我的这个缺其实反而救了我的命,让压力过高时,血液可以通过这个洞反弹回心脏。我问他以后我怎么办?他说有钱就吃吃药保持压力不要上升,理论上讲压力下降到轻度时可以修补这个洞,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案例。
  在郭医生的治疗中,我每个月都去解放军101医院请桑主任帮我监测肺动脉压力,是通过心超的,曾经压力下降到过55,这个数字理论上讲就可以修补心脏了,但是我也很纠结,如果可以修补心脏的洞,我到底补还是不补?跟老板聊起这个问题,他说反正他觉得如果我几十年都可以有洞正常生活,他这个外行倒是觉得不补也可以,我对他的观念还是赞同的。我想这个洞从医学理论上讲,早期是因为这个洞造成心脏的血从左分流到右(本来心脏的两边是全封闭的,左边的打入左边,右边的打入右边),右心工作量增大,它努力工作,右心肌就会增大,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压迫胸腔,出现胸闷;到后期肺动脉压力很高时,压力造成打入的血被反弹,然后就右向左分流,这个洞就成了救命稻草,所以在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方案里面其实也有这个一个开孔术的。

  郭医生一直对于我这个洞,他持的态度是,我的洞是后天的,他认为我先天只是心脏功能不是特别好,在出现洞的那个地方,因为长期的供血不足,造成枯萎,在压力下,被弹出一个洞的,我想起了人民医院曾经通过胃里插管探测的报告,里面说到:房缺16mm,边缘成飘状,让我很容易想起在风中随风飞扬的破布。不过这次在阜外,我的主治医生又讲,房缺是心脏上面那个像“经脉”一样的东西的缺口,不是心肌,她认为中医通过营养再生让洞自然弥合是不现实的。我想起自己曾经买的猪心,第一次阜外回来后,我就去菜市场买了一颗猪心,把它解剖,我觉得人体跟猪的体积差不多大,心应该也最相似。心的外部蒙了一层东西,我想那是保护心脏不被伤害的,切开后上面是左右心房、下面是左右心室,中间确实是那种交织的很难切的东西隔开的,那个东西我估起叫它“经脉”吧,它确实如我的主治医师所说,西医是实证医学,靠的就是解剖,中医是辩证医学,是以理论来推断的,所以老外搞不懂中医,听中医讲人是靠气的运行来存命,通过经络把气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他们回去后就把尸体拿来解剖,既没有找到经络也没有找到气,觉得中医是骗子,呵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