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以记者吴梦为原型的纪实体小说:活着》
第27节作者:
吴梦2015 法国本土面积为543965平方公里,包括海外领土面积为632834平方公里。[4]?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
气候条件
法国本土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5]?1月平均气温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1-24°C。
法国的行政区划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其下又分为96省,4个海外省(即1个海外大区辖有1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和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区。全国共有366679个市镇。[2]?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
文学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5]?侦探小说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和乔治·西姆农的《梅格雷探长》。
艺术
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2]?
奥赛博物馆——欧洲最美的博物馆
阿维尼翁戏剧节由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于1947年创立。当时刚从二战阴影中走出的法国正在努力重建,戏剧节的宗旨就是为了推动法国文化艺术的复苏与发展,让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出殿堂、走入民间。阿维尼翁戏剧节每年夏天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法国南部小城阿维尼翁举行,已成为欧洲现代戏剧集中展示的大舞台。
饮食
法国菜
法国菜注重新鲜、原味。法国菜选料广泛,主要偏好牛肉、禽类、海鲜、蔬菜等,特别是烤蜗牛、松露菌、蘑菇、龙虾、鹅肝、鱼子酱;在配料上,酒、橄榄油、鲜奶油以及各式香料是法国人的最爱。
一顿标准式法国式大餐的上菜顺序主要为冷盘菜、汤类、主菜和甜品。
葡萄酒
法国是全球最大葡萄酒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葡萄酒消费市场。
出产的葡萄酒举世闻名,波尔多、朗格多克、勃艮第,这些名酒产区都在法国。人均年消费量在53至55升左右。按2007年的葡萄酒产量计算,法国以约47亿升位居世界第一,意大利和西班牙紧随其后。
巴黎(法兰西共和国首都)
(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法国最大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欧洲第二大城市。
巴黎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位于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自中世纪以来的发展中,一直保留过去的印记,某些街道的布局历史悠久,也保留了统一的风格。今天的巴黎,不仅是世界的一个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时尚中心,而且是一座旅游胜地,以它独有的魅力每天吸引无数来自各大洲的宾客与游人。
巴黎是欧洲的公路、铁路交通的中心,也是世界航空运输的中心之一。
巴黎是历史名城、会议之都、创意重镇和美食乐园。巴黎居民为这座梦想之城带来缤纷活力,形成花都独一无二的印记。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时尚与浪漫之都,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
历史沿革
公元前
早在地球上尚未存在“法兰西”这个国家,也未曾有今天我们称为“法兰西人”的两千多年前,便有了古代巴黎。不过,那时的巴黎还只是塞纳河中间西岱岛(ile de la Cité)上的一个小渔村,岛上的主人是古代高卢部族的“巴黎西人”。公元前52年,巴黎地区被罗马人征服。公元358年,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宫殿,这一年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罗马人起初将该城命名为Lutetia(“鲁特西亚”,意为“沼泽地”)。在公元400年左右改名巴黎。但是罗马时期高卢行省的中心在南方的里昂,巴黎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定居点,而且集中在左岸。
公元508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10世纪末,雨果·卡佩国王在此建造了皇宫。此后又经过了两三个世纪,巴黎的主人换成了菲利浦·奥古斯都(1165-1223年)。此时的巴黎已发展到塞纳河两岸,教堂、建筑比比皆是,成为当时西方的政治文化中心。
18至19世纪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作为革命的措施之一,巴黎的很多地名被更换:路易十五广场被更名为协和广场,巴黎圣母院被更名为“理性堂”,杰出的哥特式建筑圣雅克教堂被夷平,旺多姆广场的路易十四铜像、新桥的亨利四世铜像和巴黎其他各处的国王铜像被推翻。大革命结束后,拿破仑对巴黎进行了新的扩建工作,兴建了巴黎凯旋门和卢浮宫的南北两翼,整修了塞纳河两岸,疏浚河道,并修建了大批古典主义的宫殿、大厦、公寓。
此后的巴黎历经反法同盟占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革命。到拿破仑三世时期,城市已经破败不堪,自中世纪沿革而成的市街风貌及古老狭隘的城市动线已不符合十九世纪西方对于一国之都的期待及需求。
1859年,拿破仑三世任命塞纳大省省长、巴黎警察局长乔治·欧仁·奥斯曼男爵(Balon Georges Eugène Haussmann)负责巴黎的大规模城市改造。奥斯曼拆除了巴黎的外城墙,建设环城路,在旧城区开辟出许多笔直的林荫大道,并建设了众多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广场、公园、住宅区、医院、火车站、图书馆、学校,以及公共喷泉和街心雕塑,还利用巴黎地下纵横交错的旧石矿建造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但是他也拆掉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物,对巴黎旧城的破坏一直存在历史争议。奥斯曼男爵在没有提供暂时住所的情况下拆除巴黎市区所有贫民区,将贫民全赶到城外,另外为避免革命再起,将许多运河地下化,让军方瞭望塔无死角,使反抗人士无法躲在河堤开枪与政府军对抗。
1870年普法战争和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巴黎再一次遭到战争的破坏。巴黎公社在面临失败时,于1871年5月24日放火烧毁了巴黎的众多主要建筑。此后巴黎经历了第二次大规模发展时期。作为法国大革命一百周年纪念,同时为了迎接巴黎世界博览会,于1889年修建了埃菲尔铁塔。为迎接1900年世界博览会修建了巴黎地铁,同时建造了大皇宫和小皇宫。
20世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