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茅山术法,绝密手札,失落在民间的真实手记》
第9节作者:
我兮萧莫愁 李锦刚听出个模糊,但突然之间,那阴魂也不知怎的,竟话说到一半便惊声大叫起来,片刻,一团黑气自他的身上冒出,他的双手松开了,而半截身子也随之烟消云散……
“冯良?你……你怎么走了?!”
李锦四下里看了一眼,确认找不到那个阴魂了,而就在这时,只见一道黑影闪电般划过,一闪没入前面的树林子,由于天太黑,压根就看不清楚,也不知是人是鬼。
无奈之下,李锦不再去想那个阴魂的事,但刚才被他那么一吓唬,到现在双腿都还没有知觉,用手揉了揉,竟是冰冷刺骨,浑身打了个寒颤,咧着嘴等了半天,双腿才渐渐恢复知觉,一屁股蹲在地上揉了揉腿,随之爬起,向着村子的方向拼命地跑去——
待李锦回到老言庄三姑家时,院子里依旧许多人,不过这次倒是没有多少女人,都是大老爷们,或许女人胆子小怕看到什么,但这么多的大老爷们也都是拥挤在一起,似乎在相互壮着胆子看刺激。
走进屋,只见小殓已经差不多接近完成,之后就是准备大殓。
日期:2013-10-25 23:46:00
所谓小殓,乃是替去世之人穿好衣服,俗称“穿寿衣”,旧俗极讲究“寿终正寝”,凡是正常死亡的老人,尽量避免在床上咽最后一口气,当生命垂危之际,应先将其移到灵床上,头朝外脚朝里,如上有老人者,则头朝里脚朝外,在亲友的守护下度过弥留时刻,这叫“送终”。
灵床通常摆放在去世之人居住的堂屋中央,如有老人尚在,则灵床位置要偏一些,不然便会对老人不吉利,“正寝”俗称“倒头”,也就是刚刚咽了气,倒了头。
随即是在嘴里放一枚铜钱,谓之“噙口钱”,“噙口钱”也叫“口实”,是一枚铜钱或其他金属硬币,穿上红线,放入去世之人口内后,把红线另一段拴在寿衣布带上,防止溜入腹内,待大殓时揪掉红线。
往去世者嘴里放“噙口钱”之事,民间有三种说法,一是把钱称为“宝”,把钱放进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二是说人辛劳一生,不管贻留多少,“噙口钱”是最后带走的“落头”;三是说人死了就变成了“鬼”,“鬼”还要投胎转世,再变成人,有了“噙口钱”,来世不受穷。
日期:2013-10-25 23:46:00
头下的枕头,必须是枕布缝的中间有凹陷的枕头,谓之“鸡鸣枕”;下铺缎褥上盖绸被,特别是寿衣,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一般须要“五领三腰”,乃是上衣五件,下身三件。无论何时亡故,都要以棉衣为主。
左手拿一手帕,内包冥钱,此乃去阴间买通上下之用,右手拿鞭,是为了过奈何桥时打狗之用,面盖“蒙脸纸”,俗叫“苫脸纸”,人死后为什么要用纸苫脸,民间说法不一,一说是因为人死后脸色会变得难看,亲人们一看见他的面容,未免有些伤感或害怕,所以用“苫脸纸”遮住;一说是观察死者是否假死,若是假死,气出纸动,还可抢救复生;一说是遮挡尘土,防止噪音,有让死者安息之意。只有死人才能用纸把脸盖上。因此,人们非常忌讳活人用纸盖脸,怕惹来不祥。
在灵床前放一矮方桌,上放长明灯及倒头饭碗,相传阴间漆黑一片,寸步难行,长明灯是为死者照路的,直到发丧时才能灭;倒头饭是由小米煮成半熟盛在碗里,上盖一圆饼,饼由孝子咬一口,并在饼上抹上锅灰,然后盖在半熟的米饭上,还要用一双红筷子透过饼直插碗内,这是老人倒头,儿女们已顾不上饭的生熟,也顾不上是否吃饱,匆匆将饭放下去照顾老人,并把这最后一顿告别饭永远放在老人身边,以示孝心。
日期:2013-10-25 23:47:00
另外要在去世者头前的方桌腿上拴一只白公鸡,谓之“看丧鸡”,“看丧鸡”要一直拴到出殡,此乃为了防止猫、鼠、虫豸啮尸,“看丧鸡”要栓到出殡那天才能解开,而且只能在集市上卖掉,丧家不能杀食,为老人守过丧的,杀之不祥。
但这些“规矩”中首要的一个环节,必须由去世者的长子来做,但李锦的三姑唯有一个女儿言玉珠,而且就这么一个女儿还失踪了,至今没有找到,但李锦进门后便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跪在姑父身前,一看之下才明白,这是隔壁邻居的儿子,叫言坤,早几年过继给三姑当干儿子,现在由他做孝子,也在情理之中。
李山根找来一个瓦盆交给三姑后,便转身走出房门,因为这些事已经不适合李山根再管下去了,他始终是三姑的娘家人,紧接着是烧倒头纸,其实这倒头纸在姑父断气的时候便要烧的,但事发突然,现在也只能按照风俗规矩来一步步走,不管是不是过场,总归是不能少了规矩。
三姑抓了一把纸钱放进瓦盆之中点燃,这算是烧着了倒头纸,倒头纸俗称“引路纸”,就是给去世者送钱,好让去世者带上“盘缠”安然上路。
日期:2013-10-25 23:48:00
倒头纸一烧,三姑和干儿子言坤便开始放声大哭,李锦也忍不住掉了眼泪,但这时,只听外面沉重的落地声,扭头一看,是有人将棺材抬进院子里了。
李山根将早已准备好的白纸镇棺内,然后着人安排几句,李锦细听之下,原来是让他们掏一些锅灰,必须是七家,锅灰回来后,将灰撒在棺底,叫“小灰”,再撒上五谷杂粮,内放七个铜钱或纸钱,叫“垫背钱”一切就绪,便可等着大殓。
不过李锦发现父亲并没有闲下来,而是着急地瞅着大门外,似乎在等什么,果然,不久后,便看到六猴儿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和几个村民一道,抬着一个纸扎的桥,俗称“倒头桥”。
李锦恍然,这是大殓前最后一件重要的环节,烧倒头桥,便是送走去世者的魂魄,过了桥,便不必在留恋阳世了,不过烧倒头桥时,必须要请一人在场,那就是道士,因为很多去世者因为看到亲人痛哭,而产生眷恋,不肯走,甚至要带走亲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如果真把在世之人带走,那就闹大发了。
所以在送去世者过桥时,必须要请一位道士坐镇,但这一带要想请一位道士不是很容易,烟酒红包必须大份,不然很难请动,李锦一拍后脑勺,怎么把那位老道长黎玄一给忘记了,他可是茅山道士,看那一身的寒酸味儿,估计给顿饭就帮下这个忙了。
日期:2013-10-25 23:50:00
可是现在到哪里去找他呀……很想说自己刚刚认识了一位茅山下来的老道长,但既然找不到人家,李锦也不好向父亲开口,再加上这趟上荒山寻找玉珠姐无功而返,一时也不好意思向父亲开口,只得傻傻地看着大家忙碌。
李山根向六猴儿问道:“道长请到了么?”
六猴儿抹把汗,点头道:“请到了,就是嫌咱们给的红包少点……”
李山根面有难色地道:“那道长答应什么时候来?这边就等着烧倒头桥呢,唉……”
六猴儿仰头看了看天色,这会儿都快大半夜了,过了三更就不能再烧,迟疑了一下,道:“说是耽误不了时辰,应该来了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