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女人的战斗)》
第42节

作者: 文坊王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祥在保安团有一个副手名叫龚水保,外号花牛。曾祥在少年时,曾随一个沧州人学过几年功夫。那个沧州人在江家井一带共收了十来个弟子,其中入门最早,功夫练得最好的便是花牛。沧州人走后,花牛作为大师兄,在这些人中说话颇有份量。这些人要是遇上什么事,花牛也肯帮手。有一年,曾祥和一个铅山来的武师较上了劲,但吃不住那个铅山的武师。最后还是花牛击败了铅山武师,为曾祥保住了面子。从那以后,曾祥特别敬重这个大师兄。当年阻击日本人时,花牛也参加了。后来成立保安队,曾祥第一个就是请出了花牛。在保安团里,曾祥不大听得进别人的话,只有花牛才能让曾祥言听计从。

  花牛家住在上清边上的龚家村,家里有不少的田产,他父亲是龚姓的族长,在村里也是一霸。花牛的老婆是弋阳人,长得非常漂亮。花牛是个孝子,对家里非常好。他随保安团进山怕连累家人,从不与家里联系,也不参与抛头露面的事情。
  区政府成立后,通过几次诉苦会,区里了解到花牛的父亲在村里极有民愤。他平时仗着是族长,家里又有钱,在村里飞扬跋扈,曾指使家人打死过一个多看了他家门口几眼的过路人。区政府在一面积极剿匪的同时,也决心铲除恶霸。区政府于是将花牛的父亲抓到区里,决定几天后在公审大会上执行枪决。
  这时,江海负伤回到了上清。他在得知花牛父亲的情况后,提出了一个设想。在一个关于剿匪问题的会议上,江海说曾祥的保安团己被拖疲,加上前些时间那一仗消灭多人,现在肯定是人心浮动。剿匪工作应该两手抓,一手抓武装围剿,一手抓机会策划从他们内部进行分化瓦解。现在他们也已经意识到形势的不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被骗去的,只要有适当的时机让他们了解政府的政策,他们肯定不会再为曾祥卖命的。江海认为花牛父亲的事正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会议通过了江海的提议。
  当天,区政府就托人给花牛带话,只要花牛下山,不再当土匪。区政府可以将他父子两人的事情一笔勾销。
  第二天,花牛就让传话人带回了他下山的条件。要他下山可以,但他不带一人一枪。下山后不能逼他说任何同山里有关的事情。他从此回家务农,决不帮北方人做事。北方人不能再为难他和他的家人。
  区政府爽快地答应了花牛的要求。
  两天后,花牛只身一人赤手空拳地走进了区政府。

  下山前,曾祥没有阻拦花牛,他只是说只要保安团还在,想必北方佬就不会为难花牛。万一北方佬出尔反尔,他也决不会对花牛置之不管。花牛在到达区政府之前,他的心里是充满忐忑的,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样。
  在花牛走进区政府大门的时候,他的心里一下子被惊奇塞满了。只见区长、书记、赵营长满面笑容地站在大门口,一见花牛就伸出了热情的手:“欢迎,欢迎。”
  从大门口到小礼堂之前的空地上,两队整齐的士兵向从中间走过的花牛行着持枪礼。小礼堂的门口,数十名工作人员热情地鼓掌欢迎。花牛那里见过这种阵式,他一下子就觉得心里湿漉漉的。
  区政府设宴为他洗尘,席间区政府及剿匪部队的主要负责人纷纷向花牛敬酒。酒席上,花牛似乎不象个投降者,倒象一个凯旋归来的英雄。在下山前,花牛在心里为自已设计过无数种结局,唯独没有想到过眼前的场面。流水般的敬酒中,花牛被这种气氛感动了。当初成立保安团时,也是在这个地方,意气风发的花牛正想成就一番事业。那时的花牛端起酒碗时有一股豪气。如今回到在这个地方,花牛的豪气早已没了。这两次酒宴之间,隔着太多让人不堪回首的时光。当花牛端起酒碗向大家答谢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勉强才吐出了两个字:“谢谢!”

  花牛走进区政府的第一天喝得酩酊大醉。
  赵营长亲自带人将人事不省的花牛和他的父亲送了回家。临离开龚家时,赵营长对花牛的父亲说老叔今后有什么事尽管来找我。
  花牛的父亲在短短几天经历了生死两世为人。他没想到区政府会如此看重花牛,他觉得这许是一个机会。
  次日,花牛在家里宰了一条狗,宴请区里的主要头头和赵营长等人。席间,赵营长说花牛曾从名师学过功夫,他想开开眼界。花牛不好推辞,便在院子里开四门练了一趟拳脚。众人都连声说好好好,只有赵营长不以为然。赵营长说这些花架子他看不懂,他的功夫是野路子,没什么谱但实用,都是从战场上体会来的。不知花牛的功夫用起来怎么样?

  区里来的人听了赵营长的话,就有人拾缀赵营长下场子去同花牛比比。赵营长也不客气,解开外衣捋着袖子就下了场。
  两个人在院里你来我往地斗了半天,谁也扳不倒谁。最后两个人还是搏了一个平手。
  走出场子后,赵营长大笑着拉起花牛的手,两个人都赞对方是好功夫。
  赵营长和花牛交过手后,各自的心中都有惺惺相惜之意,举止上也似亲近了些。当下,两个人便嘻嘻哈哈地又回到酒桌上。赵营长端起一碗酒,“好汉子,可惜我们队伍上不让拜把子,要是放在从前,我非和你结拜成兄弟不可。”“那不过是个形式而已,”
  花牛也端起一碗酒,“今天,你这个兄弟我认下了。”
  两人一碰碗一饮而尽。

  此后,花牛和赵营长一有空便会一起喝喝酒,高兴时再切磋几手功夫。而区里格守着当初的承诺,没有请花牛出来做事,对山里的事也是提都不提。但区里一有相关的事情,都会把花牛请去,听听他的意见。
  在上清人眼里,此时的花牛已无异为区里的一个红人。
  日期:2009-08-30 07:24:19
  五十四
  花牛回到上清以后的事情不断传到曾祥的保安团里。

  由于诸多的因素,曾祥的保安团在山里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剿匪部队对山里的封锁越来越严,附近的各个村子也成立了各种组织。只要保安团一进村,马上就有人向剿匪部队报告。
  曾祥和他的保安团此时已成了强弩之末。
  山里现在的粮食、服装等储备早已消耗殆尽。下山也大多是空手而归。这种情况之下,加上花牛在上清得到的待遇,难免就有人会想:象花牛这样的头子,下山后北方佬还能如此待他。一般的团丁下山后,北方佬肯定不会为难。既然这样,在山上挨饿受冻的这是何苦呢?!
  有了这种想法之后,就开始有人扔掉枪跑下山去了。有了第一个,自然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
  对从山里跑出来的人,只要是跑到区里的,区里必定是好酒好肉给予安抚。只要把在山里做的事情说了,区里便会派人把他送回家。对不愿说的,区里也不勉强,照样吃好喝好送回家。如果是从山里直接跑回家的,区里也不追究,只是派个人到他家里聊聊天安慰安慰人心。
  就这样曾祥的保安团一下跑掉了一半多人。
  赵营长和花牛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许多事情往往都是这样,来往多了,就不可避免地会说到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在有些时候可能是事情,在有些时候可能就不是事情了。
  在某个日子,在赵营长和花牛都喝到了某种程度的时候,赵营长问花牛,曾样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这个时候,花牛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拒绝赵营长了。他坦然地向赵营长说出了自己对曾祥的看法,在他的眼里曾祥是一个有血性、讲义气的性情中人。
  赵营长靠近花牛,压低嗓子说:“山里现在的情况你都听说了吧?”
  花牛不知道赵营长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他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
  “说实话,你认为曾样在山里还能撑多久?”赵营长几乎是贴着花牛的耳朵说。
  花牛无奈地笑了笑,摇摇头,“快了。”

  “可惜了,”
  赵营长长叹一声。过了片刻他又说:“兄弟,不知道你想过没有?如果你没有出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花牛苦笑了一下。
  “你好运呵。”
  赵营长看着花牛,“可惜了曾祥,真是条汉子。要是他来找我,我和他也会是朋友的。”

  “你是说如果曾祥下山也会没事?”花牛惊异地看着赵营长。
  “你要是不信,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