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第14节

作者: 子规引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传说中的西海,有一个聚窟洲。洲上有一棵大树。这棵大树长得象枫树,它的叶子有香味,香味能传出好几百里远。人们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返魂树”。不管你用什么东西敲打此树,它都能自己发出声音。仔细听,声音有点像牛的吼叫声,听到的人都感到心神振骇。如果把它的根砍下来,取出根部的中心部分,然后放到玉釜中煮,最后取它的液汁,换文火煎熬,熬得像黑色的糖稀,可以做成药丸,名叫“惊精香”,有的叫它为“振灵丸”,有的叫它“返生香”,有的叫它“鸟精香”,有的叫它“却死香”。一种香五个名字。这是一种灵物啊,香气能闻几百里,死尸在地,闻到它的香气就活了。(据《十洲记》) 

  在日本的奇书 《源氏物语》中,也有对返魂香的记载。
  下面要说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返魂香的。
  日期:2013-10-10 22:42:00
  在今在江苏省苏州太仓市浏河镇,明朝永乐年间,为了纪念妈祖,同时为了欢送即将出行的郑和船队,永乐帝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妈祖庙,是为天妃宫(此处疑误,按此天妃宫建于元至正年间,据记载亦无永乐修葺之事,当为记载有误)。派遣了一个寺庙的僧人负责妈祖庙的全盘工作。
  一天,僧人化缘归来,远远听见了浓浓的香味,出家人的敏感,立马他感觉到了,肯定是庙里的人趁自己不在,偷偷杀生了。僧人口念佛号,向后厨走去。
  一走进后厨,看见锅中鼎沸,香气正是从这里传来。僧人揭开锅盖一看,竟然是两只将要煮熟的鸟蛋。僧人忙问身边跟过来的小沙弥,小沙弥说今天早上扫地的师弟在打扫外面的庭院时在树上的鹳巢中得到的,僧人又道了一声佛号,说道:"把他们放到树上去吧。"小沙弥很吃惊地说:"师父,都快要煮熟了,怎么还把它放到树上啊 ,就算放上去,也绝对孵不出小生物了。"僧人双手合十说:N我又不是不明白这个,我也不祈望它能够生存,只是,我怕它们的父母担心。"  

  只是我怕它们的父母伤心罢了
  后来过了几天,那小鹳鸟竟然啄破壳出生了,唧唧咋咋地叫着。僧人感到万分惊讶,连呼佛号不止。于是命令一个小沙弥去看一下。只见鸟巢里有一块尺来长的木头,散发着奇异的五彩光芒,五彩错杂交替。照的整棵树都显得英姿勃发。僧人把它放在寺庙的妈祖佛像前,日夜供奉。
  日期:2013-10-10 22:46:00
  后来日本国遣使入贡,因为当时海上的风实在太大,以至于到了刘家港这个地方竟然搁浅了,没办法,只得下船。
  使者也是好佛之人,到了寺庙以后,双方礼毕,使者开始上香。眼尖的使者看见了供奉的香木 ,非常喜爱,便和僧人商量要买下来,僧人刚开始一口回绝说,这是当年三宝太监拿过来供奉天妃庙的,怎么敢拿来卖钱呢。后来禁不住使者再三请求,僧人便答应了,不过有个条件,那就是要在寺庙后面建造一座观音庙,使者说,我这儿急着去觐见大明皇帝呢,没时间呆在这里,这样吧,我看建成着观音庙大概要五百金左右,那我先留下黄金吧,僧人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财,于是僧人便收下钱,热情招待使者吃了斋饭,又送他们到了下一个驿站,才回去。

  多年以后,使者又来上贡,经过这个地方,庙里面的老僧已然故去,守门的行童一脸茫然地看着这些奇装异服的客人。使者又留下了一笔黄金给寺庙。他的随从很惊讶地问上级,这个东西是什么啊 , 你怎么出了这么多的钱 啊。使者嘴边绽放出一丝笑容:"这个是天上的神仙的香,如果烧了他,能让人起死回生。 "
  据说这是三块返魂香中的一块,不知其他两块在何方。
  日期:2013-10-10 22:58:00
  16  曾经沧海

  北宋时期有有一个叫刘庭式的儒生,字德之。他是山东齐州人,在他考取了进士以后,被派往密州做通判官。当时这里的长官是大名鼎鼎的苏轼,苏轼很赏识、敬重刘庭式的人品。当时的苏辙也在齐州作掌书记。两兄弟在往来的信件里面,不免会谈到各自的出众的下属,苏轼更是对手下的刘庭式赞不绝口,苏辙也早有耳闻。在其中两兄弟的一封信中,谈到了这样一件事:
  日期:2013-10-10 23:05:00
  在刘庭式未考取功名之前,曾经和当地的一家贫苦家庭的女子有过婚约,只是还没有下过聘礼。后来刘考取了进士,因为在乡里面一向有好评,很懂礼貌,所以人人都喜欢他。
  遗憾的是,这个女子却因为一场大病突然双目失明了,女子的父母是朴实的种田人,家里非常贫穷,自然不想高攀刘庭式,。慢慢地,也就不敢提起这件婚事,女子的父母,也不再往刘的家里走动了 。
  这时候,刘庭式的好友都劝他:“既然那个女子已经瞎了双眼,世界上的妙女子这么多,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父母的欢心,另外找个人家吧。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几家,当然,兄弟你如果执意要娶他们家的话,我听说她的妹妹倒还是不错,要不……”
  刘庭式回答说:“当年我和她山盟海誓,发誓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的心都不会改变,现在我的心已经属于她了,我心终不可改变,天地为证,日月相鉴。虽然她现在瞎了一只眼睛,但是她的心却明亮如镜,我如果违背了当初的誓言,倒是我的不对。话又说回来,再说人都是会变老的,就算她年老色衰,在我刘庭式的眼里,今生此世,唯她一人。”
  他们终于结婚了。
  婚后,夫妻十分和睦恩爱,妻子有眼疾,刘庭式照顾的十分周到。左亲右邻也对他们关照有加。一家人和邻居其乐融融。
  在他在密州做通判官的时候,他也把盲妻接过来了,后来该女子在密州去世,刘哀恸不已,很多年都无法消散悲痛的情绪。刘终其一生,没有再娶。
  一次 ,苏轼问刘庭式,说:"悲哀是因为爱,爱是因为美色,你娶了盲女,想要和她终老一生,这是义,这不是爱啊 。"
  刘回答道:“ 我只是知道,盲了眼的人儿是我的结发妻子。结发为夫妻,她有眼睛事我的妻子,她眼睛瞎了,她还是我的妻子,如果我是因为贪恋美色而喜欢她,因为这种所谓的喜爱而悲伤,那么有一天,当她美色退去之时,我也会对她产生厌恶的,而此时我对她的哀伤会随着时间而慢慢淡掉。那些勾栏**,倚楼卖笑,用眉目频频勾引别人的女子,是可以用来作为妻子的吗?”
  苏轼听了以后说道这个人将来会大富大贵。 当时就有人出面嗤笑 ,苏轼举出了当年羊祜娶夏侯霸女的故事来和刘庭式做对比,说刘庭式就是"当朝的羊祜 "那人依然不信 。
  后来苏轼把这件事情记载在他的文章里,在文章的末尾,苏轼写到: “ 昨有人从庐山来,说刘庭式现在在庐山监太平观,面目奕奕有紫光,上山下山,往返数百里而步履如飞。 "
  此时距他和刘庭式交谈已经过了八年了。苏轼听说了以后,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密州的乡贡进士赵杲卿,因为此人是当年的一个见证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