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怪录——听子规讲古代志怪故事》
第44节

作者: 子规引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想到这,冯燕狠下心来,干脆,把这婆娘杀了”这么一想,冯燕下定决定,不再犹豫,佩刀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线,小娘子应身倒地,冯燕连夜逃走。
  第二天天亮,张婴起床,见老婆惨死,大为惊骇,连忙出来禀告邻居说自己杀了妻子,他的邻居们也这么认为,于是把张婴绑了起来,派人飞速告诉了小娘子的娘家人,小娘子的娘家人都来了张婴的岳母说:“你以前诬陷我女儿,总是平白无故殴打我女儿,今天又杀死了她,还要毁我女儿的清誉,这不是别人能够做得出来的没一定是你做的,不是别人杀的,你怎么还活着啊。”说罢泣不成声。

  村民们也都反映张婴时常虐待妻子,这肯定是他自己杀妻,然后假意来报官,张婴自己也认为可能是自己昨晚喝醉了酒,失手杀了妻子、
  众人于是带着张婴去报官 ,官府打了张婴一百板子,由于证据确凿,张婴是有苦难言
  官府以杀人罪逮捕他,没有一个人为他辩解。没办法,只好签字画押,服罪。
  行刑那天,执政官带着刽子手及几十个士兵,押着张婴去往刑场,围观的人有上千人,军士维持秩序的人站满四周,张婴感到万分绝望,双肩瑟瑟发抖。仰天长叹,却又无可奈何。

  监斩官正准备说斩的时候,一个人推开人群,大声道:“刀下留人,他是被冤枉的,是我和他妻子通奸,把他妻子杀了,我才是凶手,受刑的人应该是我。”
  这个人就是冯燕,他把和张婴妻子通建兵杀死其妻子的过程一并说了。
  人群沸腾了 大家都在议论: "这人是不是有病,还没听到过有抢着死的,活了这么大,还真是开眼界啊 ,哪有这样的人 ,杀了就杀了吧 ,就算是一时失手把那娘们杀了,但是现成的替罪羊在这里,何必要回来认罪呢,这家伙到底怎么想的啊 !
  官府也一时难以定夺,于是只好释放张婴,收监冯燕等候发落。
  相国贾耽认为 :为了一个**而失去冯燕这样一位侠义之士,不值得。贾耽于是和皇上说愿意以官印作为担保,保冯燕无罪,甚至愿意辞去滑州节度使的职位,只要冯燕安然无恙

  案件一拖再拖,当时的皇帝唐宪宗也很苦恼,思虑了再三,为贾耽所感动,终于下诏赦免当年滑州所有的死刑犯 。
  当然,冯燕也在里面。
  晚唐诗人司空图则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冯燕歌》:
  魏中义士有冯燕,游侠幽并最少年,避仇偶作滑台客,嘶风跃马来翩翩。
  此时恰遇莺花月,堤上轩车昼不绝,两面高楼语笑声,指点行人情暗结。
  掷果潘郎谁不慕,朱门别见红妆露,故故推门掩不开,似教欧轧传言语。
  冯生敲镫袖笼鞭,半拂垂杨半惹烟,树间春鸟知人意,的的心期暗与传。
  传道张婴偏嗜酒,从此香闺为我有,梁间客燕正相欺,屋上鸣鸠空自斗。

  婴归醉卧非仇汝,岂知负过人怀惧,燕依户扇欲潜逃,巾在枕旁指令取。
  谁言狠戾心能忍,待我情深情不隐,回身本谓取巾难,倒柄方知授霜刃。
  冯君抚剑即迟疑,自顾平生心不欺,尔能负彼必相负,假手他人复在谁?
  窗间红艳犹可掬,熟视花钿情不足,唯将大义断胸襟,粉颈初回如切玉!
  凤凰钗碎各分飞,怨魄娇魂何处追,凌波如唤游金谷,羞彼揶揄泪满衣。
  新人藏匿旧人起,白昼喧呼骇邻里, 诬执张婴不自明,贵免生前遭考捶。
  官将赴市拥红尘,掉臂人来擗看人,传声莫遣有冤滥,盗杀婴家即我身!
  初闻僚吏翻疑叹,呵叱风狂词不变。缧囚解缚犹自疑,疑是梦中方脱免。
  未死劝君莫浪言,临危不顾始知难,已为不平能割爱,更将身命救深冤!
  白马贤侯贾相公,长悬金帛募才雄,拜章请赎冯燕罪,千古三河激义风。
  黄河东注无时歇,注尽波澜名不灭,为感词人沈下贤,长歌更与分明说。

  此君精爽知犹在,长与人间留炯诫,铸作金燕香作堆,焚香酬酒听歌来。
  日期:2013-10-13 18:34:00
  53  痴婿
  年幼的时候,常常听老一辈的人讲故事,每当讲到痴婿时,她们都捧腹大笑,那场景,像是一个老顽童,那时年纪少,老人们说的多少会有点少儿不宜的味道,而且这种事谈多了,讲的人烦听的人也膩,渐渐的也就不新鲜了,直到了后来我自己听到了一个很玩味的痴婿故事,不禁觉得,这种故事永远不过时。
  日期:2013-10-13 18:36:00
  在某县,有个巨富,家财万贯,唯一的缺憾是生了一个痴儿子,夫妻俩纵有千万家财,也俱是头疼不已。
  在痴儿同城的某家,也算得书香世家吧,这对夫妇晚年得女,自是祝如珍珠,爱护不已,女子生得很是貌美,尽天下之美辞不能述其一,人也聪慧,遍世间之工技一点既通,但老夫妇不忍她受累,每日也只是弹琴赏花,品茗自弈而已,其他女工之活,也只限于浅尝辄止。与外界也无太多交接,如果就这样—直不去,女儿嫁个金龟婿,夫妇俩颐养天年,自是不错,但造化弄人,老夫妇未能等到女儿及笄,先后去世,女孩只得寄托于伯父母家,但伯父母都是瘫子,也都想把侄女藏于深闺,待价而沽,于是这个时候,富户找冰人前来提亲。

  富户以百金相聘,女子的伯父母欣喜不己,且富户说不必准备嫁妆,监护者自然感恩戴德,女子也听闻了痴儿的些情况,痴儿不但不认识五谷杂粮,而且连牲畜的雌雄都不分,许多人替女子鸣不平,叹可惜,怨女子伯父见钱开眼,女子心里对自己说道:能够知道人事就可以了,我又何必在意他聪明或是愚盹呢。也就应承下来了。
  新婚之日以及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成为当地百姓多年后仍念念不忌的谈资,那些参加婚宴的客人们,以及听闻这件事的人们,对该女子充满了种说不出的感情,他们怀着种敬意来讲述这个故事。
  虽然她无法像聊斋里的小翠一样,通过法术改变丈夫,一个女子,嫁给一个傻子,如若是瞎子还好,至少可以沟通,但该女子却以自己的智慧,改变了痴儿,改变了自己,的确令人景仰佩服。他们甚至以为,她的经历,是无法复制的。
  日期:2013-10-13 18:41:00
  洞房花烛,美哉美哉。

  终于这天来了,宾朋满座,众人等了好久,未见新郞,正疑惑时,正主出来了,只见他满脸似乎都是污垢,口角流着似落未落的涎水,头发简直就是个鸡窝,大红的衣服上满是褶子,四体也不协调,看到盖着盖头的妻子,便突然间像蛤蟆样跳起来回避,像看见怪物一样。没办法,只好强制把他们站在一起,拜天地的时候,痴儿东张西望,到处做鬼脸,拜高堂时,他跪下也不磕头,对拜完了之后,你推他他就走两步,要不然就像个木桩样不动。

  在座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也不禁掩口胡卢笑,富户夫妻脸色极为难看,又不想发作。女子也色变,哀叹自己薄命。既然丈夫痴傻,女方又羞涩,那么一切从高,牵红,合卺,迅速解。有人开始叫:"送入洞房。"众人开始起哄。痴儿在洞房门口,牵着女子的手,低下头,掀了掀新娘的盖头,结结巴巴地回头问父亲:"脸这么白,衣服这么红,哦哦喽是…是…第几…几房阿…阿阿姨。"因为富户有好几个小老婆,富户的妻子说,给你娶的,高兴不高兴啊。因为富户有好几个小老婆,都比儿媳大不了多少。"好喽,喽,好好!"痴儿面有喜色,拿出自己平时玩的木牛纸鸢放在大红的合欢床上,自己戴着面具跳舞,跳了一阵,感觉没意思,就走到床头和女子说,陪我跳嘛。女子又羞愤又难过,扭头面向墙,痴儿大哭,不好啦玩,不陪我玩,娶来做嘛嘛。女子听了这话更加羞惭。眼泪哒哒地往下掉。心里还是劝慰自己.:好歹还会说人话。还不是太差。于是收了收眼泪,痴儿的姑姑见状,连忙过来安慰:只要会男女之事便好。痴儿闹个不停,费了好大劲才收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