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河北省最北部,与内蒙接壤处,有一县城,即木兰围场。
木兰,满语,哨鹿的意思。清初,康熙帝率领满朝文武围猎至此,见围场山清水秀,风景绝美。便划为皇家猎苑,供皇氏专用。因此得名木兰围场。
话说有这么一天,看守猎苑的一个八旗兵外出办事回来,跑到正在喝酒的把总跟前,神秘兮兮的说:"头儿,我这次出去发现有座山,远远的瞧着吧,像条龙。”
把总听完之后,打了一个酒嗝说:“那算个屁啊,这围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别说山像龙,像王八的山都有。”
八旗兵丁赶紧说:“头儿,不是,你听我把话说完啊。我告诉你啊,这座山跟别的不一样,自己能走道!你说这山里会不会是有啥宝贝啊?"
"我大耳刮子扇你姥姥家去,逗爷开心是不?你们家山还能走道啊?"
八旗兵见把总不相信,于是赌咒发誓的说:"哥,我对着油灯发誓,真不骗你!不信你看看去,我要是骗你,您把我脑袋揪下来当夜壶使!行不?"
“真的?”
八旗兵把总听到这里,醉眼一睁,来了精神。酒也不喝了,当天晚上就要带人去看个究竟。八旗兵丁也没想到把总这么猴急,赶忙又死劝活说倒:“头,您看着这大晚上,黑灯瞎火的,去了也看不清楚,咱明天再去吧。”
把总一想,也确实是真么回事,这才答应明天起早去看那座山。
第二天一大早,把总就带着一队人马,让那个兵带路,直奔那座山而去。离着还有几里路的时候,远远的就看见了那座山。
山不是很高,但是绵绵延延的有好几十米长,山的顶头就像一个探出来的龙头,身子处在两个大山的交汇处,那样子就像是个孩子在父母的环抱里一样。
把总看在眼里之后,心里头也暗自称奇。
等人马来到山跟前之后,大家伙又看到,在离着山根三丈多远的地方,还有一条小河从山跟前流过。
这时候那个八旗兵过来,指着眼前的山,有点得意的说:“咋样,头,我没骗你吧。我跟你说啊,就前几天我去办事从这路过的时候,这个山离着河水还有五六丈远呢,等我办完事回来的时候,这个山离着河水也就这么远了,当时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还特意下来看了看。”
八旗兵丁本想拿这个事跟把总邀功的,不想把总此时却顾不上跟这个兵扯淡,派了几个人留在此地看守,嘱咐不许任何人靠近,自己赶紧的打马直奔京城,报告朝廷去了。
当时的皇上正是康熙爷,闻听此事之后,不敢怠慢,赶紧的派人前来察看。派来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朝廷的国家级风水大师韩三金。
这韩三金接旨后,收拾收拾,跟着那个把总就往围场赶来。结果一进围场境内,这韩三金就暗自惊奇。等见到那座山时,更是心惊,赶紧一边作法,一边命人日夜不停的挖山,务必要把龙头挖断。
连夜他又写了一份奏折,让人八百里加急上报朝廷,奏折里说说据他观察,围场此地有九条龙脉,都隐匿在山水之间,一旦出世,恐怕会跟当朝争夺天下,拜请皇上火速派人斩断龙脉,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康熙看到韩三金的奏折后,一想,这还了得,我大清朝的天下,得万万年呢,岂能让他们出世。于是赶紧的召集天下法师,道士啥的,找了一大堆。让他们一起去围场,平定这些未出世的龙脉。
这些人到了围场之后,踏遍县内各地大山,寻找那些龙脉,并且一一镇压。
但是,这一大群人寻遍了整个围场,前前后后的好几个月,只找到了八处,还差一处是怎么也寻不到。大家一商量,这样也不行啊,谁家里没点事啊,总不能一辈子都耗在这里吧。
后来,这些人一商量,干脆那处龙脉不找了,在围场通往北京的路口处,修筑一石碑镇压,大家再一起作法,说这样一来,即使那条龙将来真的出世了,也出不了围场县,危害不到当朝。
石碑修好之后,大家一起回禀朝廷,康熙听了之后才得以安心。
直到现在,这个石碑现今还矗立在围场边的太国梁上,后来乾隆来围场的时候,还在上面题过一首诗,这样,这座碑也有了名字,史书记载叫入崖口有作碑。而挖断的那个龙头,后称龙头山,现也在围场境内。
日期:2013-10-21 07:16:00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
河北省围场县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同时也为了保障农田灌溉,经县党委研究决定,在庙宫水库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在那个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年代,机械设备相对比较少,所有大部分的工程都需要人工来修建。而抽调人工的任务,就摊在各个生产队之间。
三梁子是围场南边的一个村,小村不大,一共十二户人家,相应抽调劳动力的任务也比较小。挑来选去的,最后就落在了姜德才头上。
姜德才是中午在家吃饭的时候,听到村长在大门口喊他名字的。听见之后,赶紧的趿拉着鞋,端着碗就跑出来。等听村长说明来意之后,姜德才虽然没直接推脱,可是支支吾吾的,却有些不大愿意。
要说在那个年月,能摊上外派的活,不但工分多拿着,还带出一张嘴,这样的机会对于别人来说,那可是求之不得的。
这姜德才不知道怎么了,竟然不愿意去?
这也让村长感到有点意外,追问姜德才说:“我说老姜啊,这样的机会可很难得啊,再说,这次是组织上相信你,才派你去的,你自己可得好好掂量掂量啊!”
村长一拿官腔,这个平时老实巴交的庄稼汉更是有些心虚,支支吾吾的嘟囔半天,憋得满脸通红,也没说去还是不去。有点无奈的姜德才扭头朝屋里看了一眼,希望屋里的媳妇这会儿出来给自己解解围。
姜德才这样,村长看在眼里之后,心里乐了。我当他为啥不愿意去呢?原来是舍不得老婆孩子。于是笑着拍了拍他肩膀安慰说:“德才啊,你放心吧,这次出去好好干,多挣点工分,回来给老婆孩子多买点吃的用的,啥都有了。家里的事你就放心吧,有左右邻居帮忙照顾着呢。”
姜德才听村长说完,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呵呵的干笑两声,还没等再说什么,村长已经摆摆手转身走了。
其实村长还真的误会姜德才了,这次他还真不是舍不得老婆孩子。他老来得子,今年只有八岁,虽然这家伙很让他头疼,可毕竟有他娘在家管着。这次之所以不愿意去,是因为昨天晚上他做了一个梦。
原来昨天晚上,姜德才梦见自己穿了一件大红的棉袄,鲜红鲜红的,胸前还绣着一朵大红的花。早上起来的时候,他心里就有点犯嘀咕,因为老辈子人都有一个说法,就是说梦是反的。比如梦里穿红衣服,现实里就是穿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