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魍魉祠》
第20节

作者: 药园
收藏本书TXT下载
  直到葛衷惊叫:“那河工的人呢?”众人才一齐发现方才那河工已不见踪影。七嘴八舌中,将军向着空中大声喊道:“神仙请留步!”却是一无回应。
  雨云流动,疾风阵阵,方才那阳光再也不曾露出一丝。
  老秦一挥手,对着身后一众河工匠人道:“还不赶紧跪下磕头!”那一众犹在茫然,老秦当先已叩下首去,口中说道:“弟子秦义谢祖师爷教诲!”
  日期:2012-11-10 13:56:00

  上一段重复,对不住,大家自动过滤。
  *****************
  老秦憨厚一笑:“客气客气。既然各位东家说得这样恳切,我也不好再袖手旁观。”就对着老成耳朵说起来。
  老成一边听一边点头道:“务必请一位管发财的。”张举人插口:“也要一位中功名的。”王员外补充说:“还要一位生儿孙的。”
  小顺跟着老秦一众跪拜完,远远里瞧见那三喜在解他爹爹的绳子。
  抹抹眼泪站起身,才要走过去,忽然觉得脸上一凉,胸口一紧,气也透不过。还未来得及叫喊,那寒意好似一幅冰冷柔滑的缎子轻拂过他脸颊,倏忽飘卷而去。

  日期:2012-11-10 13:58:00
  就听李木匠粗声吼道:“把钱捡起来!”小顺本就胆战心惊,闻言赶紧重新蹲下,弯腰去拾起地上的铜钱。
  过不多时,小顺看见他爹爹揉着手腕过来,便觉脊背生硬,寒毛倒竖,闭目只等着痛挨一顿老拳。等了半晌,不觉拳脚下来。睁开眼,才看他爹蹲在身边,正在一声不吭地帮他捡着钱。
  二人默默无言,一枚一枚把铜钱捡在手里。即将捡尽时,小顺又看到一枚,正落在那柄鬼斧旁边。
  小顺伸出手,磨破的手指恰恰就碰到那斧柄。被他手指上血迹一触,那柄鬼斧从木柄开始,一点点灰尘黄渍泛起,越积越深。

  日期:2012-11-10 13:59:00
  斧身上生出无数污迹,继而凝成斑斑锈痕。铁锈延伸,布满斧身,又堆积到刃口,化作点点朽烂缺痕。
  转眼间那斧子变得面目全非,正是一柄无主将近一年的斧子应该有的样子。
  二人的目光钉在那斧子上,许久不能移去。最后木匠小心翼翼避开斧柄,把那枚铜钱拾起来,放进小顺手里。
  父子俩互看一眼,各自眼中的泪水都如方才那河堤般决口涌出。

  只是小顺的清亮如雨滴,他爹的浑浊如河水。
  (魍魉祠 完)
  日期:2012-12-3 9:10:00
  北京的北海公园里,东北角上有一个小院。打开《首都旅游交通地图》,图上名曰:“先蚕坛”,为昔日天子九坛八庙之一。
  楼主慕名前往,不想大门紧锁。转来转去,但见红墙碧瓦,高不可攀,作者无有穿墙破门之神技,也不擅飞檐走壁之轻功,站在墙下报栏前,惟有望墙兴叹。
  万般不甘中,询问卖门票的大嫂,大嫂笑答:“我来此数年,从未见它开过门!”
  遂问既然不开门,可否退还门票,大嫂又笑:“要人人都跟您似的,进去兜个圈儿找着个门儿不开,就来退门票,咱这公园还怎么干哪?”

  作者哑然。
  日期:2012-12-3 9:11:00
  第二篇 先蚕坛
  话说地球是圆形、世界分五洲。不偏不倚正中心有个中华大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
  这国自远古以来,天下分合、朝代变更,出了不晓得多少之数的皇帝。
  这皇帝有的传自世袭、有的起于布衣、有的出身异邦;有的好儒、有的好释、有的好道。
  有的修长城,有的挖运河、有的造假山;有的喜欢打仗、有的喜欢杀人、有的喜欢唱戏,无有定性。

  历经沧桑,坎坷艰辛,小民百姓却男耕女织,亘古不变。
  以这男人耕田种粮食,女人养蚕织布匹为国家之两大支柱产业,支撑着千百年来儒道释法纷纷争议、长城假山巍巍耸立、打仗唱戏走马灯般转个不息。
  这事情百姓明白,皇帝也明白,所以在京城除了天、地、日、月的祭坛以外,南郊建一祭坛,名为先农坛;又在北郊建一祭坛,名为先蚕坛。
  以示国家对这两大产业的敬重和扶持。
  日期:2012-12-3 9:14:00

  为了教导百姓,诚谢上天,每年春季吉亥日,皇帝到南郊的先农坛躬耕,手扶犁头,耕耘御田;三月吉巳日,皇后到北郊的先蚕坛亲蚕,采摘桑叶,饲喂蚕虫。这上古礼习,兴自商周、传于汉唐,无一朝敢怠惫。
  只是时过境迁,终于礼崩乐坏,至本朝这一代天子,已有数世不曾祭过这二坛。
  这一年才过了年,禁城春冷,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早朝时,有礼部侍郎郝慎奏曰:“躬耕、亲蚕二礼,多年未行,徒有其名,不如废止。
  皇帝耳朵听着,心里想的是去月华宫听珍美人弹那新样曲子,诺诺连声,道:“有理,有名无实的礼仪,该废去就废去。”
  不想那朝班里噌的一声站出一位老臣,原来是户部李尚书。
  这李尚书颤巍巍、气哼哼,奏道:“陛下,此礼万万不可废除!耕桑,王者重事也。古者天子躬耕、王后亲蚕,以劝天下。”
  日期:2012-12-3 9:15:00

  为了教导百姓,诚谢上天,每年春季吉亥日,皇帝到南郊的先农坛躬耕,手扶犁头,耕耘御田;三月吉巳日,皇后到北郊的先蚕坛亲蚕,采摘桑叶,饲喂蚕虫。这上古礼习,兴自商周、传于汉唐,无一朝敢怠惫。
  只是时过境迁,终于礼崩乐坏,至本朝这一代天子,已有数世不曾祭过这二坛。
  这一年才过了年,禁城春冷,还是一片冰天雪地。早朝时,有礼部侍郎郝慎奏曰:“躬耕、亲蚕二礼,多年未行,徒有其名,不如废止。
  皇帝耳朵听着,心里想的是去月华宫听珍美人弹那新样曲子,诺诺连声,道:“有理,有名无实的礼仪,该废去就废去。”
  不想那朝班里噌的一声站出一位老臣,原来是户部李尚书。

  这李尚书颤巍巍、气哼哼,奏道:“陛下,此礼万万不可废除!耕桑,王者重事也。古者天子躬耕、王后亲蚕,以劝天下。”
  日期:2012-12-3 9:16:00
  “古兴此礼,只因粮米丝帛,万民所依。近年来天灾频出,人心不古,农务不兴,桑事没落。导致库银年年减少、流民四处出没。更应当教化百姓晓得那男耕女织是天下之本,不能废此衣食大事。”
  郝侍郎反驳:“尚书所言差矣。那钦天监的西洋天文士说过,天灾是大气流转、地理变化之必然,乃天然现象,与人心不古无关。而老百姓趋利求财,自古以来皆是如此,并非今日一时之事。”
  李尚书嗤鼻:“灾祸顺其自然,百姓为所欲为,那还要我等官员作甚?这躬耕亲蚕之礼,正是由帝后亲历亲为,一则表心天地,二则为天下的黎民百姓做出表率。不仅不能废除,反而应当复兴!老臣以为,今年就该重行这祀先农、亲先蚕之礼!”
  日期:2012-12-3 9:18:00

  郝侍郎慢条斯理曰:“男耕女织也不是必然之事,那西洋天文士说他那里有个红夷国,百姓半数经商,半数做工,只好追名逐利,一点也不淳朴天真……”
  李尚书激愤,一口打断:“如今百姓正是受了这些西洋谬论、奇巧淫技的蛊惑诱引,追名逐利,罔顾廉耻。男子不耕作,但想巧取豪夺、一本万利,妇人不纺织,只思卖弄色相、不劳而获。不予教化,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