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奇事》
第26节

作者: 白0品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12-27 8:54:00
  蓑衣渡离我们县城只有十来里路,是广西从湘江水路进入湖南,必须要经过的水段。那里江面狭窄,滩多水急,而且两岸峭壁高耸,古木参天,地势十分险要,是个设伏的绝佳地点。从此地顺流而下,三日即可抵达长沙,从而席卷整个湖南,乃至北进问鼎中原。
  据说很久以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后来来了一对母子,栖身在江边的一个岩洞中,儿子撑船打渔,母亲则缝制蓑衣,相依为命。俗话说:隔江千里远,东西两岸的人们,因为被一条湘江阻断,来来往往十分不方便。母子俩心地善良,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痛心,只要有了空闲,就撑船渡人。这样一来,人们再也不必绕道而行,于是纷纷赶来过渡,久而久之,这里竟成了一个热闹的渡口。加上母亲缝制蓑衣的手艺高超,行人争着购买,供不应求,生意是越做越大。母亲于是又招了一批徒弟,扩大生产,最后在江边形成了一条兴旺的蓑衣街。而蓑衣渡的称呼,也就自然而然地在远近叫开了。

  2012-12-27 19:26:00
  我们选择了蓑衣渡下游的一处江滩,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远山近水,历历在目;流云归鸟,尽收眼底。而且这个时候正是春夏之交,江面宽阔,水势浩大,惊涛时时拍岸,激起了无数的浪花。对岸是一片高达数丈的石崖,森然而立,不可攀越。石崖上稀稀疏疏地生长着一些杨柳,枝条飞舞,犹如正在浣洗的少女的长发。再后面是一座小山岗,满山的松林,苍苍翠翠。我们四人当风而立,只觉得神清气爽,几乎要飘然若仙。

  “我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古人把临江仙用作词牌名了!呵呵,临江而仙,的确恰如其分,妙不可言。”我触景生情,来了极大的兴致:“记得宋朝的秦观,有一次在湘江中坐船,看见山如笋峰,水清似蓝,周围如诗如画,大为惊奇;等到月上中天时,花草凝露,水平如镜,又是另外一番如梦似幻的境界;后来他更是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天籁之音,幽幽咽咽,如诉如泣。秦观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以致几乎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实的,于是留下了这样一阙《临江仙》: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冷冷。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2012-12-28 9:22:00
  “那倒不尽然,”小葵抿嘴一笑:“曲牌名跟内容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就像登高不一定呼,喝酒不一定醉一样,临江也不一定仙。据我所知,有很多这样的词是相当哀婉的,我记得晏几道的《临江仙》,就伤春伤别,十分怅惘: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的确是这样,”莫如兰可不想放过眼前的好机会,赶紧奚落我:“哪能光看事物的外表呢?有的只是薄薄的糖衣,里面才苦着呢!比如李清照填写的《临江仙》,就悲愁异常: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健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人士竟发骚。”胖子不甘寂寞,插上了一嘴,那滑稽模样,弄得我们个个忍俊不禁。胖子又正色道:“我对那些文绉绉、酸溜溜的诗词,丝毫不感兴趣,但我最喜欢看《三国演义》了,尤其对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更是崇拜不已,所以至今还记得其中的一曲《临江仙》。”
  胖子突然前进了十来步,只见他离大江只有咫尺之遥,江水就在他脚下哗哗作响。飒爽江风中,胖子昂藏而立,大有指点江山,目空一切的气势。他的歌声,更是慷慨悲壮,充满了激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012-12-29 9:11:00
  我们在附近找来了一些枯枝败叶,在鹅卵石上生起了一堆大火,然后将带来的木炭投入到火堆中,炭火很快就冒出蓝色的火焰,变得熊熊烈烈起来。我们烤起了牛肉串,那些牛肉预先用调料腌制过,而且裹上了一层辣椒酱,外焦里香,别有风味。

  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同时有说有笑,感觉好不轻松惬意。
  莫如兰突然神色紧张,向我们靠了靠,说:“江边来了个人!”
  我将烤得滋滋作响的牛肉串翻了个面,懒得抬头:“别大惊小怪,这里附近有很多村庄,有人不奇怪,没人才奇怪。”
  “问题是,”莫如兰的脸色又变得苍白起来:“那人像极了我们在真宝岭上见过的马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