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爷爷讲给我的故事说起:打五更》
第16节

作者: 洋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恩,那我先走了,你动静别太大,真把保安招来就不好了。”我叮嘱刘叔一句。
  “放心吧,我有数。对了,算盘呢?”刘叔把手伸到我面前。
  我打开书包把算盘拿出来递给刘叔,刘叔挥挥手,示意我离开。
  2013-11-17 11:29:25

  跟刘叔道别之后,我背上书包,爬出学校,到网吧门口推上自行车,想了想这个点回家没法跟家里解释,就又进网吧开了个单间,准备在这里窝到天亮。
  打开单间的灯,我把刘叔给我的两本书从毛巾里拿出来。
  这两本书准确的说是一本半,有一本看起来是不完整的,没有后面的封皮,突然就结束了。
  两本书都不厚,大小跟十六开的课本一样。书页是黄色的,类似于茶水的颜色,都是老式的线装书。其中那本完整的上面写着四个非常工整的字:“更门杂录”,书名旁边写着“张翼枕”,似乎是作者的名字,另外半本写着“寅末拙术”。

  2013-11-17 11:29:56
  我先翻开《更门杂录》,一看我头都晕了,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还有很多删改添减的痕迹,看起来不像是书,更像是笔记。虽然整本书不厚,但是看这字的大小,里面写的东西倒不少。
  我又打开另外一本《寅末拙术》,里面的内容相比之前那本《更门杂录》,显得整齐不少,写得很有条理。
  反正闲来无事,我就借着单间里的灯光,翻看那本《更门杂录》。
  我的语文一直挺好,但是这本书里的东西我却理解的很困难。里面写的是文言文,全是繁体字,而且又是竖着写的,字小不说,还经常串行,好在身边就有电脑,不懂的我可以上网查。
  熬了个通宵,我只看完《更门杂录》前面一段类似于“序”的部分。
  2013-11-17 11:30:45
  《更门杂录》开头写道:“违命劣徒翼枕,幼为流人,幸蒙师恩,得以苟延。今生此事等,实是翼枕难进易退,不知忖度之所至。翼枕妄辞座下道名,但求不辱师门,斗胆请允。”
  “翼枕”很明显是作者的自称,从“道名”看来,这人应该是个道士(“道名”跟“道号”有区别,前者由师父或者长辈称呼,后者是外人或者平辈叫的),但看后面的意思,这人似乎是自小遭遗弃之后,被师门收留的。后来因为做了什么有辱师门的事情,请求将自己除名。与其说是作者的自我介绍,看起来更像是检讨。
  这本书在前面就介绍了里面记载的内容。
  2013-11-17 11:31:30
  清末民初,宣统年间的济南府,有个叫张翼枕的道士(道号没有提及,可能是除名的原因),因为自己的失误,酿成大错,为了不让师门受辱,请求将自己除名,并且舍弃了自己的修为,就此隐退。
  但是之前做道士的时候替人做法事可以维持生计,所以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而现在自己除了打卦驱邪之外,身无长技,且从小就是被捡回去的,老家在哪都不知道,离开道观,连个立身之地都没有。
  实在没有办法,他便在镇里找了份打更的活儿。
  打更,说的是早些时候没有钟表,村镇或者乡里就找些人,晚上手拿梆子,走街串巷,每到一个更点,就敲着梆子吆喝。人们听到了更夫和打更的梆子声,得知具体的时间,就像现在的报时。
  2013-11-17 11:32:07
  而更夫多是无家可归的人,又或者是老弱,由十里八乡的各家各户轮流供着吃饭。
  但凡是家里有田地,或者有别的活路的人,都不会干更夫。因为做这事,晚上一刻也不能睡觉,要盯着计时用的滴漏壶或者燃香,不管外面是刮风还是下雨,都得按时出去巡夜打更。近代虽然有了能计时的西洋钟,但是这种奢侈品不是家家都备得起,所以更夫这个职业,在一些偏远的地区,一直到解放后还存在。

  在巡夜的路上,遇到什么也是不一定的。且不说古人的迷信观念很重,晚上出门诸多忌讳,万一遇上出来干活儿的贼寇,也可能会有危险。
  更夫大都住在村庙或者没人要的破屋里,因为有家的人,谁也不会为了口饭吃来受这份儿苦。
  2013-11-17 11:32:39
  张翼枕谋了这么份生计之后,就日夜住在一个破庙,白天睡觉,晚上出去巡夜打更。
  这打更不是提着灯笼喊几声就完事儿,得走街串巷,天气干燥了要提防火烛,年节要防贼。当时是清末民初,政局动荡,这妖孽丛生正是末世之象,正所谓“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
  他本就是个道士,晚上出去巡夜总会碰见一些见怪不怪的怪事,奈何自己已经不是道门中人,所以也不好出手。再说那时节,虽然不至于饿殍遍野,但是世道太乱,连活人都顾不过来,哪还有人会管这些怪力乱神的事情。
  张翼枕默默无闻地打更打了很久,但是当时大环境如此,你打你的更,没人会注意到你这个小人物。
  2013-11-17 11:34:20
  因为更夫的饭平常会有乡里的人家轮流供给,碰上喜宴和白事还能打打牙祭,但是生个小病染个风寒之类的,就没钱抓药了,只能靠自己硬挨。好在张翼枕自幼学道,习武这类打熬筋骨的体力活也是道门的养生方式,所以身体素质还过得去。
  可常年黑白颠倒的生活方式,加上晚上巡夜吹的冷风,还是让他病倒了。虽然之前学过医术,但是连抓药的钱都没有(道教以长生不老,修炼成仙为目标,所以一直注重保命延生之术)。从起初的风寒,到发烧卧床不起只有一天。这一躺就耽误了一天晚上的打更,而一晚上没有听到梆子声的村民也有些疑惑,就在第二天早上,村里来了几个人寻到了破庙里。
  那时候的人们都是很朴实的,看到他因为生病没有出更,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他说好好休息,并且安排好附近的村民轮流给他送饭。
  这让从小就没有父母的张翼枕很是感动,病好了之后,他照旧按时出更。而且转变了之前那种“已非道门中人,便不可用道门之法”的观念,开始用从道时候学的医术为人义诊。附近村民也不知道这位更夫原来还有这么一手,且从不计较诊金,只为报答村民的爱护之情,于是慢慢都尊称他为“张先生”。
  2013-11-17 11:34:41

  而“乱世多妖孽”,晚上巡夜碰见的脏东西,他也顺手就打发了,省得滋扰旁人,但是这些一直是在暗中实行,从未让其他人知道。
  如此过了许久,张翼枕觉得自己已被赶出师门(其实是自己提出来的),没名没分擅自用旧日师门的法术是犯禁。而自从做更夫以来,他发现民间的偏门小术对很多怪异的事情有很神奇的效果,这是以前他作为道门正派中人从未见过的,对他来说算是一个新领域,充满未知,他的求知欲一下被吸引住。
  于是他把自己经年出更遇到的一些事情,用日记的方式记载下来,供自己分析理解,并和自己之前所学糅合到一起。这样既不算是违禁,也能在遇到此类事情的时候做些什么,借以报答村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