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档案之交子密码 --世界第一张纸币隐藏的秦岭村庄消失事件真相》
第33节作者:
百越渔父 日期:2013-12-10 09:17:00
第十五章:1908
15.1
“通古斯大爆炸?”
“你没有记错?”
“1908年?这件事越来越有意思了。”
我刚一开口,众人便七嘴八舌地打断了我的话,1号皱了皱眉示意众人听我继续讲下去。
我只好又从头开始:“目前发生在黄龙溪的这件事情,从现在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与1908年发生在俄罗斯通古斯地区的一场大爆炸极为类似,这场大爆炸被称为通古斯大爆炸,与印度死城、明代北京王恭厂大爆炸同为世界三大未解之迷。”
通古斯大爆炸,是1908年6月30日上午7时17分(UTC 零时17分)发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埃文基自治区的大爆炸。爆炸发生于通古斯河附近、贝加尔湖西北方800公里处,北纬60.55度,东经101.57度,当时估计爆炸威力相当于10~15百万吨TNT炸药,超过2150平方公里内的6千万棵树焚毁倒下。据说事件发生在1908年6月30日黎明,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的俄罗斯人正在熟睡。突然,狂风大作,风中夹杂着巨大的噪声。风停之后,瞬间的宁静,远处发出一种异常的声音。人们被这种异常的声音惊醒。7点43分,爆炸声响起。一个燃烧着的怪物,拖着长长的烟火尾巴,从南到北划过天空,消失在地平线外,地平线上升起一团巨大的火焰。1分多钟后,人们又听到了那似乎来自远方的清晰的轰鸣声,大地开始颤动……之后,人们感到了3次强烈的爆炸。爆炸之后的几天里,通古斯地区方圆9000英里的天空,被一种阴森的橘黄色笼罩。大片地区连续出现了白夜现象。爆炸之后的若干年,科学家们先后在那里发现了3个与月球火山口相似、直径为90~200米的爆炸坑;一片面积为200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被冲击波击倒,至少30万棵树呈辐射状死亡;有些地方的冻土被融化变成了沼泽地。在随后的探险考察中,科学家们还发现爆炸地区土壤被磁化;1908~1909年的树木年轮中出现放射性异常;某些动物出现遗传变异。据伊尔库茨克地震站的研究人员测定,这次奇怪的爆炸能量,相当于1000万~1500万吨TNT炸药,是30多年后广岛原子弹爆炸的能量的1000倍。关于通古斯大爆炸的起因,有许多假说与猜测。总体说来,可以归纳为“陨石撞击说”、“核爆炸说”、“外星飞船爆炸说”和“彗星撞击说”4类,但均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者的确有相似之处。但是如果硬要说与目前的事情相关的话,则未免牵强。”
“嗯。”我点头道,“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另一件事,就会觉得二者的联系很紧密。”
“什么事?”
“俄罗斯人购买蜀涛的事。你们应该记得那些人购买蜀涛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吧。”
“1908年,你是说是通古斯大爆炸引发了他们对蜀涛茶叶的关注?”老赵惊呼道。
“问题是这种大爆炸怎么会和蜀涛发生联系?”尹头摸着下巴道。
“这正是我想不通的问题,所以我早先并没有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直到刚才听说这件事后,才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
“这样看来,这件事并不是孤立的,是秦岭事件的延续。”1号道,“小陈……”
1号突然停了下来,望着门口:“有什么事?”
我回过头去,只见文龙站在门口,一脸小心:“1号,刚刚接到一封信,我觉得事关重大,只好立即送过来。”
那是一个装在普通信封中的信,1号看后,面色一冷:“哪里发现的?”
“有人打电话过来,让我们到对面的垃圾箱上取的。”
“电话来源?其他可疑事情有无?”
“正在查。”
“好,你出去吧。”1号说着,将信递到我们的面前,“你们也看看吧。”
我看到那是一张用普通打印纸,贴上用报纸剪下的字拼成的信。信上整齐地写着几行字:
尊敬的信箱领导人:
我们非常荣幸地告诉您,我们对今日凌晨发生在黄龙溪古镇的事情负责,同时告诉你们,在这其中产生巨大威力的东西,就来自于四川的某地。只是我们的人员未能够再次获得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希望贵单位能够找到更多。倘若你们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满足我们提出的要求,下次,同类事件将发生在闹市区。
PS:据我们所知,这种拥有神奇力量的东西可能源自峨嵋山或者青城山。还有,我们可以等待的时间不多,只有十天的时间。
信没有落款。
“我把几件工作安排一下。”1号见众人看完后,也不等大家发表意见,“情报课负责三件事,一是对在四川,甚至四川周边的俄罗斯人进行24小时严密监控,不管他是谁,有什么身份。二是对通古斯大爆炸进行相应的情报收集。三是对峨嵋山、青城山相关情况进行收集。调查课负责三件事,一是继续对今日发生的爆炸之事进行调查。二是对今日送信之事进行调查。三是对通古斯大爆炸与青城山、峨嵋山进行调查,一定要查清楚这二者之间的联系。行动课负责两件事,一是对今日爆破现场适时进行处理。二是随时候命,等待行动。好了,大家各自行动去吧,十天的时间内务必要找到那个神奇力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