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民俗、鬼事:黄仙鬼话》
第4节作者:
燕归辞 我父亲仗着胆子大,进了保安大队。在那个年代,厂子里其实没什么安全问题的,人们道德观念都强,小偷小摸的根本不多,那可是抓到了就要往脖子上挂牌子游街的勾当,一般人不会去以身试险的,所以保安的活,主要不是防人,而是防动物。
在六七十年代的东北,特别是扎兰屯一代,因为人烟稀少的原因,野生动物还是挺多的,就算是到了现在,偶尔在周边的农村还能遇见不少,扎兰屯的野山鸡,又称‘飞龙’,那可是美味一绝,现在差不多一只都能卖到小千位数的价格。
狼、黄皮子、狍子这些对人畜有害的动物,在六七十年代的东北数量特别多,这些动物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怕人,一饿急了,说不定就跑到哪家去偷点吃的。
我父亲年轻那会,经常能听见哪家的孩子被狼叼走吃了,或是谁家的牲畜又被黄皮子、狐狸什么的咬死了之类的事,陶瓷厂因为建的比较偏僻,周围人烟稀少,零零散散的几十户住户,也大多都是工厂里的工人或是家属。
我父亲进了保安队,每天除了跟着保安们巡视厂子之外,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研究书画的上面,自从进了保安队,他也不用像以前那么偷偷婆婆的去车间偷着画了,没事的时候去车间,有的师傅画的累了索性就把笔刷扔给他,让他画上一阵,一年多下来,活干的虽然挺多,书法和绘画长进却不少。
有一天,他照例巡视完工厂,就钻到车间里去了,刚拿起笔刷准备动工呢,一个保安队的工友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进来,拽着他的脖领子就往外走。
我父亲一愣,把笔刷往地上一扔,扭着脖子就问他:“老杜,你拉我干啥啊?”
那个工友姓杜,是个有着啤酒肚的胖子,是一个热心肠,却生得一脸凶相,谁见谁怕,厂子周围谁家的孩子不听话,只要吓唬一声:“老杜来啦!”,保准都不哭了,整个就是一个陶瓷厂版本的张辽。
从陶瓷厂建厂,老杜就一直保安队干了,他对周围的情况最熟悉,之前我父亲遇见挺尸的毛子时候,他是一直跟着我父亲冲在最前面的,而且一直在帮着我父亲跟工厂里的头头说好话。
老杜拽着我父亲的脖领子,对他说:“死人了,咱得去看看。”
我父亲一愣,问他:“哪家死人了?”
老杜回答:“小童家的”
我父亲一愣,“是童大棒槌吗?他媳妇?他媳妇不是要生了吗?”
老杜松开我父亲,叹了口气说道:“唉,本来是好事,哪知道生了孩子居然换上了产后风,没两天就完了。”
日期:2013-01-20 09:35:00
童大棒槌跟老杜一样,都是厂子里的老人,人长得憨实还能干,唯一的缺点就是腿有点瘸,走起路来俩胳膊跟拨浪鼓似的侧着甩,就跟俩棒槌似的,所以人们才给他起了外号叫童大棒槌。
童大棒槌已经年近四十了,他媳妇比他小个三四岁,俩人结婚快二十年了,一直膝下无子,俩口子正犯愁呢,这眼瞅着就过了健康的生育年龄了,哪知道她媳妇突然肚子就挺起来了,怀胎十月,生下来个大胖小子,生娃子那天,童大棒槌别提多高兴了,摆了将近二十多桌子酒席,把厂子里的人都叫来了,我父亲那天也去了,他一直不喝酒,但是也被童大棒槌逼着喝了几杯。
自童大棒槌媳妇生娃子那天距今算算也就二十多天,孩子还没满月呢,她怎么就完了呢?我父亲心里纳闷,跟着老杜风风火火的赶到了童大棒槌家。
他们到的时候,童大棒槌家已经来了不少人了,院子中间一个黑色苫布搭起来的灵棚格外的扎眼,灵棚四周围了一圈白色粗布,童家媳妇的遗体一动不动的躺在里面。
童大棒槌的父母已经过世了,娘家那头更是没什么亲戚,偌大的院子里,只有童大棒槌的几个姑姑陪着他披麻戴孝的守在灵棚旁边。
童大棒槌抱着还未满月的孩子,在灵棚下么哭成了泪人儿,小孩子还啥也不懂呢,瞳孔还没变黑呢,斜着眼珠也不知道在看着哪发愣,倒是没哭。
我父亲跟老杜走到他后面,看他哭的这么伤心,一时语塞,也不知道安慰他什么,犹豫了一会,索性直接跪在地上对童家媳妇拜了拜。
那个时期,家里有人死了,不像现在直接拉到火葬场,举行点统一的仪式就算完事了,在那个年代,甚至现在北方的某些家庭,家里有人死了可是大有讲究的。
确认死亡三个小时之后,要由跟家属最亲密的异性亲属(不能是配偶,必须是子女、儿媳、女婿之类的)负责给死者梳头,洗脸,整理仪容,然后在换上一身干净的衣裳,称为吊装,之后将死者放在铺的平整的床上,手脚都绑上一段红绳,叫做绊脚丝和牵手丝,嘴里塞进去一个铜钱,为了防止尸体诈尸。
在东北的传说中,人死之后灵魂会往西方走去,最后到达西方的极乐净土,所为的驾鹤西游,就是说的这段。
但是灵魂在去西方净土的路上,会经过一个名为恶狗村的村庄,里面的恶狗会跳起来咬住死者的腿,将他从仙鹤上面拖下来,所以在祭灵的时候死者的手里要拿着一个刚蒸好的馒头,另一只手要拿一把铜钱,馒头是为了灵魂在去西天的路上经过恶狗村的时候扔给恶狗的,铜钱是贿赂沿途遇到的小鬼的。
按照民间的说法,死者的灵魂不会是马上就离开的,他不会相信自己已经死掉了,会留恋家人,舍不得离去,所以尸体整理完,要抬到灵棚中,供来访者悼念,在灵棚中,尸体身上要盖一层白布,但是要露出头来,这样为了让他的灵魂能看清楚是谁来祭拜他。
尸体要在灵棚中整整三天,到了第三天,死者的灵魂才会相信自己死了,该见的人也见到了,便会安心的离去,这时候变可以入棺木下葬了。
尸体太如棺木,叫做入殓,这时候往往会请入殓师来帮着开光一下,所谓开光,就是让孝子拿一根筷子,筷子上面缠一个棉花球,棉花球要蘸了清水,这时候入殓师会让孝子跟着自己高声念叨着:
“开眼光,看四方!”
“开嘴光,吃八方!”
“开耳光,听四方!”
“开鼻光,闻色香!”
“开手光,抓钱粮!”
“开脚光,走四方!”
入殓师高声念叨一句,孝子就重复一句,然后在死者身上相应的部位比划一下。
日期:2013-01-20 09:36:00
开光之后尸体入殓,盖上寿单,所为寿单,其实就是一块黄布,然后封好棺材,棺材的上面还要镶入一个大钉子,叫做寿钉,也叫躲钉,躲钉一共有四颗,在棺材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角落各钉入一颗,一边钉还要一边喊着死者的名字,最后中间还要钉一个,在把一只活着的大花公鸡绑在钉子上,公鸡是为了领魂的,民间传说中,鬼魂最怕公鸡,有的人死了三天之后也灵魂不愿意离开家,所以棺木上绑个公鸡,强制把灵魂从家里驱赶出去。
入殓完毕,死者的长子把守灵这三天,祭拜用的泥瓮子高举头顶,然后仍地上摔碎,这时候入殓师手里引魂幡一抬,高声喝念悼词,一般的悼词都是:“某某家某某驾鹤西游!”
然后就可以抬棺材上路了,也叫起灵,一起灵,所有死者的亲属要跪在棺材后面大哭。
棺木抬走之后,家里还要留一个岁数大的老人,拿一些五谷杂粮往死者去世时的屋子里各个墙角打上一打,是怕屋子里有被吸引过来的孤魂野鬼之类的藏着,要驱一驱鬼,然后把死者生前的一些衣物,特别是枕头,拿出去烧掉。
在之后还有第二天晚上在十字路口给死者烧纸了,这叫做烧路引,死的是男人就烧个纸马,马背上放一件死者生前的衣服,如果是女子,就烧个纸牛,因为女人喜欢水,烧个纸牛去阴间去喝脏水,还有纸扎的一对童男童女,为了去那边伺候死者。
在之后还有三天圆坟,头七,四十九天烧路口,百天,周年,之类的祭拜活动了,第九年是最后一次上大坟,之后就跟平常祭祀一样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